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后,第一次深入乡间采访,看到田地里到处是盛放的菜花,远处的山坡一片红、一片白东一簇、西一簇,红白相互点缀,像是人工特地的雕琢,还有那些抢着节气在田坝忙着春耕生产的农人,才猛然醒悟,春天就这样不经意间铺天盖地地撒向大地。
田间小道上时而有三两个儿童在嬉戏,有人还深入油菜花丛中拍照留影,甚至还有人把美丽的婚纱穿了出来,把美丽定格在春天,把漂亮献给春天。
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出来踏春,在微风轻拂中穿过田野,走过花海,捧一把泥土、摘一朵野花拼命地吮吸,仰天长叹,啊,原来春天是这么的美丽,这样的舒心!而后蜻蜓点水越过小溪的小石板,来到一片鹅卵石空地,捡起一块瘦瘦的石块,斜下身子吆喝一声,甩向一个水塘,小石块在水面上跳跃,荡起一波波涟漪,两边的青山在涟漪中荡漾开来,春天就这样美美地、美美地驻留在小溪里,悄悄地躲进人们快乐的思想里。
多么美丽的瞬间,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清新的泥土、鲜艳的菜花、清澈的小溪、秀美的青山、幸福的游人,一一从眼前闪过,曾经模糊的一幅幅关于春的画面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还是那个孤独偏僻的山寨,还是那座山,也还是那条溪;还是那些水田,还是那些农人,也还是这个时候迎来的春天。时隔三十年,山寨的热闹没了,山上的树木没了,小溪的清澈没了。那些水田长满了芭芒草,那些农人的脸上刻满了皱纹,那里的春天已经远去。
那个山寨,在那个没有电、没有公路、没有通讯的年代里,春风悄悄地爬上山坡,轻轻地吹醒了山寨,吹来了关于春天的故事。
一夜功夫,寨子里的桃子树害羞得红了脸,梨子树、李子树也突然白了头,田坝里的油菜花也不甘寂寞与菜园里的萝卜菜相互呼应,争先恐后地绽放出花瓣来。它们召来了蜜蜂,引来了蝴蝶,三五一群的孩童在桃树下、梨树下、李树下,在田埂上、在菜园的栅栏外,挥舞着小小的网兜,撒向嘤嘤嗡嗡的蜜蜂、扑向翩翩起舞的蝴蝶,抓到的不管是蜜蜂还是蝴蝶,不管是一只还是两只,都统统关进装有五颜六色花瓣小瓶子里,互相炫耀着。妈妈的叫唤声在小山冲里回响开来,快乐的一天在花香和嬉闹中拉下帷幕。
看到大人们植树造林,看到树尖上长出了新绿。那群读书的孩童,放学的路上多了一项内容,他们的目光不是看着回家的路,而是拿着一截小木棒在路的两边搜寻。他们用小树棒划开一棵棵杉树、松树、映山红幼苗周围的泥土,然后把它们拔出来,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有的还寻得满是花骨朵的兰花,用破烂的的脸盆当作花盆,把兰花栽进花盆里,放在堂屋养着。第二天早上醒来,香气满屋,舒心极了。
溪水的响声越来越大了,妈妈的镰刀挥向发黄的油菜,父亲拉着老黄牛开始翻田了,一群小鸭子跟在父亲的脚后跟,快活的找寻着新翻泥土跳出来的蚯蚓和水蜘蛛。放学回家的孩子又多了一项劳动,他们用鹅卵石和沙土在小溪的沙地上围成一丘丘小水田,用父母的撮箕或捞鱼的网兜从小溪里捞出鱼虾、螺蛳、螃蟹放进小水田里,细心看护,期待着秋收的到来。
在那个年代里,在那个山寨里,那些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历历在目。时过境迁,又一个春天的到来,那些曾经劳作的农人佝偻着身躯守护着那个山寨,这些美丽的画面只能硬生生的变成回忆,变成了故事。故事的主角却远离了那里,远离了那个山寨,远离了山寨里的春天。
时光一去不复返,无论天南地北,春天里,踏春时,只要都记得在那个山寨里发生的故事,足矣。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