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老而充满故事的县城,她的建筑和饮食无不让我打开包里的相机狂拍。一条条狭小而昏暗的街道早已划上一道道的记忆,这是历史也今天最“繁华”的街道。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头都会写着历史的痕迹。林记饺子,一群带有时尚而朴实的女人用手捏出最传统的中国饺子。一张张掉漆的四方桌在微漏的瓦房里,再敏感的人也不会立刻想到,这是二十一世纪的饺子馆。对面寺庙的钟声敲击着我翻腾的心,站在这古老城里罕有的“高楼”(五楼)上,有种说不出的感伤,昏暗的路灯下偶尔也有汽车穿行,就只剩几丝青烟在灯光下舞动。据说很久很久时这是一条专卖棺材的老街,而现在她仍然是,只是多了几家卖木材的而已,每天傍晚人们就会把制造的木屑烧掉,呛得不知东西南北,而此时只剩下一缕缕的青烟。 当天气持续放晴一周时,你会听到清脆的锣声,接着是城管提着大喇叭宣传防火的知识,仿佛那一声锣响后接着“天干勿燥,小心火烛”。
我爱这里的宁静和韵味更爱这里的小吃,我打读书开始漂泊,爱漂泊也造就了我的贪吃,看着小巷道里四方桌上陌生的食品,我馋猫般的咽了咽溢出的唾液,“这是什么?”老妈妈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我,“面好粑粑”“好吃吗?”“好吃十元一斤 ”“这么贵”可贪吃的我不惜花下重金买下一元钱的,粘粘的、咸咸的里面夹炸着蝉豆婉豆还有不知名的绿色的东西。除了面好粑粑我还和同学跑到最出名的小吃街去,要了两碗特色的小吃,同学是当地人,大声说“老板,一碗不加糖”。我捉摸着奇了怪了,吃这么辣的东西怎么加糖啊!同学说“是这的习惯,我就知道你吃不惯”。一天回学校的时候遇到一个朋友同路,他说来这里看到一件怪事卖梨的用一个木桶装水边洗边卖,他感觉这里的满讲卫生的。我也附和着说是,后来当地的同学告诉我说那是泡梨。
小小的城故事多,可惜不能在这里长住,平时也没有闲情在寺庙的零点钟声响起时还在细听破碎的心声。
【编辑:与文为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