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小庙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梁生皓    阅读次数:6669    发布时间:2015-07-28

我家建在一个好大好大的石山上,美名“石银山”。它高峻挺拔,绵延巍峨,外加众多的传说,历史的掌故,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标性符号。

山下是一条宽大平整的石板路,是茶马古道的轴心路径。上百年的风雨飘零,布满斑驳的沟壑磨痕,斗折蛇行般时隐在长长的路转山回间。南来北往的商旅,想用他们一双宽大有力的脚板,丈量完末路的距离,但他们或略了自己只是来往于一个小天地的过客,抿嘴颔首天外天。路边有一家幺店子,一棵硕大的黄桷树,一架石牌坊,极具人气。每日打牌的,闲耍的,买点小家什的,割肉喝酒的,自然风光得要死。

小孩子们除了喜欢听一些掌故传说,还喜欢爬牌坊逗玩。牌坊里藏储的秘密,谁也解答不了,孩子们更无法从老人们的言语中去领悟。无事三三两两爬上牌坊,既刺激又惊险,没少挨父母的教训。但孩子们的天生贪玩,青山绿水,长路一条,小小的牌坊,竟成了孩子们神秘的图腾。孩提时代,牌坊的对联“窈窕山头井潜通石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护声”一直迷恋着我,痴痴地对读书充满向往之情。

家后早前是一座小庙,在我的记忆里,它已经衰落了。遍地是瓦砾,横七竖八的石头,破破烂烂的菩萨,我们心中溢满恐惧,夜晚是不敢前去的。

对于小庙的破落,曾经有一个凄婉的传说。

清朝末期,小庙中只有一个年老的和尚,庙上有两三亩庙地,是一梁姓人家施舍的。当地的大财主陶三揪揪想打庙地的主意,可不管你怎样说,和尚一点也不动心。陶三揪揪便心生一恶计,把女人的衣服,绣花鞋悄悄放进和尚的衣柜中,并到县衙告状,说和尚私通民女。县巡捕到庙上一查,果然有赃物。和尚在离开小庙前,与陶三揪揪理论,点上香烛,在菩萨面前赌咒:“如若我私通民女,心肝情愿天打五雷轰;如若你冤枉我,栽赃我,你就断子绝孙。”殊不知,在短短二三十年中,陶家三个儿子,阴死一个,阳死一个,房产也不断地作贱变卖,到陶三揪揪临死前,最后的一堵院墙也垮掉。每当讲起这件事,人们都说是报应,人歪心歪枉的不好,要多少讲点良心。

十岁那年,云峰一个七十几岁的和尚出来云游,他到我家的背后看看小庙的遗迹。他说他的师傅曾经提到过这个小庙,小庙很有一些来头。他问起我的父亲,在这儿住了多久,家道如何,人丁怎样。父亲说;“解放后我家就住在这里,各方面都不错的。”和尚说:“早年这里也住过两三户人家,都不顺当,搬家了事。你家跟他们不同,你姓梁,庙地的施主与你同姓,菩萨会保佑你的,我们出家人叫大善天下。”父亲心里很坦然,过后他找到小庙里的残碑,果然上面刻着庙地的施舍者姓梁。

现在回到家,留在心中的都是小时的记忆,感觉美极了。乡村的聚落,温馨可人,而现时的高楼大厦,苍白得没有值得记忆的地方,手机、电视、汽车成为我们的玩物。

留住乡村,就留住了记忆!留住乡村,就留住了温情。


【编辑:吴茹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77777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