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山深处。
共和镇转角村的农民正在田间辛勤的劳作,挥汗如雨,看着即将要丰收的庄稼,穿过汗水看得出他们欣慰的笑容。
一个背着“雷锋包”的年轻人一边和他们打招呼一边朝着山上走去,他叫陈启茂,今年28岁,2013年参加工作,目前是转角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
在这里有一家人,四口人,住在村头的半山腰。公路无法翻越巍峨的大山,通往这里的只有唯一一条连户路。这一家人今年有喜事,是让人头疼的喜事。大儿子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本来生活就比较拮据的这家人伤透了脑筋,学费、生活费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陈启茂这次是专门为此事来的。
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他放下被在背上的“雷锋包”便与这户人家的当家的交谈起来。
“娃儿考上大学大家都高兴,没有钱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不能耽误了娃儿的学业,你们家是扶贫对象,在’雨露计划’里有名字的,有4000块钱,今年的学费应该不成问题。到贵阳的车费我包了,生活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四年,就算娃在大学勤工俭学,500块钱还是要汇的。你还是得想个法子,你看隔壁银丝村梅龙以前还不是穷得叮当响,现在人家搞养殖,赚了不少钱。你也可以看看有什么门路。”
世代务农的这家人一下子陷入沉思,胆子小,怕担风险的当家的决定试试。
陈启茂给他出了个主意,利用这山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养“爬山鸡”和种植玉米。一来玉米成熟后可以喂养鸡,二来不喂饲料的鸡会得到更多人的亲睐,三来养鸡成本低、见效快。转角村是信用村,贷款两三万不是问题。
原本焦头烂额的一家人顿时有些兴奋,兴奋之余你一句我一句,如何购买鸡娃,如何销售……。
中午的太阳显得格外刺眼,满头大汗的陈启茂要下山了,田间劳作的人们早已经回家吃午饭去了。一个人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嘴里时不时哼上几句。
他明天还要来,因为他答应过人家明天帮忙搭鸡圈棚子。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