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漫漫回家路(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石明洪    阅读次数:6662    发布时间:2015-07-20

为了送小学六年级的侄儿回家,更为看望年迈的父母和久别的众兄弟,带着浓浓的眷念和暖暖的亲情,我们一家三口携侄儿驾车开启了浙江海宁到贵州铜仁全程1500多公里的回家路。虽然前期做了不少功课,临行还特意把汽车送到四S店全面检测了一次;网上搜索了相关行程,在导航仪上设置了确切路线。但是,在金华服务区休息时还是因为导航仪开了个小玩笑而误下了高速。虽然妻子还只是第二次上高速,但是,全程22小时的时间里她还是平安驾驶了5小时,特别是在易打瞌睡的下午一点钟帮我顶一阵,为我减轻了不少负担。

沿途山清水秀,到处是绿树成荫,生机勃勃,尤其是成片的秧苗,在给人无边绿意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收获的希望。都说杭州到安徽黄山的高速公路是中国最美的高速公路,我看,这条沪昆高速更美丽,她宛若缠绕在祖国南方大地这位江南女子白皙的脖子上的绿色丝带,比坐火车的沿途风光秀丽多了。虽然,我顾不上用准备好的佳能60D单反机刻录,虽然大部分时间我只能用余光区偷睨她那醉人的英姿,但是,我已经用心记取了她的娇容,我想,这正是自驾游得魅力所在吧。

话说回来,风景虽美,但也是需要用艰辛来付出的,这样得来的美丽更让人刻骨铭心。本来早晨六点整从百合新城出发,一路平安驾驶,稍觉疲劳就进服务站,再说,与亲人团聚的动力给了我足够的力量。但是,车进邵阳时,就是限速80码的连续隧道,而且,在晚上10点钟到达湖南新晃县,只剩下最后22公里就可以下高速时,前面却堵车了,长长的队伍等了足足45分钟才得以通行,原因是修路,只好左右通道替换放行。这还不算什么,等过了湖南的收费站,进入贵州交界处时才得知大龙出口因为修桥封道,打了电话,不得已继续前进到玉屏下高速,这样,本来60几公里的路变成了90几公里。而且那段路坡长弯急,到处是悬崖,没有路灯。没有退路,疲劳至极的我们归心似箭,硬着头皮缓慢前进。一路上所有的车辆,包括摩托车都先后超越了我,从未驾驶过这种山路的我,只敢挂三档,用三、四十码的速度爬行,众兄弟不停打电话询问、叮嘱也多少减缓了心头压力。看到万山、茶店等熟悉的地名时,我才确信已经开在了进入铜仁的路上。一到谢桥,有了路灯后,我绷紧的神经总算放心了。

回到大哥家,母亲和众兄弟都还在等候,暖暖的亲情瞬间融化一切疲惫!


记忆中的凉拌菜


昨天晚上在一家叫东方红的湘菜馆一个人点两个菜,喝了一瓶冰啤酒,点菜时情不自禁把目光锁定在凉拌菜上,最终点了一个凉拌苦瓜和青椒皮蛋。

虽然厨师做得并不正宗,少了点凉菜的脆爽,不是想象中的那个味。轻呷一口啤酒,记忆却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家中人口众多,母亲目不识丁,一生战斗在土地和厨房,父亲是个十足的知识分子,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贵州工学院当时的中专生,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国际玩笑,就在他即将毕业的那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文化大革命。在派系争斗中,个性刚烈的父亲从此走上了一生的艰苦奋斗之路。作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自命清高,从不向权贵低头。从生产队队长到技术员,到代课教师,他真的是做一行,象一行。而这一生,他最钟爱的还是教育。

在漫长的教书岁月里,他先后教过农校、高中、初中、小学。上过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和俄语。他的大部分时间是代课教师身份,直到1989年才得以转正,一生做过得最大职务就是小学校长。大部分时间,他是半工半农,在校持教鞭,在家握牛鞭,但他不仅教书出色,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他甚至亲手改良了几个高产水稻品种,自己上山采草药熬制农药杀虫。

工作上一直勤奋、钻研的父亲,生活上却十分节俭,他至今不会喝酒,春节一家人团聚时,他最多也就倒上一小半杯啤酒助兴。对吃的,他从不挑剔,菜豆腐、荞面条是他的最爱,而他最擅长做和最喜欢吃的菜还是凉拌菜。

父亲的凉拌菜食材很多,调料很少,但每次都做得有滋有味。在那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里,是父亲的凉拌菜把一家人的生活调理得温暖而和睦。

记忆中,父亲做得最多的凉拌菜是翘头葱、芋荷梗、西红柿、酸菜,或者是山上采的蕨菜、折耳根等野菜。说实话,父亲刀工一般,可是经他调理,每一道菜都令人胃口大开。

总结起来,父亲的每道凉拌菜除了盐都离不开辣椒、大蒜、老姜、葱和自己晒的豆瓣酱。

如今,六个儿子除了老二,其余都是大学生,众兄弟也把父母从乡下接到了铜仁定居。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每年春节,在儿子、媳妇掌勺的时候,不甘寂寞的父亲,还是要亲手做一道凉拌菜;看着儿媳孙辈们一边品尝,一边交口称赞,他也老小孩一样乐呵呵的合不上嘴。

面对各种山珍海味,父亲始终痴迷自己的凉拌菜,加上他退休后专修医学,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善于调理。七十多岁的父亲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每次打电话还总是被他抢过话语权。

出门在外,父亲、母亲,工作闲暇,在品酒、喝茶、钓鱼、拍照的时候,无时无刻不牵挂你们,愿二老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此生不忘父亲的凉拌菜,因为它教会我们始终要艰苦朴素,乐观向上。

父亲,下次回来,儿子还要点你的凉拌菜!

 

【编辑: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65529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