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坐落在海上,冬天里只有呼啸的海风。雪,有可能会落在海上,听当地人说有过,很多年前有过!我在海边盼望着下雪,却看尽了潮起潮落,一抹夕阳染海红!我喜欢雪,对雪的深刻印象,似乎是在那遥远的童年,真是在那早已过去的童年!
听说家乡的上空飘起了洁白的飞雪,银装素裹!有多少在外的游子高兴极了!虽没有身处在家乡雪的拥抱里,也涌起一股欣喜的热潮!我更是惊叹不已,家乡下起的大雪,让我欣喜和惊愕,就像那多年失散的老友忽然间知道了所在的地方,然后迫不及待的想跑去相见,诉尽衷肠!
家乡,有多久没再下过漫天飞舞的大雪,有多久没再下过雪?我身在异乡,家乡的一场大雪把我的记忆推到了风口浪尖,跨越了时空之门,走进了童年的时代!
童年的记忆,对雪的记忆是深刻的,充满着欢声笑语,无穷的乐趣!
尤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冬天!每到寒冬腊月里,家乡的天空像一定巨大的盖子扣在四周的山顶上,阴沉沉的,像有东西在盖子的外面抖动,然后就飘起了鹅毛飞雪,多美!一般大雪都是在晨曦微微亮的时候飘落,那时候人们还在熟睡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知道外面的光景!当光偷偷的从窗户外进来的时候,无比的光亮,带着冷艳!因为雪天的早晨,光在凯凯白雪的反射下,变得更加的明亮耀眼!
起床走出房门,满脸的惊讶和欣喜,满山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雪,更在门外早已守候,一片洁白和光滑,那种洁白无暇让人们斜眯着眼,那种光滑让人们不想去打破而又带着激动和冲动。一脚高高的抬起踏进雪里,雪瑟瑟的作响,就像是雪发出来的疼痛声,然后把陷在雪地里的脚抬起,一个深深的脚印在雪地里,无比的吸引眼球!踏出一步。再踏出一步,一步接着一步的踏,由慢到快走向前方,身后留下一排排错乱的脚印,被拉长在后方!
大雪纷飞,漫天的鹅毛飞雪,让人赞叹不已!柔柔的飘落在山定,石头上,衣袖上,一开始雪被余温融化!慢慢的,雪花堆积,从处处斑斑点点的白慢慢的展开,到最后整个大地都是白色的,从浅到深,深的时候可以到脚踝,有时候脚踩进雪里,当抬起的时候就有点吃力,就像拐子拖拉着脚在行走!雪,压弯了树梢,覆盖了大地,小河流水,只听到流水声在雪下面缓缓的流淌,偶有话鹛在树林里歌唱!
雪天里堆雪人,滚雪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一般在大雪天里,当雪停了,就会有很多人在操场上堆雪人,滚雪球,小孩子最多。小时候,只要是好玩的,就会不怕冷,一双双小手被雪冻得通红,在操场上尽情的滚起雪球。抓起一小把雪,捏成一团,然后放在操场上滚动,滚成篮球大,滚成板凳高,滚着滚着,滚得比自己高,滚得直到推不动,然后才情不愿的停手,一片欢笑和惊叹。有时候滚成像小山一样的大雪球,当春天来了,树上的,小河上的,地里的雪都融化了,唯独雪球还在孤独的摊坐在地上,慢慢的被阳光消融!我们会为雪球插上树枝当头发,在河边弄几块十块当眼睛,鼻子,嘴巴,就这样,一个大大的雪人就呈现在眼前!有的人说,好美,有的人说,好丑!不管丑和美,开心是少不了的!还有打雪仗,在雪地里你追我打,我打你跑,又害怕又高兴。有时候有些人会把雪捏得很硬,打在身上有点痛,就会有人埋怨,有时还会被打得哭了起来,一阵大骂!但不会影响感情,气了一阵子就会过去了,小时候都是不记仇的!
在下雪天里,我们还会上山带着狗狗追兔子。穿梭在树林里,雪落在了脖子上,有时候甚至掉进了背心里,一片片的冰凉,心飞扬透心凉。但这冷不影响我们追兔子的热情。带着狗满山的跑,寻觅着兔子,到处是狗的梅花脚印和人的脚印,满山的吆喝,声响回荡在山间,余音袅袅!跑得气喘吁吁的,狗也长伸着舌头,不冷却很热!有时候找到了兔子,太高兴了,兔子在前面跑,人和狗在后面追,上坡下坡,有时跑得从埂间上迭下来,捞捞屁股,继续跑!兔子被追得惊慌失措,跑进了丛林,跑进了洞里,当然啦,一般兔洞会被我们翻得个底朝天,不得兔子誓不罢休!
雪的乐趣,对没有玩过雪的人来说,只有惊叹!没有亲身经历,就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然而时光荏苒,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温室效应越来越大,环境恶劣,天气极端化。大雪纷飞的壮丽场景,很多地方早已慢慢销声匿迹了。到冬天里,我们只能在心里感叹从前雪的美景。那过去的欢乐,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曾再被重复演绎,只会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偶跳动,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回味和一阵阵的叹息!
我们不会因为天空不再下雪而苦恼,最多就是一场叹息罢了。如果实在想看雪,大东北的雪还可以上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色。但是我们可曾思考过,万一未来某一天连大东北都不再下雪了,那要到哪里去赏雪呢?迪拜没有雪,用钱用现代高科技术,在宽大的屋内创造雪,让没有看过雪的迪拜人能有雪看,但又有多少人能看得起呢?
太阳火红红的在天上大笑,阴霾的天空在隐隐的哭泣,却怎么也不能够把泪水凝结成雪花,一阵心酸雨侵蚀着大地,这就是洗礼了!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