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小说,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李建桥    阅读次数:6151    发布时间:2016-03-03


哇,是对牛的吆喝,犁耕的时候,一声“哇”喊出来,牛就站住了,哇的一声,其实就是叫牛站住,要转头了。                            

把小说哇一声,其实也是想叫小说站住,叫小说转头。该知道,小说是怎么来的,小说的前世今生,到现在而今眼目下,按哥们的说法,是小说混得瘪,混不下去了。                                                                            

近来读以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国家级的,省级的,都差不多的内容。越读越无精打采,眼皮要闭拢来眯觉;越读越是灰溜溜的,从字里行间爬出几多的厌恶感觉。大多是文艺精英们写的社会精英,那些白领生活的杯水风波,在职业作者的笔下,知识精英们的小圈子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写红杏出墙的偷情过程,一不留神就是洋洋洒洒几万言,从乳房的大小肥瘦老嫩,到生殖器官的点点滴滴微妙变化,再到身上某处一块小疤痕,都描绘得语言精致,韵味老到悠长。要不然就写男人没长骨头,光鲜的人皮里面注满了软弱、无能和丑陋,成年累月的跟美女们混在一起,(注意,美女是五十岁的妇人也算的),为了争名夺利,或者互利双赢,整天混在风景名胜区、高档宾馆,当然更多的是在上班场所,自我设计自我实施------金童玉女们毫无节制的任春情发飙,展演肉体的交锋,从想象到进入到心灵感应到射出。国家三令五申要做精品,他也是在真正的出“精”品,搞出精文学。上级主管文化部门严禁玷污文学的殿堂,他却热衷于把创作的神圣之笔伸进女性子宫-------无聊的叙述象王二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他却在那里津津乐道。心理表现极端低级得难以形容。                                          

诚然,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有一段时期确实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图解政策、歌功颂德的篇什堆山塞海,让小说成了舔肥的狗,遭到广大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唾弃,小说身价顿时狂跌,文学期刊大部分活不下去,倒毙也活该。                                                                

但是,为了生存,你也不能抓到手里都是肉呀。谁还在看,谁还有时间看,谁还想看所谓的主流小说呢?谁愿意看你就迎合他的口味嘛,你写的那些是人的生活么?人家说那是神仙的日子,是坐在宝马车里笑的生活。为什么不写写日子过不下去的人、为一天几顿饭的来路发愁的人,汗水和血流淌在工地上的人。写基层生活就那么难吗?写原生态的生活就那么难吗?                                                          

还有的是为了混饭碗,闭门造车,连篇累牍的套话废话,空洞得象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摸不着头脑,也找不到题旨。油滑刁钻的语言令人作呕,又欲吐不出,感觉就象是无意中吞下了飞进口里的苍蝇。                    

  写自己,写别人,都是温吞吞的,不是小女人就是小男人,萎琐、灰色、卑劣和邪恶,阴暗的心理和庸俗的故事充满纸页,小男人和小女人萎靡不振,在舞台群舞,在街巷闲逛,卑微而又正在堕落。

这是老百姓的生活吗?                                                          

小说在发展与生存中面临挑战。谁在写小说,谁还在看小说,。写的人是为稳住饭碗,看的人也有选择的自由,花了时间又费神,没有看到生命、力量和美,我不看该行了吧,我离你远点该行吧。难怪文学期刊发行量每况愈下,生存困难,象乞丐一般,承蒙一些经济组织包养着,烂起的坯子,一回不要脸,就回回不要脸了,还拿脸来做哪样。出钱的那伙人爱看什么内容,我就刊发什么内容。正直、正义、善良、良心,值几个铜板哪,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钞票花。                        

我以为,小说,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所谓草根文学起源。民间疾苦,历史沧桑,社会烟云应该在小说中得到表现,还要表现得酣畅淋漓,那才是真正的小说。小说应该不带功利主义,废除敲门砖的功能,它应该没有创作缘由,没有创作目的,应该回归民间、回归生活,让浩然正气象一面旗帜在小说中飘动,让珍藏着天地大气的小说激励人们,让小说充满真、善、美的正能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感,更自然、更淳朴,彰显生存需要之外的理想追求与精神寄托,表现原生态的生活,体现老百姓的思想,触及老百姓的灵魂。                                                                

不是有句老话叫“吃饭要知道牛辛苦”么?                                        


【编辑  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1762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