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蜗居的后面有一条河,常年绿水淙淙。在河的南岸上有一口水井,名叫细叶井。井眼高于河面米许。只要河里涨水,河水经常漫过井沿。常听人们说细叶井的井水不会浑,无论河里的水涨多大。每逢下大雨,我总喜欢站在阳台上看河水,想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夏天,正是雨水来临,河水易涨时节。每当河水暴涨,浑浊的山溪水来势汹汹,撞击河岸泛起白色的浪花,翻滚而来,那种气势犹如万马奔腾。这些翻滚的浪花似要吞并细叶井一般,但你只要认真看,在水井流出水的位置上,有一条细如绸缎般的天蓝色清流,硬是挤开昏黄污浊、奔流向前的山洪,流出十几米远才溶于暴怒的洪水中。这是难得一见的壮观,一年就那么几次。
在农村,选择居所很是讲究。得有山有水,依山傍水而居,更好的是背靠青山,面对绿水,有着这样的居所当然是梦寐以求的。可这里是街道上,选择的余地小了,就讲究不了啦。但即便有这样那样的条件限制,我还是奔着自己的想法去寻找。为了她,我才选择了现在的住所。随着居住日久,我越来越依念她,哪儿也不想去了。回想当年,地方牵头打造地方特色,要修建娃娃鱼一条街,我的想法便有机会实现了。当别的人争着要临街地段时,我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我现在的居所。熟识的人们总说我傻,不熟识的人也会摇摇头。面对总总些许的评论,我一笑再笑。
其实啊,我是为了细叶井,我不知道这名字的由来,别人这样称呼她,我也这样称呼她了,也不叫人云亦云。所有人都知道这口水井是公共的,没有谁能独享,我也一样。既然不能完全拥有它,也可以择其而居之,让我和她零距离相处既不惬意?房屋修好后终于如了我的心愿。
也许是细叶井离我近的缘故吧,我占有的时间自然要比别人多一些。经常累了,困乏了,搬把椅子坐在井边小憩会儿,身边吹来凉爽的河风,庇荫处,困意全无。休息好了,掬一口,清清凉凉、甘甜可口的井水入口,犹如老酒下肚,流到到那儿那儿凉快,顿时精神气爽,容光焕发。精神好了,用手捧起一捧井水洗一把脸,双手柔柔的来回摩挲着脸上的肌肤,肌肤嫩得可以挤出水来。再用土罐或瓜瓢舀一些带回家里淘米煮饭。淘过米的水叫淘米水,如果认为这淘过米的水已经没有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记得读过《仪山禅师》一文中仪山禅师对徒弟说过的话:“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心中有所得,便用来浇花或浇楼上的葡萄,花们喝了这特殊的水会长得更茂盛,结出的葡萄更加香甜,个儿特别地大。挂在枝头上的葡萄娇艳欲滴,让人看见就忍不住摘几颗抹抹几下放入嘴里,你可别急,一颗一颗的来,猴急的话甜如蜜的汁液会顺着嘴角流出来。淘好的米入锅焖着,等菜烧好了,揭开锅,香喷喷的米饭也熟了。菜香饭也香,一家人围着桌子美美地享受着人间的佳肴,既不快哉!常年伴着这样悠然、快意的日子,总想,这里虽然闭塞了些,但是自己认为外面谁给神仙日子我也不换。
这日子过得舒坦的,不只是我。这里的人们对细叶井都怀着深深的依赖,早晚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有挑水的、洗菜的、洗衣的、洗脸漱口的、有干活累了来到井边凉亭里休息的、甚至于有饮牛饮马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安康的笑容。待热闹的场景清静下来,那些只能在树上玩耍的小鸟此时也下到井边嬉戏,捕捉小鱼小虾,自由散漫地玩着,似乎也来分享人们还没有做完的快乐。恬静的村庄,安康的人们,加上自由自在的小鸟,触目看去,好一副想和的田园山水画。
这水让人着迷,流连忘返,那么他从哪里来呢?我常想。我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做了考证,这川流不息的水,得益于上游的原始次森林。此森林面积较大,海拔高,常年笼罩在氤氤氲氲、若隐若现的薄雾中,足量的雨水蕴育了葱葱郁郁的山林树木。所以有山就有水,有水才有山,山水相依,源远流长,下游就受益无穷了。
这流之不尽的井水啊,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
【编辑:向鹏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