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以花来比喻女子之美。而有一种花,我喜欢用它来比喻汉子之美。我想,但凡看见此花的人,都会支持我的意见的。
为补2014年错失花期的遗憾,趁9.3放假之际,我约上几个朋友故地重游。
驾车行驶了2小时,下午便到山脚的小寨。此时,一向安静的小寨车满为患,难以通行。但堵车却挡不住人们为一睹那幽居山间汉子的热情。车接着车,苦苦等候。我们也成“长蛇阵”中的一员。放眼望去,岔道处,一快倒“L”形的大牌上“天上花海”四字尤其醒目。小寨全是白墙青瓦的房子,别具一格。
约半小时后,车流终于顺畅些了。十来分钟便到山脚的停车场。下车后走进索道售票大厅,才发觉人满为患。在一位朋友的提议下,我们决定徒步登山。大家走出大厅,朝山顶进发。后来才发现,登山的路途远比想象中艰难。山路大约为60度的陡坡,而且极为崎岖。行走过程中,我和朋友的妻子因为身形较胖,一度要放弃。在经反复鼓励下,二人还是挺起身子继续前行了。越往上,路越是难走。一段时间,我也感觉体力不支,难以继续前行了,但为了不打消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强忍着。
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便到了山腰的“观光车站”。稍作休整后,我们便沿着木制的阶梯往上走。快到山顶时,岩层间偶现的紫花让通行的游客惊叹不已。头顶阶梯的折转角飘着一朵薄薄的雾,钻出后豁然开朗,气势磅礴的山脉尽收眼底。
前行的朋友见状大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哉!”而女生呢?啊——尖叫似乎是她们最佳的表达方式了。
沿着黄黄的木制小道前行,大量紫色的花开始铺散开来。大拇指般粗的枝干顶着高尔夫球样的花团。深紫色的花瓣间躺着粒粒黑子,正待母亲敞开怀抱时坠入大地,茁壮成长。深绿的叶子奋力的张扬着,散发的馥香扑鼻而入。小道旁长着簇簇毛竹和很多不知名的灌木。因常年受到冷风的吹拂,它们长得不高,有力的枝干朝着一个方向倾斜。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它们虽然不如那紫色花王——韭菜花般惹人耳目,招来八方游客,但同样是这里主人。
抚摸着护栏,一路缓缓而行。此时,心情正如陶公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唯独不同的是陶公抓着菊花,而我却不忍采折。
过了许久,山尖几处亭子突现在眼前,四周缓坡长满密密麻麻的韭菜花。山野全被紫色覆盖。山风袭来,韭菜如蒲公英般的花朵使劲摇晃。和蒲公英随风飘散的性格不同,韭菜花犹如一位忘情舞蹈的汉子,肆虐的山风声是他的伴舞曲。数曲下来,依然如初。山的最高处,在天空衬托下,韭菜刚健的身影尤其突出。
随着缓坡上行,眼界开始逐渐拓宽,山风更加猛烈。 扶着栏杆,走过一段曲曲折折的木梯,便到了韭菜坪最高处。
当站在2700多米的山顶,一行人瞬即屏住呼吸。拥挤的游客连声尖叫。扶着围栏,凌乱的衣袖在风中啪啪直响。时而剧烈的山风吹得游人左倾有倒。白云在头顶飘过,如身入仙境。瞬有翻过围栏乘云归去的冲动。梦想从此脚登游云。手送大风西去,遍览此间景色。
举目四望,漫山遍野,数不清的韭菜犹如铮铮汉子,头顶紫花,傲立风中。一幅波澜壮阔的《梁山好汉》画卷呈现在眼前。当山风拂过,这山间便瞬成紫色花海,当紫浪起伏,惊雀四起。
黄昏,空气骤冷了下来,继而飘来毛毛细雨,游人拖着咳咳声逐渐散去。我们同样经不住骤变的天气,沿着来时路缓缓下山。
归途早已被浓雾所笼罩着,一路可见的只有两旁依然手舞足蹈的韭菜花。我想,它们或许嘲笑我们这些游人为何如此弱不禁风吧!
下山时我们依然选择步行,到山底时,山边暮色轻来。启动车子,身旁的朋友说:如此佳景,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我说:人们通常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在我看来,韭菜花可称为花中汉子。
朋友说:是啊,韭菜花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依然绽放得如此美丽,确为花中汉子。那些人中汉子不就如此吗?
听完后,我便掉转车子,遁入霏霏烟雨,驶向归途。
【编辑:与文为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