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天堂听瀑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虎    阅读次数:5240    发布时间:2013-11-05

  有人说,天堂寨之美,在于瀑布。

  初来天堂寨之前,对此只是一片陌生。在梦里想着天堂寨的瀑布是如何的壮观,如何的飞流直下,又如何的让人拍岸叫绝。也许是因看山听水闲散心,想与之近距离接触,听听那瀑声,感受天堂寨带给心灵的那份润泽与俊朗!

  十月的天堂寨,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派秋日壮丽的优美画卷。看到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没听到瀑布的声音,心就先醉了。

  陪我们前行的是景区的张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的书生气。沿石阶前行,满山尽是秋日绝美的画卷。据张老师说,秋天的瀑布和夏季的有差别,因季节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瀑布景观。天堂寨有三大名瀑:九影瀑、情人瀑和泻玉瀑,在山中听瀑,让人感悟许多。也许是因为秋天,瀑布的声音变得细腻如禅。在情人瀑,看到瀑布从山上一泻而下,像是一条细软的白带子,又像是乡村巧手的姑娘织的一团白白的绸子,又似是一匹透明的玉帛……在那水声里,流淌着一个个与世有关的传奇故事,流淌着一湾山水的俗意风情,流淌着山寨古老的爱情情歌,也流淌着一佛青莲的菩堤。我看得入神,竟忘了前行。

  听瀑是件很耐心的事,初听只是一片汩汩的水声,甚至更单调。而细听,似是情人耳际的情语,却让人回味无穷。

  虽说,秋天的瀑布没有夏季那样暴唳,却在山中也不失一份的雅情。比起一落千丈的水帘,显得更有理智。像是山中纤纤的素女,踏着唐诗的调子缓缓地走。水流向石间、石缝、石上,溅起一朵水花,荡起一颗水珠,飞起一朵水韵,流向潭里又变得清澈如翡,透明如玉。又像是一条小白龙,从上而下,弯曲着身子,在山间雾岚里穿行。黄褐与青白相间的石崖被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就像是一大块天然的水晶石。清幽幽的山风把瀑布的水轻轻吹洒在人的脸上、嘴角、额头……让人感觉有丝丝的凉,点点的甜,也有绵绵的情致之味,呼吸也随着这清爽的的甘甜,让人的心境渐渐与山融为一体。

  沿着瀑布流去的方向,人在山中不会迷路的。因为水流的方向,正是人走的方向。瀑声声下,变成溪流,在阳光下呈现出清澈的透明,和这个秋天一样,和人的思想也一样。抛开世间纷杂的念想,人最终会走出自己的红尘。

  非常喜欢古人赞美瀑布的诗,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始,到王安石、张九龄、徐凝及宋代的白玉蟾、元代的赵孟頫、杨维,明代的李梦阳和当代的蔡元培等人写下的不朽诗篇,让瀑布在古今文学诗卷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价值,让后来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热爱与赞美,在人们的心中藏着一个清美秀丽的世界。

  如此美的天堂,不知醉了多少人。清澈的水声里,不知洗尽人间多少的铅华。或许,在这儿,只有山,只有水,只有阵阵的瀑声和松涛卷石,让人的欲望之心、贪婪之心有所收容。名利或权势,一时让人心生劳顿,而身在此山,听水看山,有我无我,竟是坛前一蔓陀,石前一灵花。

  聚了,散了,远了,近了,岁月老了,而山依旧,水依旧,瀑声亦依旧。

  把一盏香茶,坐亭台对友人对饮;或是品一缕清风,与友人下棋看月,这也许是人生一大美事。

  淡淡的茶香,伴着汩汩的瀑溪声,天堂寨在人的心中,让人静享万物之空灵,感受人立天地间,非枯草朽木而有情!

  记得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悟者乐云。在天堂寨,看山听水赏云是最好不过了,虽说此山多珍物,但水的灵韵更令人回味。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瀑一云,青山深黛,天蓝似染,水清似玉,仿佛有着读不尽的禅。人在山里,山在人心,世间沧桑阅尽,却道风景独好。用一句“深山听瀑我如水,栈道看云谁是我”是最好不过了。

  天堂寨听瀑,前世今生,今生来世,或许我是山中的一块石,一片叶草,一朵云……瀑声里,人间天堂,天堂人间,就像是一个生命中的隐喻。人,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恢宏之时,也感叹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与人在世间的渺小与无知。

  有句话叫“住在天堂,享受人间。”用在这儿非常适宜,这儿是人间的天堂,又是天堂里的人间。悠闲之时,静听瀑声,让人倾听到大自然纯正的声音,让人在世俗的生活里抛开烦恼,心灵回归自然的平淡本真,享受自然的清幽静美,用一颗平常心写意人生。人生之本性,仅此而己。

  如若我能回首,在天堂寨倾听瀑声如绵。在那一片清澈的声音里,有柔软的依偎,有诗意的悠然,也有一份人生的闲适与豁达。正如佛所说的那样,一沙一石一世界,一草一木一天堂,这才是人生真正悟出的真谛,才是人心中永远的殿堂。

  天堂寨的瀑声,让我再次醉了……

 

  【编辑:付溶太】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249436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