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斋饭好逍遥,抬根柏杨去搭桥。造桥不造灯草桥,风吹灯草颤摇摇。造桥不造朽木桥,朽木桥梁不经牢……”正月十四,地处小凉山余脉的屏山县龙华镇,虽然春寒料峭,寒风裹夹着冷雨钻入衣领袖口,令人打着寒噤,但人们心中的热情,随着轻快畅达的踩桥民谣在苦雨凄风中唱起、被点燃了。
这是龙华最热闹的一天。希望在“女子踩桥”民俗活动中为家人消除三灾八难,保佑幸福平安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凉桥边、河堤岸、古街两边人头攒动,大家睁大眼睛,踮起脚尖,脖子伸得似长颈鹿,凝神屏气倾听着踩桥女的吟唱。
几百名女子身着蓝色的诵经服,右手臂拴一条红布巾,肩上斜挂黄布小包,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拿着香,她们边走边唱,在凉桥、撑船沱桥等桥回来踩桥。走在前面的组长头发花白,沧桑的岁月如一把刀在她褐色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老树皮似的右手拿着一本《踩桥经》,左手拳头紧攥,两眼盯着《踩桥经》,鼓起腮帮子在前面高声唱着穿越时空的歌谣:
“好善家来好善家,善男信女听分明。手中拿起香一柱,人人都要上凉桥。明师前面把路引,个个善人随我来…… ”
踩桥人是清一色的女子,她们一领众合,依序而行。踩桥队伍要分成许多个小组,每组由一个声音洪亮的人来领唱《踩桥经》,其余的人伴唱着一路迤逦踏歌而来。
“金鸡叫来银鸡啼,正是弟子踩桥时。踩桥原来不请神,就要起身去游行。不说踩桥尤小可,说起踩桥有根生。”踩桥女旁若无人,神情专注地放声歌唱,碧玉般的龙溪水倒映着踩桥女虔诚的脸,微风中飘洒着雄奇奔放的《踩桥经》。歌声一会儿舒缓委婉,一会儿急促如管弦,流淌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如玉珠洒落清澈透明的小龙溪,溅起朵朵涟漪。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绵长的歌声荡漾在凉桥的回廊里,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
许多年轻的妇女和女孩也挤在人群里沾喜气,在心中暗暗地期盼有一天自己也能加入踩桥的队伍中。我旁边的一位背着小孩的妇女一边津津有味地倾听,一边小声跟着吟唱;站在凳上的女孩,羊角辫一上一下地晃动着,双手不停地打着拍子,嘴里轻轻和唱着由远及近的《踩桥经》。置身这盛美而庄严的民俗活动,虔诚佛意溅满了我整个胸膛,祝福如海潮在心中涌动。我的心也在这宁和的活动中得到升华,曾经的落寞惆怅消失在无垠的长空,万事也变得轻如鸿毛。
“女子踩桥”是龙华人长期创作的结晶,《踩桥经》每句为七字,融入了山歌的情素。其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龙华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等社会现象。踩桥活动真切地表达出龙华的妇女们对低下地位的不满和抗争,劝导大家要乐善好施,感恩载德,精进事业,以及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和美社会的珍惜与热爱。
说起“踩桥”,不得不说沉睡于群山云海中的龙华古镇。据屏山县志记载:龙华始建于宋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为军事重镇。古街、古城墙、古建筑经过1400多年岁月风沙的侵蚀至今保存完好,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大自然赋予了龙华的厚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大龙溪和小龙溪犹如一条玉带穿镇而过。旧时的小龙溪经常暴发山洪,沿岸的房屋常被洪水淹没,道路被毁。宋代时期,当地的乡绅富豪不忍心看到老百姓遭罪,联合捐资修建了龙华凉桥。凉桥落成那天,大家聚集在桥上踩桥庆贺,向上天祈福,保佑风调雨顺。凉桥成了龙华人的平安桥、幸福桥。后来,“踩桥”便演绎为龙华在固定时间举办的一项民俗活动。
古风穆穆的凉桥风情婉转地横卧于小龙溪柔波之上,桥水相映,气势恢宏。凉桥高13米,宽约5米,跨度达50米,外观别致精巧,木结构的长廊,屋顶褐色小青瓦泛着明清时代幽幽的光芒,见证着龙华厚重的人文风情。
龙华的“踩桥”活动与其他地方的“踩桥”不同,全是自发的,踩桥的人是清一色的女子,多为中老妇女。在踩桥的过程中还不停地吸收妇女加入到踩桥队伍中来。“女子踩桥”活动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及1950年以前,龙华解放后被停止。改革开放后“女子踩桥”活动得到恢复,一直盛行到今天。“女子踩桥”成了龙华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被列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踩桥”活动每三年开展一次,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正式举行。踩桥活动分为三部分:起香、踩桥、缴香、起香的地点在八仙山大佛。传说铁拐李、汉钟离等八仙路过龙华镇,累了,坐在山上休息,留下的八个屁股印形成了八座山峰。人们便取名此山为八仙山。
八仙山大佛位于龙华镇八仙山的红崖石壁上,高37米。大佛依山而凿,站立于蓝天碧水之间,体态丰满,慈眉善目。左掌挡胸,右臂自然垂放,云裳美丽,衣袂飘飘,大慈大悲保佑着炊烟袅袅的古镇人家。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摧毁,八仙山大佛由此成为目前世界第一立佛。有联赞曰:
“龙翔狮舞,双溪浮莲座,大佛常润。云飞雾漫,石窟藏贝叶,八仙慈祥。”站在能仁、能忍、能善温情的大佛前,我的心已然被神灵超越,突然领悟到天地无穷,人生一瞬的真谛。
一座名山双溪水,四时烟雨半天中。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那天,龙华镇的几百名女子从四面八方自发聚集到八仙山。夜里,要表达对佛的至诚恭敬,大家坐在柠檬般的黄色月亮下吟唱、交流《踩桥经》。
正月十四一大早,朦胧袅娜的晨雾升腾在半山腰,笼罩着八仙山,寺里的神秘佛钟在晨雾中敲响,深沉、洪亮、悠长的钟声响彻山谷,回荡在龙华镇上空。女子们在引香师的带领下,伴着木鱼子“咚咚咚”的声音来到大佛下起香。
“起香……”引香师悠长高亢的声音拉开了踩桥的序幕。大家把点燃的香蜡插在地上,在袅袅的青烟中,大家身子微躬向前,双手合十,跪拜大佛,在简朴、庄重而又神秘的仪式中,希望神灵成就善根。
“起香”结束后,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一千七百一十六级石梯下山来到凉桥踩桥。
踩女边踩边歌,长龙般的队伍穿梭于凉桥、撑船沱桥与古街之间,每座桥要踩12遍(闰年踩13遍)。踩完桥后,踩桥女要从原路返回到八仙山大佛下面缴香。缴香时如果香的烟子袅袅升天,标志着当年的踩桥功圆德满,踩桥女的心愿都会一一实现;如果香的烟子成为“「”形状,说明踩桥不成功,下一年要重踩,且连踩三年。踩桥活动从起香到缴香结束需要6小时左右的时间。
听惯了佛事梵音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仿佛在踩桥活动中也超脱了凡尘,悟出了禅机。
【编辑:吴茹烈】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