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古历正月初三中午十二点,母亲离开她生活了七十六年的人世,离开了亲人,到另一个世界生活去了。一晃八年,八年的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她!
母亲的命运是多舛的。
我的父亲原先与本村一唐氏姑娘成亲,结婚不到一年便难产去世。后经亲戚促媒与邻村一个叫小狗场的姑娘结为伉俪,她即是我的亲生母亲。一个秋风凄凉的傍晚,父亲为修建自家的牛圈房,到远距八公里的本乡普哈村的大凹子扛柱头不慎滑倒,被木头扎伤脑袋,造成脑淤血后遗症,一年后的一九六八年冬天离开了人世。抛下十三岁的大哥,九岁的二哥,六岁的姐姐,三岁半的我,半岁的妹妹,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从此母亲就像一块上紧发条的老表,为家、为儿女不停地旋转,历尽了千辛万苦,耗尽了母亲一生的心血。
母亲是勤劳节俭的。
记得小时候,母亲带着大哥参加队里劳动抢工分,大哥因年幼只得半劳力工分,二哥在家照看姐姐和我及妹妹。母亲总是早出晚归,工前工后砍些柴或割些草背回家备用。别家的房顶都冒炊烟了,我们家还是冷锅冷灶,直到太阳落山或阴雨天几乎望不见路后,母亲才弯腰弯腰地背着柴草回家,还不等母亲放下背箩,我们兄妹几个便象往常一样一窝蜂围到母亲身边,母亲总会从兜里陶出刺梨、老米酒、救军粮、野地瓜等分发给我们吃。我们一边分享着野味一边等待母亲借着煤油灯煮饭 ,一个多小时后,吃着糊辣子水蘸南瓜、马蹄菜和少油的土豆丝,吃着香喷喷的包谷饭,心想:有妈妈真好!
每逢夜深人静,当我睡醒过来,总会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裤或鞋子,因为家里穷,母亲就将大哥穿不得的衣裤、鞋子留给二哥穿,依此类推,直到穿不成为止,才一块一块撕下来打布壳,做鞋子用。记得我有一件棉衣,大哥、二哥穿不得后,母亲补了又补,各种颜色的补疤都有,且穿在身上小的可怜,只适合妹妹穿,可又是男孩穿的,冰雪交加的大冬天,我必须穿着去上学,被同学戏称为是“老和尚的百衲衣”,我是懂非懂地恨不得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或许是赤足时间长了,我踩着坚硬的石头、瓦块或尖刺,脚掌不会流血,亦感觉不到疼,可母亲望着别家的孩子有鞋子穿,就连夜将大哥穿不得的鞋底、二哥穿废的鞋帮张冠李戴,重新做成一双“懒帮鞋”,第二天早晨,我穿着久违的“懒帮鞋”跟随母亲到一个叫羊五地的地方扯金豆,一路上,我对母亲说:真舒服,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母亲笑了,可我不经意间看到母亲脸上掠过一丝无赖的表情。
我们家在村里是最穷困的,国家每年有些许的救济粮补助,母亲省吃俭用,积攒一些少量的谷子压在柜底,待青黄不接的时候取出来用磨推,然后用簸箕簸干净糠壳,用甑子蒸熟,吃起来像甜糕似的,津津有味,只是偶尔会吃到没筛簸干净的糠壳。有时我会好奇地问母亲,谷子怎么不用碓舂而用磨推,这时,母亲就把我拉到僻静处,回望四周无人时悄悄对我说,以后千万不能跟外人说我家有谷子,只管吃就行了。后来大一点,我才明白:如果谷子用碓舂,邻居就会知道我家居然还有米吃,告到队长耳朵里,下次甚至以后就别想有救济粮了。也才知道母亲的一片苦衷。
每当天空刚吐出鱼肚白,母亲便起床上山劳作去了,早晨八、九点钟,母亲要么背回一大背箩猪草,要么挑回一大挑马草或柴回家时,看到我们一个个还赖在床上不起时,她就会边煮饭边念叨她的至理名言:“勤谨勤谨,衣食把稳;懒惰懒惰,挨饥受饿”,“力气是个怪,用了也还在”,“喜鹊、老鸦扛来还要张嘴|……”,我们几姊妹经不住母亲富含哲理的唠叨,翻身起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由此,我们不敢再偷懒,因为一偷懒,母亲哪些俗言警语便会像广播一样在我们幼小的耳边反复播放,有种不起老茧不罢休的态势。
母亲是坚强善良的。
父亲走后母亲才三十三岁,母亲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饱尝酸甜苦辣,硬是用她充满爱的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姐姐因偏头痛夭折了)拉扯大,并成家立业;我居然考上中专有了“马料本本”,能吃上“皇粮”,没有母亲的大爱无私的培养,岂能实现?
通过创业,我在老家建起了一楼一底的平房,想把单独生活的母亲请来跟我们一起过,可母亲软硬不同意,并说:‘你们负担重,娃儿又再读私校,我还是自己生活吧,我还能劳动’,傲不过母亲,只好由她自便了;我们偶尔给她一些零花钱,她总是省吃俭用,积攒下来偷偷塞给孙男孙女们;有时想她了,抽空去看看她,她客气得我们不好意思,明明只够她一人吃的饭菜,她硬要押给我们吃,甚至连板凳都会让出来给我们坐,她宁愿站着或蹲着,母亲这种习惯,不光对亲人,对陌生的来人亦如此。
记得映像最深的一次,母亲到自家的菜地里栽菜,回家的途中,被一村民家的狗扑翻在地,并咬着母亲的右腿拖了二十余米,我们得知后把她抬回家,只见鲜血直流,一条既深又长的伤口裸露出白骨,在给母亲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向狗主人家讨回公道,至少要他家赔偿所有的医药费,可母亲死活不让我们去闹,还说不怪人家,狗又不知好歹,没大问题就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就这样拿她没法子,就要人家给了一百元的狂犬疫苗钱,而此次受伤所有医药费共花了两千余元。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让人琢磨不透,让人难以理解的善良的母亲。
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
母亲是平凡的,平凡得不识一个字,平凡得没有坐过一趟车,平凡得步行进过三次兴义城,平凡得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清,平凡得没有谁给她过过一次生日……,然而她却是伟大的,她用无私的母爱为家筑起遮风避雨之巢,让儿女茁壮成长,成为遵纪守法、勤于奉献的公民。
二零零七年古历正月初七,是母亲起柩上山的日子,上午九点,晴空万里无云,早春的骄阳暖暖地照在大地上,略带寒意的春风轻拂着万物;除夕后的香火礼花余韵未尽,一切的物象仿佛都在为母亲的英灵祷告,在为母亲送行。
上午十点,母亲的追悼会正式开始,偌大的操场人头攒动,近千人的送行队伍伫立于母亲的灵柩前,静静地啼听我撰写并颂读母亲的生平事迹,我哽咽了,戚然泪下,全场哭声震天,天空掠过一片乌云,似乎也在流泪。
上午十一点,母亲的灵柩准时启动,鞭炮轰响,礼花冲天,长达一公里的送行队伍前后簇拥着母亲向着村边长满松树林的山脚靠近,青山肃穆,颔首恭迎,一生一世的酸甜苦辣,恩恩怨怨就这样一笔勾销,化着一捧故乡的泥土,与山水永垂千古。
每年的古历正月初三是您祭日,您的子孙后代近三十人都会在这天为您祭拜,虽然失去了孝敬的意义,聊以寄托我们对您的一片真挚的敬意!
生前没给您做过生日,在您的祭日,我撰写了一首七律诗,权当填补遗憾吧:
怀念母亲
童年逝父倍凄零,糊口撑家累母亲。
午日磨镰挥汗雨,三更引线伴孤灯。
寒门苦守成心愿,妇道常循传寨邻。
哭诉别情肠欲断,仅存影像孝忠魂。
愿母亲在九泉之下安息!
【编辑:与文为邻】
作品《怀念母亲》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值得一读。谁人没有母亲?谁没被母亲爱过?爱母亲吧!
作品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