天太热了。口渴,却茶饭不香。
不吃又不行。我只好悻悻地来到天天见面餐馆。老板是个操外地口音的女人。我说,来一碗豆腐面。
好的,站在滚烫锅炉前的女老板声音很甜。透过一层烟雾,可见她麻利地抓面条,在锅里转动,捞面,兑作料……一系列动作伴着笑盈盈的话语:一会儿就好。
她头上的汗,晶莹,饱满,让我知道了,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热得受不了。
我递过钱,接面碗,却忍不住叫了一声:好烫!
女老板收回手,连说,对不起,您先坐好,我给你端去。
我刚坐下,她就轻盈地站立在我面前,轻轻地擦拭桌面,轻轻地放碗,说,请慢用。
我有些诧异,明明是很洁净的桌面,她为什么还在擦拭?另外,她的手难道是特殊材料做的吗?明明是同一个碗,我是男人就烫得不行,她一个小女人却没有一点感觉。
她摊开手,笑了,我有锦囊妙计。看来,她是一个爱侃的热闹人。
我见她的手红红的,有些厚度。忙问,啥锦囊?
天天端,天天干。她擦了擦鬓角的汗渍,笑着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假如两天不沾面碗,我的手也会叫疼的。然后她又在甜笑。
答案这么简单。天天与热打交道,就不怕热了。
这时,我们同时看到了不远处的墙角,站了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人,手里拿一个空碗,好像是一个拾垃圾的,还没有开张。女老板招呼她过来,她没有动。女老板就盛了一碗和我一样的面条,端了过去。说,慢慢吃,别烫着了。老妇人露出了没有牙齿的笑,很深很深的眼睛里仍有一丝闪亮。
女老板笑着往回走的时候,我突然瞅见她左边的鬓角插了一朵白白的莲花,于阳光下,浅浅轻唱。我似乎窥到了某些事物的秘密。爱干净的她,有着干净的笑,干净的劳动,任她从早到晚的徐步轻舞,笑迎八方;她有白莲般的清静与超脱,于她,就是扯一缕藕丝,编制一个快乐的九连环,看清风在一旁吹胡子瞪眼,就是解不开这种风情。或许,她也有烦恼、痛苦不堪的时候,即使她背地里流着泪,当她转身的时候,你看到的仍旧是一脸的笑靥如莲花般美丽。
她把这家面馆打理得井井有条,要风的时候,她可以起浪;要雨的时候,她可以打雷。一滴汗就可以锤炼一颗闪亮的星斗;一丝笑就可以温暖成一世明媚的春天。一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都传递着一个信息:愿意做,简单做,认真做,快乐做,幸福做。
有多久没有这样的时刻了?静坐红尘里,闲嗅夏花香,静候莲花颤。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幸福人。天天干,天天和面一起创造生活。她的话,像一阵微风,吹过夏天的心坎儿。她的幸福,像她手中的面条,也是可以发酵和传染的。
我走了的时候,她还在忙碌,还在与每一个顾客热情地搭讪,一下子让人来了兴致,有了食欲,有了大而圆满的期望。像炸裂的豆荚,瞬间的感受带着风声。
云在晴天水在瓶。我知道,她一站就是一天,没有丁点儿空闲。那左鬓的莲,时时刷新她的经久不息,为路过的人击筑而歌。成年累月,总结出来的妙计,与我,就是一米阳光的距离。就是一朵花的开放。
无数次的弯腰
一线白光的薄翼很快从东方的天际扩散开来,还挂着露珠的小城轻涌着行云流水般的呵欠,醒来了。那些红的绿的淡的雅的小窗内,摇动着男人女人依稀的身影。
很快,大街小巷扬拂起一层层清脆的车铃声儿。
小城最早醒来的摊位主人,是那个修自行车的过了中年的师傅。大家都叫他“老王”。
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总能看见老王忙碌的身影。他是那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较早离开土地走进城市的第一代中国农民。他刚开始借住在城郊的一位亲戚家里,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起早贪黑,现在已经在亲戚那里落了户,盖了新房,大姑娘在南方打工,小儿子在附近的一所高中上学,日子过得就像刚炸开的爆米花,有滋有味。
他瘦小的身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言语还不是很清晰。听说有一次,他正在修车,抬头看见马路边有一辆飞奔的摩托车,正在向一个骑着自行车横穿马路的小孩冲去,他不知哪里来的劲头,只一个箭步就飞到小孩跟前,用力把小孩推过去了,自己却被摩托车撞倒了……从医院出来后,就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熟悉老王的人,没有一个取笑他的。
老王话不多,见人总是露出善意的微笑。不论你修不修自行车,只要你停下来,他总会上前摸摸你的自行车,一个螺丝帽松了,车把太活了,气儿不足了……他一眼就看出来,经过低头、弯腰、蹲下的反复,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有一次,一个买菜的中年妇女慌里慌张地把破了胎的自行车推来让老王修,等他修好后,那位妇女不付钱骑上车就走。老王也不吭声,仍然勾头弯腰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儿。我不解地问他。他憨厚地笑道:“人家……不是……有意的,再说……修修补补……值不了……几个……钱。”那被笑牵动着的稀疏胡须上,还挂着露水一样的汗珠,一闪一闪地,滚落下来……
也许,那位妇女有急事。也许,她也会想起来。也许,她永远也不会想起来。在这里,有好多想不起来的人,他们把自行车放在老王那里,让他修,而且一放就是好多天……但老王清楚地记得,这是谁的车,有什么问题;那是谁的车,主人叫什么,家里还有几口人……说实在的,大概有二十五年了,我还真不知道老王的全名叫什么。
说来,我真佩服老王的记性,耐性,本性。
由于老王的语言障碍和做事的慢悠,也有人对他发脾气的时候。但是,不管白眼也好,委屈也好,打击也好,老王在那弹丸之地,始终老实本分,心态平和,装着每一个顾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每天弯腰数千次,上万次,把自己弯成一个自行车轮胎,向前奔跑……但这并不是懦弱和不刚,而是一种魅力,一种方法,他用委屈撑大胸怀,淡然于得失荣辱之外,任白云飘过,西风吹过,时时刻刻从容、时时刻刻努力是他最好的生活工具。多年来,大家都说他是一个靠谱的人。老王通过无形化有形,让“靠谱”二字达到形消而神在。也让我们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老王在摊位旁摆放着一副精致的牛角象棋,经常会有南来北往的弈林高手在这里切磋技艺。老王也时不时地露点山显点水,把人们的情致推向高潮。这里成了男人们工作之余一个尽情享受的热闹去处。我们邻近几个单位的职工还经常把自行车寄放在他那里,既省力又方便还放心。他总是乐呵呵的,干着分内分外的事儿。
待晚霞散去,城廓渐渐变得模糊起来,老王就收摊了。
清晨每每醒来,直视路面,总见他弯腰驼背的身影,以及挥之不去的憨甜笑容。老王总是那样慢悠悠的,重复着单一、平和、自在的活路,快乐的音符伴着他每个细小而娴熟的动作,点缀他那无数次低头弯腰的世界。他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不因自己的身体缺陷而自卑,自信地支撑起每一天的太阳。从靠谱的老王身上,我发现一个理儿:当生活要你低下头弯下腰的时候,其实是想让你成为高人。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