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酒为自己鸣不平(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梁勤学    阅读次数:13340    发布时间:2015-07-16

我是酒,来到人类这个世界上历史久远了。我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现在家族壮大了,所以这个“我”,也就叫成了“我们”了。

我们的作用,有如大唐诗圣“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有后来《红灯记》中的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电影《红高粮》主题歌“喝了你的酒,滋气壮阳口不臭”等等,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曹操一边说是要严令禁酒,一边就又在那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百年前尚有林则徐挺身禁烟(鸦片),有谁听说过再有什么王则徐张则徐等动真格禁酒的?这就不必多说了。

然而,能不遗憾么?别的我们不知道,单说时下在咱们国度里不少地方,人们实际是不能没有我们酒,却是又把我们酒同腐败扯到了一起。譬如某地就曾有这样一段指责干部们腐败风气的顺口溜:“改革的美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夫妻背靠背,老婆告到正风委,正风主任在宴会,提着酒瓶把话回:现在就是这社会,该喝不喝也不对”。就是这样地把我们酒喝了,却又在文件、会议上拿着我们来是问。

我们酒产品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作为为我们提供原料来源的主人百姓们,当然是更有资格享用。可就是一些事情弄着弄着就出了圈,主人们喝我们酒,大多是为了去寒解困,或不可少的亲友应酬,一般少有什么兴头,而且喝的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的。他们常年累月难得上一次酒摊,甚至有的是把家存的一瓶低档酒一次只抿几口,喝上个把月。

再看一些“公仆”们对我们酒的喝法吧,那阵势就特色多了。人家的喝酒是家里有人送,外边有人请,是喝公家的,喝别人的,喝高档的,因此喝起来也就“慷慨”大方,常常是大喝特喝,狂喝海喝,喝个痛快喝个够,喝个名堂过巴瘾。这当然是有权有威有能耐,便就成全了那个“该喝不喝也不对”。但我们想要说的是,你们喝得丢人显眼丑态百出,满嘴冒沫,甚至七窍出血送了命,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是你们自己咎由自取后果应得。糖是甜的,但吃过量也要坏胃口,又不是我们酒硬是要往你们的肚里跑,咋就是一弄不好总把责任往我们酒身上推?!

更甚者是,有的“公仆”们把自己面子看重得比天大,一喝了我们酒就发疯,就歇斯的里大发作,就来他那个二毬劲,吼着嗓门,寻着由头骂人,如骂下属那次见面没有理他,骂百姓没有给他的“政绩工程”装光添彩,骂文化人们不主动写文章为他“吹喇叭”等等,满嘴粗话大话地糟践人。等到他们骂够了,气出了,痛快了,事后就有说是我们酒让他喝高了,叫他失控了,要别人多担待,莫见怪。

好不轻松呀,真他娘的混张罗辑狗屁话!你喝高了,喝的神魂颠倒了,不能自控了,骂别人骂得那样凶,那样狠,那样咬牙切齿,一些骂词简直是赃到了不能例举,咋就没有骂上一句抄你自家老先人,咋就没有骂上一句日你自己的娘,咋就没有说上一句要和你自己的姐妹们一个被窝里睡觉,产上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子?!

总之,也都这多年了,我们早就想要为我们酒族讨个公道的说法,呸!好个蘖种仔子,用百姓的血汗钱弄下的比绿豆芝麻粒还要小的底层官,连做个最起码平常人都不够格,恶心死人啦,明明是是己太坏,佯醉呈霸道,岂能说是怨着了我们老“酒”的过!


唐尧古国节俭政治的启示


这些年,读到的当地尧舜文化研究篇章中,不曾记得有过专涉尧舜节俭之题的。似乎有个感觉,这一相当重要的问题是被忽略了。于是想起了写点文字,试在这上面略述浅见。

节俭是善行的体现,又是一种属于道德范畴的优良品质。而包含节俭的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古代社会生产力微弱,经济发展缓慢,物质来源贫乏,收成积蓄甚少,所以“家”贫不仅出孝子,更出勤奋出节俭,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创始人的唐尧,也是厉行节俭的根祖和典范。

话说唐尧原本就很节俭,称帝后又很是注重保持优良品质,实行节俭治国,在他的那个时代开创了中华民族节俭之风的先河,被后人们称赞为“天下大和,百姓无事”的帝尧之世,一条重要的经验正是得之以节俭。尧辟位28年而逝,百姓皆悲,如丧父母,三年不搞娱乐活动以表哀思,人们尤其不会忘怀他的节俭施治。尧政近四年,平阳都城建成,时近迁都和诸侯大会会期,为节省开支,他就把迁都庆典推到与诸侯大会同时举行,先派司徒驩兜、司空鲧去察看工程以做筹备。二司至平阳,见为唐尧建筑的合宫特别简陋,殿堂相当低矮,茅草屋顶“不修边幅”,原木屋梁树皮未刮,与前帝挚的合宫天差地别,便严斥主建人说,不仅你将被治欺君之罪,我俩也难逃追究失察之责。不料尧亲临过目工程,见房屋简朴,结构适用,花费不多,甚表称意。原来这样简陋的设施竟是尧自己亲自主持设计,他对众臣说,我们随时都要想到不少地方还有饥饿,百姓还很贫苦,作为一国之君,万民之主,不能只顾自己,理应忧民之忧,与民共苦。夫人女皇散宜氏也甘愿陪同在这比普通仕民住处还不如的茅舍里艰苦与共。尧住陋室吃糙饭,喝野菜汤,穿麻布衣,严冬只加一件鹿皮勉强抵挡风寒。众臣常来尧府议事,眼见为实的是,尧府没有任何珍宝古玩,家具非常简单,日用器皿是土碗土钵,睡蓆和坐垫是夫人用蒲草自编而成,床是用木棍架起,仅有的“奢侈”是屋前屋后廖种树木花丛,还常荒芜。有人建议派人为尧宅地除草,尧谢绝,他坚持少用杂役节省劳力,在理政的繁忙中,自己顾不过来时,宁可使荒草蔓延。节俭的尧,就是这样无别农人,为民操劳,被人们尊称为“仁君”。

唐尧也曾为强化统治,常对外用兵,扩疆拓土,使战争成为加速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方式。世纪洪水一发,民不聊生,尧就想到国力民生现实,中止主战政策,极少动用军队了。西北部落杂居地盗跖作乱,有臣上奏建议派兵征剿,尧复曰:“时百姓还有饥饿,若又对外用兵,必耗民财扰乱百姓,故朕欲先修德政使民安宁,盗贼自然减少。”尧提出“安定百姓,须以农为主”,十分关心农事,令行观测天象,研究制定历法,服务农业生产。进入阳春,当他得知农民开始耕地种粮,从事畜禽养殖时,非常高兴。尧节俭而不好功,在一片“帝德昭彰,爱民如子,天下归心,万邦和合”的赞歌声中,清醒地感觉不符,要求大家直言指出他有何失德之处。他常视百姓苦寒为自己的为政之缺,看到有人犯罪,是在反省自己的管理教化不够。唐尧不光只是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节俭守德,力倡节俭,还很是注重用节俭来严格要求朝臣官吏,发现重用德行好和模范节俭的人才,访贤推立舜为接班人。相传舜这个人,节俭到了连驾牛犁地都舍不得直接打牛,在牛屁股上扣簸箕代打。舜在历山耕田,教民稼穑,人们都愿近他居住,他每在一地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舜又把其德传承了下去,命禹治水。禹为皇帝玄孙,家世显赫,同样节俭,尽责治水,风来雨去13年,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治水改堵为疏,不再对抗硬拼,终告成功,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堪为节俭之治,继承舜位后依然不忘节俭,使文明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空前的相当程度。

我们也可不妨把唐尧古国的政治看成为初始的节俭政治,或说那时的政治实际是以节俭为主的。尧舜的仁爱,就包括节俭,节俭是仁爱的重要内容。而其谓仁爱,不只是对人的爱,也含对物的爱,对人民血汗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对人力物力及生产生活资源的节制俭用,这就形成了夏王朝建立前古国文明的鲜明亮点,作为一种宝贵的民族美德,被历史传承了下来,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推崇,逐渐完善升华成为了具有文字记载的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节俭理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语出《尚书·大禹谟》,力倡在国事上要勤劳,在家事上要节俭。《左传·庄公24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从德的角度来看节俭,把奢侈看作恶行。《管子·八观第十三》强调“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把提倡节俭,禁止奢侈浪费视为治理国家非常紧要的事情。唐朝初期,也曾滋生奢华,能有贞观之治,也还在于唐太宗发扬尧德诚恳纳谏行俭。《旧唐书·褚遂良传》记载了贞观十七年褚遂良的谏言:农耕经济物产有限,器皿脱离实用需要地讲求精美,则必多耗人力物力。此风一开,上行下效,任何奢华之念都可能兴起骄奢淫逸狂风,朝政防微杜渐尤其重要。可见俭之为德由来已久,视节俭不是一般的道德问题,而是重要的道德问题。国与家同,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俭朴有助于抑制过分的欲望,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这已成为了古时上下,从历代先贤士大夫到广野民间的共识,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历代文学作品中,教子家训家诫中,传世的民间俗语中,都无不看重节俭。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曾写下《汴河怀古》:“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在反思随朝灭亡中叹指,隋炀帝倘是不搞那些水殿龙舟,奢侈豪华追求行乐,主持开通运河可与尧舜继承人大禹治水同议功绩。自汉至明,长长1800余年,浩浩二十四史,多见对节俭人物事迹的褒扬及对奢华的鞭挞。随着历史的行进,统治者越来越重视节俭之德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尤其是新中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更是把节俭提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确保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

尧舜及其时代,固然是有经神化夸张的因素在,但对已有公论的基本方面我是确信无疑。其所以久远以来,华夏大地飘扬着“敬慎节俭,勤俭忧思”的唐尧遗风,足以说明来自古国的节俭思想毕竟有着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节俭在我们这个市场经济时代里渐渐淡出,一些地方从官员奢靡显威摆阔铺张浪费,追求形式表面化,到社会上对节俭的不屑一顾,其例几乎曾是堪可俯拾即是。

直面我们驱除奢靡雾霾还在路上,略略回眸唐尧古国的节俭,更是贵在保持始终,强胜富足了也不靡费财物,还在戒奢从俭,不搞排场形式,尧是以行动把他的俭德放大成为了他那个古国的节俭政治,而其节俭之治又是和引导勤劳密不可分的。这就使我从中悟出至关重要的一点,治国不只是要有决心,更在实效。尧不可能万能,他和他的政府也并不能自产足以包养天下众生的物质产品。许是鉴此,不抡大话不揽恁宽不搞恁复杂,不许过头之愿、,而是尽力去办百姓办不了的大事,驱恶扬善力主公正,提供适宜条件,通过教民稼穑让大家共同勤劳创造和受用财富,此意形成后来的文字,便是甚晓“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唐尧也是历代帝王中肯于主动纳谏检点,反思反省,不搞这个那个“凡是”的第一人,正是他能够体恤民情关注民生,常思百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注意改进提高,使得古国的节俭即勤俭节约之风不断发扬光大。君不见,腐败难道不是源于欲的失控,贪得无厌,又正是无视勤劳节俭,企图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多数“老虎”何尝不是如此由“苍蝇”长成。所谓“尧天舜日”,根本就在“天下明德”,“明”出了个少生以至不生“苍蝇”,利于多多生长勤俭“蜜蜂”的良好环境。我以为此中不无唐尧古国治本的适得要领处,尽管还不是多么完善,或尧自己未曾如此表述。

当今时代,节俭不仅没有过时,而是势在必行,务必长久坚持。以我之见,甚而一定程度看来,我们现今在这上头遑论什么创新,而是首先要把丢弃了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优良传统重新找回的问题,这也可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之要义所在。节俭远古都能做的好,何况我们现在是制度根本不同的现代文明,没有理由为存在问题寻找托词,应对恢复重建节俭之风坚定信心。我还同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字中,还应旗帜鲜明地添上节俭二字。

值得借鉴的唐尧及尧舜古国的节俭,有待大家不懈探讨,本文算是抛砖引玉。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6557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