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一曲琵琶语,点燃心中无限事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赵才军    阅读次数:6173    发布时间:2015-07-15

暑假,自己认为在家无所事事,便决定北漂,想闯一闯。不日,怀着一颗兴奋的心到达京城。

找到落脚点,上58同城应聘工作,几天的奔波应聘,都是雨季时节,寒意渐起,奈何今听君一曲琵琶语,心潮涌动,寒意陡然无存,点燃心中无限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伊人红妆洛神惊,琵琶一曲诉芳情。聘婷而入,步步生莲,还未成曲调,便已有了千万种味道。听他人之声悦耳,眼观佳人姿态,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眼光一刻也离不开。终于,人声落,琵琶声起,引人入胜。

“月儿初起月儿高,月儿东落月儿渺”。忆往昔,夜色静谧,万籁俱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东坡诗句所绘之景尽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中。阖目而听,一轮明月遥遥挂于天际,不知引起多少人的相思。又仿佛,见嫦娥怀抱玉兔,飘飘然立于冰轮之中,遗世独立。自古明月便予人无限遐想,纵然学过无数咏月诗句,但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无力。或者说,内心的悸动、震撼、向往之情,已无法表达出。

“四面楚歌败霸王,十面埋伏成汉皇”。早听闻十面埋伏,似乎已是众人传唱之曲。本不欲听之,奈何前调一起,整个人不由得一惊——如此稀松平常之曲,竟也弹出了别样之情。只一曲,便似亲临当年楚汉争雄之时。风烟乍起,逐鹿中原。如看到鸿门宴上两人的对峙,如看到项王自刎乌江之悲壮,如看到刘邦称王天下之欣喜。

对于刘邦,虽是不喜其薄情寡义,却又不得不承认,帝王者,寡人也,本就不需要有过多的感情。如此说来,刘邦比项羽更适合当皇帝,据此,才有了十面埋伏这样的曲子。那是千万将士在呐喊,欢呼,却何不有项羽江东军之悲凉。一首曲子,虽主基调激扬豪迈,可谁说听不出那悲壮!只一曲,便听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和“大风起兮云飞扬”,感叹台上之人技艺高超。

“京韵悠悠情意长,百年风云皆苍茫”。听之京韵悠悠,思及至京城事宜。北京,这一文化名城,有我想要的感觉。他们曾走过的故宫土地,我走过;他们曾呼吸的空气,我呼吸过;他们曾看过的天空,我看过。他们曾策马奔驰,他们曾肃容朝堂之上,他们曾情意绵长……

可是,那些事情,早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只是会在白纸黑字的史书上,镌刻出曾经的他们,曾经我最爱的他们。

一曲京韵,将我的思绪拉到多年以前,勾画着京城的人间百态,描绘出京城人们悠闲坐于门前石凳之上,捧着大碗茶……这一曲中,包含了太多太多。我对那土地爱的深沉,更对那土地上的人们爱的强烈。琴声陡然而止,我却依旧沉浸在琴声中久久回味。感谢琴声,带给我如此之多的回忆。

“黄土高原黄土峁,黄土有情成曲调”。 高原魂,全曲分为四段,每段都有着浓浓的感情。相信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勾起对故乡的思念。听此曲,身体像是穿越了时空飞到了黄土高原之上,看到了黄沙漫漫的黄土坡,看到了人们放羊于黄土坡;听到了那一曲信天游,听到了众人齐舞的安塞腰鼓声。高原魂魂归黄土,琵琶语语调生情。

“抑扬顿挫点刚柔,千载余情舞春秋”。雨点,随乐起舞,柔软的腰肢化入了嘈嘈的琴声中。弦刚则舞者柔;弦柔则舞者刚。然,中国书法所用之毛笔,看似柔,却依旧可以写出笔力透纸之字,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以柔克刚。随水袖翻飞,抑扬顿挫中点出了刚柔。

春秋。只观其架势便已心潮澎湃。果然,声一起,便如同见到了千年之前春秋时代的气势恢弘。老师曾讲过,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而儒家思想便是其中佼佼者。饶是经历千年时光,却仍是活力依旧。一曲春秋,听到的是诸侯争霸的擂擂战鼓声,听到的是孔子所描绘的礼乐升平,听到的是大一统的盛世华章……太多太多情感,化为指尖的绪绪之声,却也是这绪绪之声,拨动了我亘古沉寂的心弦。奏千载余情,舞盛世春秋!

“送我一枝玫瑰花,送花之人手余香”。音乐到了高潮,勾起了对音乐的狂热。又落座,素手轻弹,一曲饱含深情之曲便缓缓由指尖泻出。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学琵琶行之时,不解白居易为何只因几首曲子便泣不成声,我把它理解为文人的夸张。而今晚,心中早已汹涌澎湃,至此,方才理解,为何江州司马的青衫会湿了。

一曲琵琶语,点燃心中无限事,抑扬顿挫点刚柔,千载余情舞春秋,送我一枝玫瑰花,北京之行尽芳华!


【编辑:卓礼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65553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