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年,其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春节历史悠久,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习俗颇多,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那么,在地处贵州南缘中部的平塘县,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春节到来,万象更新。千百年来,平塘人民尤其是汉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年俗庆祝活动亦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到腊月末,家家便户户忙着“备年货”,包括杀年猪、吃泡汤、炕腌肉、煮美酒、打粑粑、磨豆腐、购物品。此外,还要搞大扫除、置新衣、贴门神、写春联,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一切准备就绪,家家户户翘首以盼的“三十夜”终于到来。三十夜,也叫除夕、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全家老小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吃年夜饭前,要给果树“喂饭”,即用柴刀在果树干上砍上一两刀,于刀口处灌些猪肉、米饭,让果树“过年”,希望果树来年能够长出累累果实。随后是拿上美酒、刀头(煮熟的一块猪肉)、香纸等物去孝敬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恳求来年丰收。最后是“献饭”,即摆上满桌美味佳肴、燃香烧纸敬祖、敬灶神,祈求祖宗神灵庇佑多福平安。在“献饭”的时候,要燃放鞭炮驱除邪神鬼怪,烘托热闹喜庆氛围,辞旧迎新。献完饭,还要“倒水饭”,就是各种美食皆取一点抛之于地给孤魂野鬼吃,免遭其侵扰,表达同情心。做完上述诸种事宜,全家老少才能够高高兴兴、心安理得地吃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父母要给儿女发“压岁钱”,寄托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在平塘农村,有“三十夜的火”之习俗,即家家户户搬出大柴好柴架起大火,围火闲聊“守夜”,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守夜期间,有许多事情要做,譬如烧茶供祖、烙粑粑、扫圈、玩扑克、打麻将其中最有寓意的当数“烙粑粑”,烙粑粑又叫“烙毛毛虫”,就是将粑粑切成小块小块的烙吃,边吃边叨念各种虫子的名字,数落其蛀蚀庄稼之罪过,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
不知不觉,年三十渐近尾声,大年初一终将来临。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待第一声鸡啼响起后,家家户户便争先“开财门”、“放鞭炮”。一时间,街头巷尾、村庄院落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开财门、放鞭炮,意在送穷驱邪、纳祥镇鬼,以佑财源兴旺、丰衣足食。
新年新气象。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出门玩耍娱乐,欢欢喜喜“闹新年”。出门之前,先要“梳头”,表示一年方能顺顺利利。闹新年,关键在一个“闹”字之上。初一这天是喝彩声、欢笑声、歌声聚集的好日子,节日的气氛异常热烈,洋溢在各家各户,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在以前,节日活动有打陀螺、踢棉球、玩扑克、唱山歌等,其中“打陀螺”是小孩子的游戏,“踢棉球”则老少皆宜,“玩扑克”是大人的娱乐项目,“唱山歌”属于青年男女的专利。在这些活动中,“唱山歌”最为热闹、最有意义。不是吗?村头寨口,亦或约定俗成之地点,满山遍野都是穿红带紫的青年男女,满山遍野响起大胆奔放、相互钦慕、你追我逐、优美动人的情歌,爱情乘着歌声的翅膀肆意地飞翔,如是相互中意,还可免了请媒人之麻烦呢!然而,现如今除了纯粹的“玩扑克”,最主要的就是打麻将、夺台球、赌博等活动了。无论是打麻将、夺台球,还是赌博,都带有金钱刺激性质,属于违法行为。为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树立新风,每年春节期间,平塘县乡政府都要组织开展“三下乡”、“幸福进万家”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演精彩、贴近生产生活,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称赞。
过完大年初一,在正月十三之前的日子里,除了“走亲戚”和“串门”,最重要的是“拜年”。拜年,与三十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新年后拜年,一般有拜长辈、拜岳家、拜亲戚。拜长辈、拜亲戚较为随意,带上烟酒吃食等礼品就行。拜岳家却很隆重,要事先准备“礼菜”,即用盐巴腌制好一大块猪肉,再加上粑粑、白糖、美酒等礼品才行。无论拜??都不会白拜,回家的时候都会有粑粑等物品和“压岁钱”打发,这就叫做礼尚往来。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如今,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愈来愈时兴。然而,无论拜年的形式如何发展变化,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祝福和祝愿永远也不会变。
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较为重要和普及,那就是“上坟”。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一般情况下,上坟都要选择吉日进行。上坟有许多事情要做,如买小猪崽、鸡、鸭,准备祭死者的日常用品,包括香烛、米酒、米饭、纸钱、鞭炮、小花圈等祭物,然后到死者坟前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或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春节即将结束,接下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高潮。然而,平塘过“元宵节”之习俗却不是非常隆重。那么,平塘的正月十五前后又是何种景象呢?所谓“过年”,一般都是到正月十六为止。平塘“过十五”主要是尽情玩耍,以前跟大年初一一样,最主要的还是青年男女聚会“唱山歌”等,之后好投入忙碌的春耕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平塘“过十三”和“过十四”尤为隆重,一般大多是“过十四”。与“三十夜的火”相呼应,平塘有“十四夜的灯”之习俗。十四这天,除了忙着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安排人手带上蜡烛或灯笼为自家祖坟“上亮”,让已故亲人找到回家的路,回到属于他们的世界。吃完年夜饭,每家每户都要在香火(神龛)上点上蜡烛,彻夜不灭。
此外,生活在平塘这块土地上的苗、布依、毛南等少数民族,除了他们各自独有的春节习俗外,其余与汉族习俗大同小异。特别要说明的是,关于平塘春节习俗,诚如文章开头所言之“颇多”,难以一一准确尽述,加上本人非民俗文化人,所以只捡较为重要者简要叙之,零零散散,故为“散记”。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