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底气超凡俗 骨气无片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任和平    阅读次数:6412    发布时间:2015-08-04

习近平同志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曾经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他曾说:“要加大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一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既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也可以看作是对党员干部能力建设所提的基本要素。

底气,应该是源自个人灵魂深处的的一种浩然正气,会给予人坚强的的信心和力量。说到底气,不禁让人联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同志于1962年冬走马上任兰考县委书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召集县委委员开会,人员到齐后就带人前往兰考火车站。焦裕禄指着火车站内准备扒火车外出乞讨的人群,心情沉重地对与会人员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在兰考,焦裕禄常说的话是:“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说这些话时,焦裕禄显得底气十足,因为他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

为了改变兰考的贫穷面貌,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多天里,就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生产大队开展走访调研,行程达5000多里。在兰考的乡村田野上,经常能看到焦裕禄背着干粮、带着雨伞、推着自行车,与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查风口、探流沙、看水流,追沙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还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地的含碱量……焦裕禄的讲话之所以底气足、声音响、有威信,正是缘于其“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缘于其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缘于其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缘于其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其实,一个人的底气不会与生俱来,既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修身,也需要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磨砺积累。在当前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能够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就是一剂增强底气的良方。

为民是增强底气的关键。党员干部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不接地气,干事就没有底气。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同时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靠实干赢得人心。

务实是增强底气的保证。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党员干部的底气就无从谈起。实干出佳绩,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更要转变作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沉下身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清廉增强底气的前提。党员干部要有底气,为政清廉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品质,这既是为政之德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党员干部要弘扬清风正气,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心存敬畏,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站得稳脚跟,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仰不愧党、俯不愧民。

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例表明,党员干部有底气,才能说话响、做事实、威信高,人民群众才会信任你、称赞你、追随你;否则,党员干部没底气、没能力、没威信,人民群众就会远离你、反对你、抛弃你。

翻开中国史书,我们会看到许多有骨气的志士仁人:为报国爱民而沉江自溺的屈原,在北国冰天雪地牧羊而凛然持汉节不改其志的苏武,虽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抗元失败被俘拒绝高官厚禄而慷慨赴死的文天祥,在狱中渴望自由却不愿从国民党的“狗洞子里爬出”的叶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特务子弹的闻一多,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这些载入史册的英雄群像,为华夏子孙怎样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中国人树起了醒目标杆。

骨气,应该是缘于人格和尊严的一种坚贞气节,常表现为堪为豪情两袖风的清廉之气。讲到骨气,总让人想起当年朱镕基同志的一番话。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银行曝出多起亿元大案,防范金融风险形势严峻,当时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同志在一次会上告诫银行官员:“不要轻易参加吃请,人家请客无非是要贷款,请吃只能长脂肪。希望你们少长脂肪,多长骨头。” 朱镕基所说的“少长脂肪、多长骨头”,其实是希望银行官员能够认真履职尽责,不要在各种诱惑面前丧失人格、没有骨气,不要因失职渎职而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党员干部如果一味地接受吃请、拿人“红包”,贪欲膨胀、追求享乐,那就不可能长出一副硬骨头,也就不可能有铮铮铁骨,只会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十多年前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其涉案金额之巨、办案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多,可以说是举国震惊。在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等人的拉拢腐蚀下,厦门市委、市政府、公安机关、海关、银行等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有600多人涉案,其中有近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赖昌星拉人下水的招数主要有“七子”,即票子、女子、位子、房子、车子、本子(护照)和孩子。此外,赖昌星还注意揣摩领导干部的爱好,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领导爱财,就给他送上数十万、上百万元的钞票;领导爱色,就给他送去年轻貌美的女人;领导爱权,就四处活动为其戴上称心的乌纱帽。在赖昌星糖衣炮弹的狂轰烂炸下,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一些党员干部的骨头变酥变软,纷纷低头弯腰缴械投降;这些人弃守思想防线,丧失人格尊严,被赖昌星呼来唤去,为其走私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试想,那些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数百名党员干部,如果还有一点党性、有一点正气、有一点操守、有一点骨气的话,还会肆无忌惮地与走私分子同流合污、助纣为虐吗?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诱惑时时处处存在,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定力,稍有不慎就会跌倒受伤。一个人不能抵御今天的诱惑,就必定会失去明天的幸福。现实生活中的教训不可谓不多,有些党员干部不顾自身形象,要钱不要脸面,追求物欲不讲人格,不争气、没骨气,热衷于以权谋私、徇情枉法、贪污受贿,最终结局往往是人财两空、颜面尽失,还让党和政府蒙羞。诸如此类的典型案件,应当成为人们的前车之鉴。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不蒸馒头蒸(争)口气,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争气。一个人自己争气,有底气、有骨气,才能让人尊重、信任、欣赏、理解和支持。在这方面,朱镕基同志是学习的榜样。当年朱镕基刚就任上海市长后,就向全市局级以上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做敢于承担风险的改革者”;二要“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三要“下放权力,深入基层,加强监督,善于协调,做解决问题的能手”。朱镕基不仅对下属干部提出了为政清廉,办事高效的三点要求,自己更是率先垂范,所以他才有做事的底气和做人的骨气。朱镕基卸任总理好多年了,他坚持真理、光明磊落,求真务实、清正廉洁,雷厉风行、动真碰硬的高风亮节,一直被人广为传颂。

底气和骨气的有无,其实是表明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有底气和骨气是素质提升的应有之义,而最为关键的则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为充盈底气和骨气奠定坚实基础。底气超凡俗,骨气无片尘,一个有底气、有骨气、有正气的人,是一个百毒不侵的人,是一个清新脱俗的人,是一个纯粹而高尚的人。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77829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