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的火焰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昌雷    阅读次数:6538    发布时间:2015-07-22

母亲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如果方便的话去街上给她缴50块钱的话费。

我说没什么方不方便的,您欠费了的话我马上去给您缴。

工作后,我发现母亲对我说话总是显得很客气似得。每次通话,最先问的总是你现在有没有在忙,下班了吗?会不会影响到你工作之类的。

或许,在母亲的潜意识里,为公家做事,是不能被打扰到的。

我给母亲存了100块钱的话费,回电话告诉她,钱已经缴了,问有没有收到。

母亲说:“已经收到信息通知了,怕你在忙,就没给你打电话。”

母亲习惯于记住农历的时间,她不知道,她打电话的时间属于周末,是公休日,不上班的。

我问母亲在做什么?她说前几天刚把地里的庄稼收拾好,趁这几天闲了下来,所以去三分社的煤矿上捡了几天的煤。

说这话的时候,母亲显得很高兴。她说这几天捡下来收获还不小,差不多有两三千斤的煤炭,至少够烧两个冬天的样子了。母亲说,这几天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去矿上,踩上点的话到了矿上天刚好亮,那时候的人少,能够多捡一些。

我告诉母亲,干活的时候注意点身子,也别那么累,到时候如果不够烧的话,花点钱买些来烧就行了。

母亲反对说,你以为你那钱就那么的好挣?你自己怎么花无所谓,反正我心疼花那些无谓的钱,再说那么些煤炭从矿井里打出来不捡的话,又被荒渣埋掉,白白的浪费掉了多可惜呀?

我无话,我承认母亲说得在理,就只是劝慰她,干活的时候一定要倍加小心。

母亲识文不多,和所有生活在火焰林的妇女没有两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火焰林的土地上,耕种着庄稼,守望着孩子。


对于火焰林,不是说想离开就可以离开的。

不止因为那里有家人,有房屋。

主要的是,那里是我生命的起点,有我成长的痕迹。

那里有外公的坟茔,有父亲的墓地。

所有与火焰林有关的一切,都无法从我的心里擦除、抹去。

在自家的两亩七分地里,母亲今年全部种了玉米和黄豆;在二舅家的地里,母亲依旧种了玉米和黄豆。母亲说,二舅家暂住黔西后,把好一点的几块地都送给了我们家种,不收租金的。

端午节回家,特地到母亲的庄稼地里转了一圈,玉米和黄豆都长势良好。在地里给心爱的作物追肥的母亲骄傲的告诉我说,这块地里的包谷之所以长得那么好,是她们经营打理得好,要不是因为移栽的时候遇上干旱,到现在都抽穗完了。

母亲把房屋周围园子里大部分的地都种了糯包谷。母亲说,你二舅妈去黔西的时候说了,送给我们种的土地一分钱都不收,只是叫我们多载一点糯包谷,等到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她好带你表哥家的孩子过来吃点。说这话的时候,母亲显得很真诚,她以一个村妇的朴实在信守着对舅妈的允诺。其余的园子里,母亲种有辣椒、茄子、豆角、白菜、红薯、地瓜和西瓜,在家的两天时间里,早上的时候,我会看到母亲早早的起来伺弄着她在地里种下的那些宝贝,给茄子去叶,给白菜捉虫。

站在院子边,看着在地里劳作的母亲,心里有些微疼,同时也有些羡慕。

因为我也多想在工作之余,自己也有那么一块地,种上些作物,小心地服侍着它们,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

能够在地里等待作物成熟,等待来年春暖花开。

我也想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不止一次在文章里提到火焰林的孤独。

火焰林不止因为地处僻地而孤独,还因为人们的离去而孤独。

连动物都没有玩伴。

牛放养在马路湾子、罗家屋基等地没有家畜与之争食,他们都赖得到处找庄稼吃,只需把身边的草吃完就已经饱了;鸡从天亮开始就跑进园子,用它的双爪不停地在地里刨虫,给植物松土,遇上母亲去给白菜捉虫之机,它们一群群的跟在母亲的身后,拼命的讨好;连猫都失去了叫春的意义,整个一年,它没有“伴侣”可找,在妩媚的春日,它只是在夜晚孤独地叫着,没有同类怜惜,没有“意中人”响应,长此以往,猫也忘记了自己的性别,把一生的青春都放在了吃上,白白胖胖的,像个肉球似的找人撒娇;放养着的两只狗狗,想要找个打架的同伴都要跑去很远的地方,即使是在夜里,也很难看到有其他狗狗来找它们玩。

其实,对于火焰林的孤独,我是矛盾的,因为我说不清楚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孤独还是人们常说的宁静。

在火焰林的日子,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嚣,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丛林,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

有的,是一缕和风,一峦叠嶂,一湾清水,满眼星空。

曾几何时,老师在课堂上总会对大家说:“只有努力学习,你才能走出大山”;母亲也会说:“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丢掉锄头”。而今天,我确实也走出了包围火焰林的大山,也丢掉了世代以它为生的锄头,可每每想起火焰林,总感觉心里是在缺少点什么。是思念,亦或是还是乡愁,我说不清楚,我只是想找时间回去,回去看家人,看那片土地。

火焰林,这一生,我对你爱的火焰永不熄灭。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7784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