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浞水办完事返回务川时,看到路边有几个出售香蜡纸烛的临时摊点,并驻足询问。一个中年妇女告诉我,离这儿不远处有一个“三仙洞”,这几天正逢“香会”,洞中的菩萨很灵的,建议我前往上香。
我带着几分好奇,随着三三两两的人流前行近一公里,但见一幅用红布书写的对联:“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岩下有一股涓涓细流从绝壁涌出,那是观音菩萨为香客们准备的杨枝甘露,喝了能令人神清气爽,百病消除。我也虔诚地为旁边的观音菩萨上一柱香,然后躬身掬起一捧甘露饮下,那份陿意,那份清凉,直叫人爽心悦目。
从那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的修长的洞口沿石级而上,前行约三十米便进入了一个约三十平方米的洞厅,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塑像矗立在洞厅的中央,洞厅的左侧是一个约十米的耳洞,供奉着如来佛主、财神菩萨、灶神菩萨,他们各司其职,可保你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平平安安。洞厅的右侧是一条长约一百米的通道走向另一个焚烧香纸的纸堂出口,从通道中央右侧沿石级而上,行走约二十米,是一个开在绝壁上的近二十平方米的宽敞洞口,这里便是该洞的修行厅,两个已得道背职的佛教弟子正端坐在洞口的一幅玉皇大帝画像下诵读《皇经》和《观音经》,虔诚地为香客们祈福保平安。站在洞厅的水泥护栏前向下俯瞰,可见成群的香客排队畅饮杨枝甘露的情景。
该洞有三个出口,且呈‘品’字形排列,喻指该洞只接纳有品行修养之人。首任洞主吴承孝受如来佛主托梦,募集善款,修缮该洞,将掌管福禄寿的三仙请入洞中,自此,善男信女但凡来洞祈福,均有求必应,至使该洞远近闻名,香火日盛,于是并成了“三仙洞”。该洞每年均要接纳成百上千的香客前来许愿、结愿。
受众多信徒的感染,我也虔诚地给各位菩萨烧纸上香,默默地期盼着佛主显灵:保佑年逾花甲的父母身体健康;保佑妻子工作顺利、幸福快乐;保佑我那瘦角郎当的儿子不再挑食厌食,像他的奶奶那才喂半年的小猪一样白胖可爱。正当我双手合十,跪地叩头许愿时,洞外响起了一阵阵有节奏的锣声,诵经的道士停止诵经,告诉我斋饭已熟,邀我前去就餐。和前去上香许愿的香客们一起品偿那用柴火烹制的包谷饭和渣豆腐,似乎菩萨已经答应了我的所有心愿。平时饭量不大的我居然记不清盛了几碗饭,只知道手不得不伸向腹部将皮带松了两扣。
洞口的右侧是一道清澈的溪流,一汪清泉从石壁流出,两侧巨大高耸的石壁形如双手合十,成就一线天的美丽景观,壁下一石台恰容一人斜卧,据说活佛济公曾斜躺此处聆听那淙淙流水声,溪流右侧有一墩需十人方能围抱的巨石上长着几株清翠欲滴的树,树上的几只鸟儿欢快的叫个不停。
半山腰的悬崖绝壁上有一个人迹罕至的老虎洞,过去曾用于躲藏弯二(土匪),前些年有人在里面躲藏计划生育,现在也常有驴友光顾去那儿品山风水韵、避都市尘嚣。对面有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人为避战乱依山修建的营盘,那炮眼仍在,朝门尚存,依稀可辨当年的战火硝烟。离这儿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汇溪水库,那里山环水绕,绿树成荫,常有三五成群的钓者前去垂钓,称那儿不仅可以钓鱼,更可以钓心情。
在洞外五十米处,一李姓商人修起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开办了农家乐,内设会议厅,棋牌室和十多间客房,室外建一小型游泳池可供儿童戏水。其招牌菜是种类繁多的腊肉制品,不用去品偿,只需看一下菜单并偷偷地闻一下从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就可解馋。
浞水三仙洞是一个值得再去的地方,这里的神能祐你福禄寿,景可迷你不思归,食能品到山珍味,住会让你爽心情。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