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秋,知会太山,漫步合面,一次不期而遇的旅行。
曾经去过合面,那是到川南民居夕佳山的路过;曾经去过太山村,却是傍晚去,深夜回,连朦胧的夜色都未曾有印象。我向往合面,敬畏合面,对合面早有心仪,但数十年未曾蒙面,心碌碌兮。当今日触摸太山,相拥合面的时候,一叶知秋,把那四处飘荡的芬芳打包踩在脚下。此时,我的心香在云朵里,香到天上去,香得醉人心花怒放。
合面十分美,九分在教育。
天人合一,教育名镇。人文泰山,七彩合面,教育圣地!26年高居榜首的合面初中教育,深深引人震撼!一日“手扒岩”之行,见证“合面国家劳动实践基地”的奇伟。
十里盘山路,陡峭蜿蜒 ,依山而上,同行者无不啧啧称叹。回望小丘如盖,房舍错落有致,不时白鹤翔空,鸡鸣山涧,雀鸟争鸣,雅趣缤纷。斗折蛇行间,故地重游的桂大美女先声夺人,免费的导游,闲趣的吐谈,打破了车上的凝重,话茬活跃开来:“你的脚干好白,跟白鹤的脚干一样白!”其实,她话中有话,你觉得她是称赞你,不如说她在暗中损你,因为白鹤的脚干是灰白的,与它的毛羽迥然不同。
一边悬崖,一边峭壁,的确让人胆战心惊,终于领略到“手扒岩”的名头。崖壁上泉水清润,好心人凿了一个石窠,幽幽荡漾。大家便洗洗手,捧上吮吸。清、柔、静、美,一丝凉,一丝甜,几多回味。自然之趣,大爱有痕。
好大的山,好多的树,好大的水库啊!山围着水,水绕着山,水赋予山之魂,山因为水而灵动。水不是蓝的,而娥翠的,带着粉面含春的娇羞。山间的海子,高洁的圣水,你不忍心丢弃一块石子,去惊扰那泛光的波皮。我想,夜深人静的时候,仙女们定然会在这里沐浴,抖落天宫里的寂寞。也说不定,那个夜行者偶然路过,天仙配就不再是神话。
池边荷香田田,映着暖暖秋阳,我们畅饮这依依荷香。一片金色的绿,耀眼的光华闪射着勃勃的秋意。一池清绿,一抹秋凉,层层叠叠,向远处匍匐而去,绵延成荷的天堂。凉风习习,荷逶迤,轻摇,绿的醇香微醺了心绪的精灵。菡萏花开,点点娇红点缀在这绿色四溢的碧海之中,或高,或低,或花开艳丽,或待放含苞,或洁白如玉,或粉嫩娇艳,朵朵昂首,朵朵娇立。早谢的,莲蓬抖擞,像汝窑烧就的玉碗,素雅淡然,孤傲不群,清静如禅。碧池清梦,醉卧十里荷香,不是糊涂,确已心醉。醉心于山水,醉心于荷塘。
池中空旷处,几位垂钓者平心静气,守着并无胜算的劳着。偶尔提起鱼竿,原来也是空喜欢,考验他们的耐性。钓胜于鱼,钓本就是修身养性,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罢了。
清水拍岸,岸上野趣横生。硕大的野生菌,特别诱人,我们忙着拍照,不忍采摘,用树叶把它遮挡,最怕有人去抹杀了这至尊的风景。酸楸果刚成熟,像削去了尖头的橄榄。大自然无私的恩赐,它们微微泛黄,散乱地掉了一地。随手拾起,撕去外皮,水汪汪的。放入口中,一种柔柔软软,酸酸甜甜的味儿,丝滑清爽,立刻由口到胃,随后全身一种和畅,沁人心脾,妙不可言。唇齿留香,挑拣一些上胜的,带回家,让大家分享。还是阿桂眼尖,快看,这里有木姜子。我们仔细一瞧,一棵树上结满木姜子。这东西真奇怪,一边开花,一边成熟,随时都有收获。说到木姜子,想起神奇的点卤,想起白白嫩嫩的豆花蘸上红辣子滴入木姜油的至香。唉,天不负我,亲自摘上几支,连手上都异香扑鼻。
水泽和群山的空地上,是“合面劳动实验基地”。完整的设施,随时可以作业。学生们可开展野炊,露营,耕种,采摘,编织,五人制足球,非遗传承等。我们常说知识与能力,教会学生生存的能力,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传统,什么叫传承。
合面之行,正直秋收冬藏时节。知秋何处,何处觅秋?春去秋来,大江东流;寻寻觅觅,独自徘徊。我仿佛荡一叶小舟,飘泊于秋的情怀。离去的脚步轻轻,心旌摇曳,合面的山美,水美,教育更美,他们为今天的教育撑起了一把油纸伞。
合面,明天我还会再去的。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