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出生的时候,爷爷知道我是个女娃之后,就在院子的堤坝前为我种了一棵树——桉树。从此,桉树也就成了我的生命树,与我同长,与我同龄。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爷爷给我种了一棵树,而哥哥却没有树呢?这个问题从妈妈那里获得了答案。原来,家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旦哪家生了女娃,长辈们就会为她种一棵树,等到她长大成人结婚的时候,就会把树砍来打成家具,比如床、衣柜、桌子、凳子、梳妆台等等。虽然还不明白结婚是怎么回事,但我知道了那棵树是与我有关的。从此,那棵桉树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牵挂。
桉树叶大,灰白的树干,很容易存活,长得又快,从我记事起,家里人并没有刻意去管桉树,可它却长得极好,枝叶繁茂,短短几年就长到十来米,小碗粗了。
后来,我上大学之后,桉树已经长到有二十来米,脸盆粗了,家里人都说,估计将来我也不会用它做家具了,因为我将来是不会呆在老家那个地方的。当时,叔叔家盖房需要木材,和爸爸商量着要把桉树砍了做房梁,爸爸想着砍了也好,桉树就长在门前也不一定是好事。于是,爸爸特意给我打电话商量这件事情,其实,我根本无所谓,从来也没有想着会真的用上它做的家具。只要它能有用,我是不会有任何意见的。虽然不舍,可树也应该有它的价值。于是,和我一样已经有二十多岁的桉树就被用于叔叔家的房梁了。
还有一颗柏树,是我亲自种的。有一年的植树节,我的小学老师要求我们回家必须亲自种一棵树,任何树种都可以。回到家,我放下书包就出门去寻觅小树苗,找了许久才找到一棵中意的小柏树苗,我把它连根拔起带回家,唱着儿歌在家屋后面挖了个坑,把小柏树苗种下了,然后,还用小桶打来半桶水浇上,我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并没有被我放在心上的小柏树,却毫不生气地疯长着,第二年,它都已经树姿优美,早已比我的个头高了。前几年回老家,看见柏树已经成了一棵十多米的大树,像一个墨绿色的大圆锥体,即使是在冬季仍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如今,那棵柏树还生长在我的老家,它虽然是我不经意种下的一棵树,却一直帮我守着生我养我的地方。有了它的陪伴,老屋也会有生机,不孤单了。
我生命中的两棵树,一个成了栋梁,一个守护着我的老家,它们都令我一生难忘。
初游乌蒙大草原
由于偏爱绿色,我对草原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渴望徜徉在它那绿色的海洋里,体验一下古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早就听说在我们盘县有一个坡上草原,又名乌蒙大草原,面积达几万亩之多,我脑海中想象不出它的模样,盼望着去亲眼目睹一下它的风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位于盘县四格乡的坡上草原,进入乌蒙大草原的大门之后,沿着盘旋的山区柏油公路,四周是葱茏的松树林,间或有几株大杜鹃树,正盛开着红艳艳的杜鹃花。随着汽车的徐徐前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坡上草原的第一个景点——天池,本是一个叫长海子的湖泊,由于它是贵州高原海拔最高的湖泊,就被冠名为贵州天池。从这里开始我们看见了自由吃着浅浅绿草的牛羊群,虽然不像内蒙古草原那般一马平川,而是具有高低起伏的山丘草原,但也感觉有了一丝草原的味道。
汽车继续前进着,慢慢地,成片成片的高山矮杜鹃林呈现在眼前,阳春三月正是开花的时节,花朵有白色和粉色,白的如雪,粉的如胭脂,粉白相间,汇成一片花的海洋,只见许多游客徜徉在花丛中嬉戏拍照。
最终,汽车开到坡上草原的最高端牛棚梁子停了下来,沿着实木和大理石切成的小道我们爬到了坡上草原的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鸟瞰到整个草原及周边的全景。整个草原是起伏的山地,一眼也是望不到边际的。草原的另一边是险峻的山峰和民居,居民们的梯田由于缺水成了干涸的红土地,在周围树林的映衬下,仿佛一块块红宝石。站在梁子上,心里除了有一丝丝恐惧,更多的是在强大的风力下,感觉呼吸有些困难。沿着牛棚梁子这条山脉,有几十台发电风车,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白色的圆柱形底座高达几十米,在高原的自然风力条件下,缓缓地转动着它那三片硕大的风叶,随着风叶的转动电也就产生了吧!多么清洁的能源,没有丝毫的环境污染。
站在坡上草原的最高点,由于海拔高达2500多米,加上当天阳光明媚,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纯净的白云,仿佛离天更近了,似乎伸手就能摘朵云彩。
蓝天、白云、湖泊、杜鹃花、羊群、风车、山峦是我初游乌蒙大草的印象。由于今年干旱,尽管已经快步入四月,坡上草原仍然一片枯黄萧条的景象,草原没有碧绿的草地,仿佛春天没有盛开的百花,少了最重要的风光。回程我们一路叹息来的不是时候,等到雨季到来,坡上草原铺上了绿色的地毯的时候,一定要再去乌蒙大草原,感受草原的真面目。如果机缘凑巧,还能欣赏到那神奇的高原佛光呢!
蚕
前两天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桑蚕丝的丝巾,颜色艳丽,质感柔软,她很是喜欢。看着那条美丽的丝巾,却让我突然想起了上学时候学过的一首叫《蚕妇》的诗: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我对这首诗深有感触。小时候父母为了供我和哥哥上学,他们除了种农作物外,还干一些喂猪、喂牛及养蚕的副业。一年一般要养三次蚕,春夏秋三季。养蚕是相当麻烦的,母亲要去专门负责孵幼蚕的地方将蚕种买回来,幼蚕很小,黑黑的像蚂蚁,又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母亲得细心地把很嫩的桑叶用刀切碎了喂它们。
蚕具有眠性,这也是它们的遗传性状。蚕食桑叶量极大,只要“醒着”就会不停地在吃桑叶,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等到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就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更快,体长可达4-5cm。
幼小的蚕我不害怕,我曾经帮过母亲寻找幼蚕,但是等到它们长到第二龄,我就不敢去碰它们了,那种肉嘟嘟,软绵绵的家伙会使我心里发麻,从此,我宁愿去煮饭,也不再靠近它们。母亲笑我胆小,说蚕是不会咬人的。其实,我是怕碰到蚕的那种感觉,并不是因为怕它会咬我的缘故。
养蚕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它们只要“醒着”就一直在吃桑叶,所以母亲总是背着竹筐出门去采摘桑叶,家里常常得用大竹筛装桑叶,才能供给蚕们的食物。只要桑叶给它们喂得充足,蚕就会长得快,所以,母亲晚上睡觉都睡不好,经常半夜起床给蚕喂食桑叶一两次。夏季蚕最累人,夏天多雨,母亲经常是冒着雨去摘桑叶,即使穿着雨衣回来也会全身都湿透。
蚕吃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听上去就像在下雨。尤其是晚上,屋里在很安静的情况下,那种沙沙声就更加明显,养蚕的人家一般都喂养猫,不然,老鼠晚上会出来残害蚕,但是猫不会吃蚕。
等到蚕吃了足够多的桑叶,到了五龄末期,蚕的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那时候只要将它捉到事先扎好的稻草杆靶子上或者用竹子编好的架子上,等上两三天左右,蚕就自己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了茧。等到蚕差不多已经吐完了所有的丝,茧也就变得有些硬且重的时候,人们将茧用手工一个一个地摘下来,小时候我常常帮家里摘茧。因为摘茧要快,等茧一摘完,父母就会立马将茧送到镇上收购蚕茧的地方去卖,那个时候,由于蚕蛹还有水分,相对来说会多卖点钱,要是等到蚕蛹在茧里面水分变干了,茧的重量也会轻一些。
当年由于养蚕的人多,卖茧是要排队的,母亲常常早上很早就去排队,可是得等到中午过后才能回来。收购蚕茧的人要按照茧的质量分成三六九等,自然等数越高,茧的价格才好。这时候,往往也能看出来喂蚕的人用心没有用心,如果蚕喂的桑叶不多,即使蚕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会变熟,但是它回报的肯定也有瑕疵。
我记得年年母亲卖完茧回家都会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年的茧收入很好呢,卖的价钱几乎是最高等级了。我记忆中的母亲没有诗里那位妇人般的泪满巾,她根本没有去管别人是否遍身穿着丝绸,她是很乐观的,她只看到了自己的收入,有钱供儿女上学,就是她最大的满足,全然忘却了自己的辛苦。母亲——您就像那蚕!用自己的成果成全了别人的美丽,您用自己的辛苦换取了儿女们的前途。正是因为有了您的培养,我们才能变得有知识有文化,不再像母亲那样受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