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海舍村共筑“农村梦”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尛寇    阅读次数:8287    发布时间:2015-07-17

七月我去了海舍村。

走进海舍村,满眼碧绿。站在二龙抢宝放眼眺望,好似两条龙再抢一颗宝珠,被雨水冲刷干净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带来阵阵清凉。海舍湖岸上的垂柳,摇曳在丝丝缕缕的清风中。成片的烤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昭示着铮铮的生命力。绿色的心灵,顺着眼前的青藤一直蔓延到远方,山坡上长满了茂盛碧绿的青草,肥壮的牛羊悠闲地啃着,农家小屋炊烟袅袅,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近村里,顾盼之间竟是一种清新愉悦。整个村庄,绿树环抱,浓荫蔽日,自成一统,别有天地;郭外青山,连绵起伏,依依相伴,可以游目骋怀。流连忘返,绿树青山,不假思考,扑面而来的海舍湖,装扮了海舍村的幽雅迷人。

曾经海舍村的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如果家住在半山腰上,在下雨天想要开个车进出村子,那简直就是梦。2014年村里实施了“一事一议”工程,全村的串户路都硬化了;宽敞明亮的学校依湖而建起来了;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高了。

如今走进海舍村,走的是宽阔整洁的沥青路,跳的是文明健康的乡村舞,住的是鳞次栉比的小别墅,吃的是自家院子的金果蔬,娱乐设施配套齐全不胜数,炉山海舍小岛休闲好去处。远远看到村口的大门横着“海舍湖”这三个字,大门两边有海舍湖的历史传说和进入海舍村的指示图,走过大门,一排排整齐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村内道路硬化平整,一条条串户路通往村民家中。

翻开尘封的历史,灿烂的历史文明照耀古今。“在数千年前,有仙女舍嫣下界巡视。至乌蒙深处,见一美湖,有群鸟翩然,渔舟唱晚,波涌苇荡。舍嫣醉也,每日泛舟碧波,与鹤同舞,与民同乐,流连忘返。玉帝大怒,命其即返天宫,令水师掘堤放水,干涸草海,断其思恋。舍嫣不从,抛锦缎入海,遂成暗河,流入东北一隅,顷刻成湖,与草海神似。后,舍嫣因犯天条,化成孤石一颗,在水一方,卧视湖面。沧海桑田,便成今日之岛。后人念其赐湖之恩,取其名为湖命名,曰:海舍湖。”

独自一人行走在海舍湖小岛上,临风遥忆,幽思连绵。悠悠苍天,难解我意。谁知我心,唯有舍嫣。一个人就备一壶香炉山茶,带上一颗鱼竿,悠闲垂钓。慢啜壶中茶,读书、看报,伴着喜鹊的喜叫,闲看窗外绿树青山有零乱的核桃树上挂满了“绿疙瘩”,有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整个海舍湖,青山连绵,水天一色。湖里的游鱼怡然自得,远处翠绿青山与村庄是如此的和谐,坐在小岛上边喝茶边享受着大自然的赠礼。

如今海舍村更靓丽。海舍遍地出黄金叶,四在农家满银杯。集中连片的种植烤烟区好似一片“绿海”,翠绿逼人,满目生辉,大片烤烟勃勃生机,勾勒出一副海舍村群众种植丰收、经济致富的幸福生活画卷。

如今海舍村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结合本村实际、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宜居的人文村庄环境,创新理念,加快建设,搞好村庄绿化、墙体美化,新农村建设扮靓了整个海舍村增辉添色。历史文明的海舍湖泊,勤劳朴实的海舍村民,纯洁独特的旅游资源,迎接天下的远方客人,共同谱写海舍辉灿烂的明天。

如今海舍村人民继续发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进程中齐头并进,海舍村人民共筑“农村梦”。偶尔去海舍村,心灵就会得到自然的洗礼,炉山海舍村旅游的崛起,不得不用文字来感谢海舍村的见面礼。

青山绿海,碧水绿湖,我的家乡就在海舍湖

青山绿海鸟儿尽情飞,碧水绿湖鱼儿欢快游

海舍湖水浇得庄稼壮,青山碧水养得牛羊肥

惠民政策工程就是好,人民老少齐心干劲酬

海舍湖水映海舍青山,海舍村民人家乐悠悠

青山绿海,碧水绿湖,海舍人民迎远方游客


  【编辑: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65537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