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疲于各种会议,用镜头和文字书写着各种报道,这样上下班,无心顾及他物,已经成了一种规律。曾无数次的告诉自己,多努力一点,用心记录身边的点滴,感悟身旁的哲理,心底的另一个声音马上又跑出来:工作太忙。工作忙,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好多美丽的风景就这样在眼前一晃而过,好多感动的瞬间一次次消失在我的身后。好多时候,夜半醒来,突然闪现一两个美丽场景,心里有个声音在强迫自己找时间好好记录下来,等到第二天,早已忘之于脑后,多日之后突然灵光一现,才忆起曾经有过模糊的画面,再搜肠刮肚寻找那梦中的画面的影子,脑子一片凌乱,才后悔莫及。岳飞在《满江红》中说得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想想这样沉重的诗句,这样催人奋进的勉励词,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呢?于是我决定拾笔,梳理大脑,把一些所见过的美丽画面记录下来。
工作需要,下乡。车子在柏油马路上飞驰,越过一个个村庄,在这个即将收割的季节,除了路边金黄待收的稻谷,一路上,中午没有发现异样。傍晚我们返回的时候,沿着灰色的柏油公路,时不时会跳跃出一两个卷起裤腿的农人,挑着水桶,网鱼的鱼兜盖住水桶口,鱼兜上是肥壮的野菜。他们踩着呼吸的节奏,迎着落日的余晖,朝着家的方向缓缓而行。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笨拙的大脑就自私的命名为“乡村秋韵”吧!他们走在公路旁边,完全不理会身后的车辆,好像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而我知道,他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水桶里面装着的是肥大的鲤鱼,他们肩挑的是这一年来辛苦养育的果实呢!即使车行速度很快,我透过车窗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农人们脸上的喜悦,我甚至可以看到水桶里肥大的鲤鱼,还可以看到农人们在田角采摘野菜的样子,看到农人下稻田捉鱼抓住了鱼又滑脱溜掉的场景,为了一条逃走的鲤鱼,农人寻遍整丘田,摸遍每一个有水荡的地方,直到把鱼牢牢抓住,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水桶里,才洗脚走出稻田,收好行囊,打道回府。
回程路上,夕阳有时恰巧映照在车子的反光镜上,与金黄的稻穗相辉映,反射在挑着丰收果实回家的农人的脸上,农人稍微停下,然后又继续跟上,那一驻足,我感受到了农人坚定的步伐,同时也听到了那浓重的呼吸,从那浓重的呼吸声中,我感到了水桶里的分量。家在不远处,农人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坚定,呼吸声也越来越浓重。村庄被金黄的稻穗包围,落日撒在屋梁上,与升起阵阵炊烟构成一幅独特的乡村秋韵。
车子在飞驰,瞬间,把美景甩得远远的,车子一里一里的向县城靠近,我的心却飞到了那具有乡村秋韵的村子,回到那开田抓鱼的日子里。
稻谷即将收割,我在母亲的吩咐下,来回奔走不同的水田,打开水田的缺口,用干树枝的桠杈拦住缺口,防止小鱼随水而去,再割来一根草,打上一个圈,做成草表,插在稻田的缺口出水处,作了标记,请各路牛鬼蛇神别把田里的鱼儿收了。一切就绪,稻田里的水也慢慢浅了下去,母亲就从家里挑来水桶,带来捞鱼的网兜,母亲开始和我走进稻田捉鱼。母亲先在稻田的深水处,把水稻拔起来让其靠向两边的水稻,形成一个小鱼塘,鱼儿哐当哐当的拍打着浅浅的水面慢慢靠过来,母亲和我就用网兜把鱼儿团团围住,直到把鱼儿全部捉进水桶。母亲又在稻田的每个角落寻找一边,再拔掉田里的杂草,又整理出水的缺口。母亲挑着满满的鱼儿回家,又吩咐我到长水草的地方去采摘煮鱼的香料、野菜,我依着母亲,采了煮鱼的香料和野菜,把它们放在捞鱼的网兜里,用一边肩膀扛着,汲着拖鞋打着口哨哼着小调迎着夕阳翻过一丘丘田坎、上坡、下坡,寨子出现在面前——家出现在面眼前,我家的房子上已经升起了炊烟。看到炊烟升起,我咽下几口口水。
当我走进家里,奶奶和妈妈已经着手剖鱼,取出鱼的内脏,鱼肠子和鱼白鱼蛋分开了,妹妹们围在旁边看。肚子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手却不停的去弄不同大小鱼。直到辣椒煎炒鱼肠子,鱼白和鱼蛋煮丝瓜汤,其他小鱼又煮成一道菜。我采摘的鱼柳、毛毛菜等鱼香料野菜也派上了用场,一家人在靠枞油照亮吃饭,全鱼宴却是飘香全寨。
这样的岁月早已远去,奶奶也已作古,昔日的乡村秋韵又通过昨日的行程在我脑瓜中再现。我的乡村,我的母亲,我的家人,在我的心中形成了一幅“乡村秋韵”的美景,慢慢明朗起来!
【编辑:向鹏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