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行走。有的人,不需要走太久、付出太多即可轻易找到、获得;有的人,要走经历无数次的困难和失败才能找到;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触碰不到幸福的幸福影子,以至于抱憾终身,细细想来挺不划算。人生数载,如白驹过隙,稍不留意,就从你面前消失,只留下一个如梦如幻的背影,任凭你再怎么拼命挽留都无济于事。幸福很远吗?我想说,一点都不远,只要我们心态放宽一点,身段放低一点,欲望少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幸福,它不在天边,不在海角,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刻在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身边的许多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每天生活充斥太多的烦恼和痛苦。或许比他人更为幸运,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转变,我似乎比同龄人提前看到了幸福的背影,听到了幸福的脚步向我这个方向慢慢走来。有感于此,我愿将我的关于幸福的一些点滴想法分享给各位,希望在我的身上,你们能更早地发现你们所要找寻的幸福,而不是等到很晚的时候,或是等到跌得头破血流才幡然醒悟。
既然是要分享,总要有实在的东西拿出来才可以叫人信服,用现在网络流行的词语来说,那就是,你要有干货,不然,即使你说的再怎么好,也不会有人搭理你,或者把你的话当回事,进而认真倾听践行。确实,没有真情,没有实例,我们每个人的语言多数情况下,是苍白的、无力的,也是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因为篇幅有限,我仅举一个工作中的例子来证明我话语的真伪性,到底这些话是否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话说因为各种因缘,我有幸得以在机关单位工作,可以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宝贵人生财富。刚上班那段时间,因为对工作、对环境都不是很熟悉,加之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限,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以至于经常把工作弄砸,或是因为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弄得自己的心情很不美丽。直到工作半年后,我的工作才得以有一些起色,心态也慢慢好了起来,但是还是遇到遭遇困惑,工作轻重缓急没能很好协调,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还是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生活每天都在不断的上演。每天上班,自己对任何人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对工作,能做多少做多少,只要能完成即可,没有认真严肃对待。下班后,如果有事情,继续加班,如果没事,要么跟同事朋友聊天,要么看电视玩手机,直到实在累得不行了才钻到被子里呼呼大睡,第二天重复。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很是惬意,似乎已经很不错了,按理说应该很高兴才对,可为什么我还不知足?
诚然,如果没有太多意外,继续下去,我生活或许也坏不到哪里去。但每当夜深人静,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似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以前这样的也情况经常遇到,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直到经历过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我的心态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经历过那段岁月,让我醒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会许多人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包括我,都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的生命质量获得一个提升,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跟昨天一样,跟明天一样,如果没有意外,到老了也还是一样的,那这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寿命长短又有何不同呢?我敢相信,很多人决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还在延续,同时,也没有几个人认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不敢面对自己那颗真挚的心,一直在选择逃避,当然也就体会不到更多生活的乐趣。
正因为意识、关注到这样一个关乎生命质量的问题,我才拥有了比以前好无数倍的、一个身心状态俱佳的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因为自身的一些列转变,我的生命质量获得了一极大的提升,毫不夸张地说,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此,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和许多友人聊天的时候也经常谈及,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人,总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快乐或认同之上呢?这难道不滑稽吗?或是很不现实吗?要知道,他人的快乐是在不断变化的,除非他自己能轻松获得快乐,要不你的快乐注定很少、很难获得。同时,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观念和想法不一样,我们的所做作为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某些人,或莫一群人的认可,才让我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你能保证他们的想法就是对的吗?不能嘛!除非他们本身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不然,一味听从他们的认可,你只会变得和他们一样,碌碌无为一辈子,或是自甘平庸,找不到生活的乐趣试问,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回答当然不是,那么既然不是,我们怎么才能通过努力和转变,获得我们想要的幸福人生呢?以至于每天不再那么痛苦纠结的活着,或是只知道让自己的生活,从现在到老,都在不断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因为这个话题比较庞杂,说起来估计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此,我就不占用诸位的宝贵时间了。我归结起来一句话,那就是,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同时,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看书,多出去走走,经常保持锻炼。如此,相信你也能获得比我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更灿烂的人生。
【编辑:蔡三乐】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