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清明(组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孙凤山孙凤山    阅读次数:6970    发布时间:2016-04-01

一树清明


趁着春兴奋,梨花开了。开了花的梨树,圣物一样矗立着雪白、鲜嫩和艳丽,锦簇的花团蓬勃着清明时节的生机。远远望去,耀眼的梨花团在一起,生动地在地平线上跳舞,扑面而来的是清新酣畅的快感,还有被春光洗刷一新的清香。梨花梦魇一样散发清明的气息,捷报一样飞翔我们的欢欣,清明的梨花似雪啊!梨花深处,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海。我怎能不迫近梨花呢,咀嚼心醉的芳香。

梨花对清明有天生的爱意。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气怦然心动,绽放出24个节气中最精美的篇章。《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抛弃所有的烦恼,丢掉所有的感伤,清淡明智上阵,为了春耕春种。梨花赶在此时绽放,是要深入清明的内心世界么?“桃花梨花已狼籍,踯躅花开如火炎”,明朝高启在《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中把梨花说得多红火!1100多年前,韩愈分外珍惜梨花,在清明时节闻到梨花就心醉,愿意把最美与人分享:“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是啊,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如茵似锦,梨花绽放的,何止是清明雪白的情绪?

清明是梨花最温暖的襁褓。色彩、力量和表情三件外衣,为梨花护春。清明是有色彩的。绿色是清明的基调,是春的血液。咬一口清明时节的每一段时光,都能流出绿来。梨花偏不,它是蓝天的嫁妆,将雪白嫁到人间,与柳绿、桃红、杏黄一起,把暮春打扮得姹紫嫣红。清明是有力量的。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稻种下水,所有的力量汇聚在春耕春种。“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些农谚组成力的几何图形。有了力量,梨花还不能越春么?清明是有表情的。为故去的亲人伤感,为志士忠烈哀悼,这是清明节掩饰不住的显著表情之一。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祭奠。这个表情诞生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雨就是亲人泪啊!“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有了这个表情,梨花即使谢落,也能铺垫明年好大一个春。

我不是梨花深处的贤达,但也不是梨花面前的过客。我与梨花在清明相遇。似雪的花朵让春光梳妆地格外耀眼,我摘下一朵梨花,咀嚼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轻风。我想起宋朝黄庭坚的《压沙寺梨花》:“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寄语春风莫吹尽,夜深留与雪争光。”面对梨花,我永远低于一株植物:生长的姿势,像在飞翔;蜷曲的情感,每天都在表达。我相信我爱梨花,就像爱清明一样:依然、始终、永远。只有清新明智,哪怕做一朵梨花,飞入清明,一心成长,向着果实,也值得。


一心清明


春深了,率先穿透春意的肯定是“清”与“明”。清一色的鲜艳和思想,明镜一般的嫩绿和意识,一心盛满的除了惬意,就是朝气。清明固然是表征物候的节气,也是表征心灵的净土,可以生长高洁、雅丽。越过春分的清明,是畅通无阻的,是永不退色的眺望,是所向披靡的希望。迫近清明,赶春的人高高扬起呼唤,低低种植乡愁,只要把根扎在脚印里,便会开放仲春的花朵。穿梭于鲜艳之中,每一步都是抵达春意萌动的守望。有一种心跳叫播种,有一种存在叫随缘,只要一心光明,所有晴朗的天气,便蓬勃成春天无限的美感;所有繁茂的草木,便会抬起举春天无限的生机。清明,其实是一种辽阔和慰藉。

一心清明,可以把自己开成花朵的明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温暖是适宜的抒情。春意正浓,所有的事物都忙着年轻;姹紫嫣红,爱是深深勒进春意里的绳子。没有白雪皑皑的掩饰,没有霜冻的扑打,深谋远虑的时节,只消几个单词就能说出形容的结果。“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此时,小麦即将孕穗,世界都会卸下面具;油菜已经盛花,光阴都会馨香。明媚的春光,撞破我对一朵朵花朵的雅赏。我想,只要和那些葳蕤的庄稼生活过,头顶上就会牵引一大群动词和哲学。“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如饥似渴地啃食如金子一般铺满大地的阳光,听春风吹拂灵魂的声音。爱的呓语,通过晶莹的雨露,清澈平平仄仄的牵挂。带着飘飞的思绪,走在明媚的春里,人生就没有荒芜,再稚嫩的信仰,再萌的爱,也能錾出生活的花、智慧的果。

一心清明,可以把自己唱成花朵的赞歌。作为24个时节最灵动的时节之一,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是最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时节。锲入最初的选择与箴言,清明追赶着盎然春意的脚步,萌动春心。此时,家家蒸清明粿、糯米粑粑、炸春卷互赠,以示友好,和睦共处。一盏风俗之灯,缠绕着万种风情。人们不仅热衷于禁火、扫墓、上坟、祭祀,以寄托哀思,更举家到郊外,加入到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行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洗涤凡尘,净化心灵。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有多少姿势、多少惬意,将暮春重新打磨?每一个姿势都很洒脱,即使咬一口绿,淌出来的也是春意;摘一片春光,满目都是花朵的芳香;放一只风筝,牵住的也是和煦春风和春之理想。有明媚相伴的光阴,才是幸福和美好的光阴。一心清明,真好!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融入清明,清一色的鲜艳和明镜一般的嫩绿,能够填充人生旅途每一个深爱的罅隙,春天到清明,更野了,每一个梦更加真实,伸手可握。我的前方,正刮着一场万顷春风。此时,人的生命,也像这清明下的万物,在这春风中成长、向善和向上。一心清明,一茬茬绿,为民族换血、为生命换肉、为江山换情。


一地清明


咬一口这个时节,首先淌出来的肯定是绿,那嫩嫩的、毛茸茸的绿,那柔曼撩眼、沁人心脾的绿。清明清明,披一身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在24个节气中脱颖而出。那气息和活力,那清香和魅力,从乡间沃野,从城市街道,从林间小径,从河湖岸边……像风一样清新的爱,像雾一样迷漫的恋,渗入大地所有的生活,浸染大地所有的日子。

清明是有色彩的。越过立春,酣睡了一个冬季的小草,被雨水一蘸,醒了,鹅黄着向天,或柔弱或刚强,春风一吹,绿了。有绿就好,所有的植被争先恐后,向天张开暖融融的希望。这不仅是诗人用智慧开辟出的博大意境,这是生命的色彩啊,这种精神叫追求!有绿就好,在绿的源头,积蓄着力量;在绿色的枝头,高悬着心愿……

绿,是过程。在路口,等待着辛勤的人;在远方,引导着前进的人;在高处,呼唤着超越的人。绿,是使者。把忧愁转换为喜悦,把苦累转换为甘甜,把过去转换为现实。有了绿,日子的过程、生活的细节,连同奋斗的足迹便诗情画意起来。难怪绿色被一个民族、被一个国度奉为最可爱、最珍贵的色泽!

清明是有力量的。在清明,抓一把种子,零距离感受土地的承诺;抓一把泥土,零距离感受春天的气息。为春天的美好而祈祷,为生态的和谐而跪拜。是什么力量使炎黄子孙跟着使命从春天出发?是春风着的清明。春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有播种和孕育之歌。是什么力量使华夏儿女跟着旗帜从春天出发?是春雨着的清明。春雨滋润到哪里,哪里就有耕耘和生长之歌。是什么力量使龙的传人跟着信仰从春天出发?是春光着的清明,春光普照到哪里,哪里就有收成和收获之歌!

在清明,我们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走来,把春天的旗帜共同举向一个空前的高度。沿着花开的方向,我们同行,共同播种春天采撷的希望,共同升起人生征途的风帆。我们同行,追求共同的目标,实现民族的图腾。

清明是有表情的。清明来了,亲人的泪便来了。在这个时节,故人的亡魂不再代表伤感、追思和寄托,后人的祭祀更超脱了,不再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断句而犯愁了。洒别泪,清明更清新了,清新着的清明更能诱发千娇百媚和争相斗艳……在春分和谷雨里和谐着春。于是,鲜花在和谐的春里开放,春因此而温馨;在春的和谐里开放,和谐因此而烂漫。是的,是清明从泥土里萌发千秋百代的脚印,一脚脚,往春里延伸,就用接近收获的方式,做一次彻底的行走;一步步,往爱里延伸,就用难于言表的美丽,做一次彻底的奉献。


一春清明


清明,与七个自己相遇是必然的。一个明媚、一个活力、一个青翠、一个忧伤、一个祭祀、一个柔软、最后一个正在生长。七个自己把春张扬得淋漓尽致,也算是对立春以来出具的一张全额发票吧。回味一下雨水的浇灌和惊蛰的觉醒,想要有魅力的一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做好自己:你的独特就是你的力量啊!

其实,清明是在不经意间抵达的。带着纷繁的色彩,举着满树的花苞,乘着纷扬的雨丝,吟着杜牧的《清明》,踏着一地的妩媚,清明款款来了,把一个鲜活的时节推到我们面前,一步一步深入播种的自觉,抵达心灵的彼岸。听惯了开春的锣鼓,我没有在意眼前沁人心脾的雨丝。恰恰这雨丝抽绿了江南的步伐、塞北的节奏。经历了瑞雪的洁白,我没有留意满地赏心悦目的青翠。恰恰这青翠染就了东方的期盼、西部的慨叹。抓起一把种子,我一步一步丈量墒情的长度、感情的宽度、热情的厚度。迎着一个春,迎着一春的清明,向前走,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不错,跨过春分,白昼和夜晚对半值守春天。我们都是春的一个棋子,从流水线上走来,趟着春光抑或月光;从田垄走来,带着泥土的清香,走一步看一步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初衷是创造,一如春,凭借明媚、活力和青翠创造着不朽和精彩。我相信创造要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搏击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一春的清明属于你、属于我、属于共同创造的我们。我们一起走向清明。人与人走在一起是缘分,人与人一起在走是幸福啊!因了清明,生命的意境在拓宽。是的,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

要做一次祭祀,那是生命力的超脱和精神力的穿透。我剪一把纸钱,把它挂在墓地,与我的心一般高就够了。古人的亡魂不再代表哀思和寄托。就从报效开始,最高贵的追念便是报效。要做一次踏青,那是活力的释放和生机的伸张。我采摘一朵鲜花,满目都是春的景象,春色、春风和春光可以等我们,但时令不等我们。就从播种开始,最珍贵的劳作便是播种。要做一次自省,那是清廉的护佑和底气。即使没有偏差,也是一次生命的拷问和追寻。殊不知,当你一时到自己错了,你还是对的。越到清明,越要自省啊!别迷信掌声,掌声有时是观众给你的倒彩,有时是时代给你的冷嘲。问问清明,你便一本全知!

迎着明媚,越过青翠,丢掉忧伤,迸发活力……清明倾其所有为你一春。只要奋斗过一次,就是无悔的人生。人生有高度,清明有温度。我拥有清明。清是清明的符号,她不能比清明还大;明是清明的诠释,她不能比清明还高。

在一春里的追求,我追求一春的清明。做好我自己,我便是独特的,也是幸福的。做好我自己,到了清明,便下活了一个春啊!在一春里追求幸福,这是一种必然。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请不要让我取舍。生命永远明媚,就像唐诗宋词,源远流长的,还有那一春清明……


一目清明


此时,我彳亍在田埂上,像棵树,张扬春的憧憬,所有的景观溢满我的情思,所有的感受枝叶一样充满绿。田埂是村庄的根,深深扎在农事里。在这田埂,目之所及,沃野绿意盎然;心之所向,万物生机勃发。这是清明时节,我怎能不切入春呢?春毫无保留地萌发着所有的希冀,唯有爱和向往是无法掩饰的。融入踏青习俗,加入祭祀行列,我的爱一如春的追求,春的归宿一如我的向往。

清明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一目清明,于物候而言:“清明”正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春意正浓时期。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在24个节气中,还有哪个节气能比清明更令人心花怒放和陶醉的呢?于景致而言:此时,桃红柳绿梨花开,让人赏心悦目;姹紫嫣红花满园,使人心旷神怡。吴藕汀的《清明》也说:“清明怅望双双燕,社近新茶云水遥。”眼睛能看到的需要视力,看不到的则需要眼光。于庄稼而言:“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是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于植物而言:“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很多树木进入花期,各地的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程颢《郊行即事》)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如此清明,我徜徉在花红柳绿之中,品味一目清明,怎能不静心?

清明如镜,由表及里,无处不清澈。一目清明,清明能够观照习俗和民风。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民风更是淳朴的:蒸清明粿、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清明能够观照孝德和家风。扫墓,拜扫修葺坟茔,剪除荆草,素服诣墓,缅怀故人,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先人的精神,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清明能够观照勤劳和淳朴。这个时节,开始春耕大忙,农谚说的好:“清明谷雨两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犁田耙地要抓紧,浸种耕种莫迟延。”要想多一份收获,必须多一份耕耘。“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清明能够观照自律和廉洁。这个节气让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做人的品行和为人的操守,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道出了自律和廉洁的人们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想要走出人生的低谷,唯一的秘诀即使多走几步。如此清明,我流连在山青水秀之间,鉴赏一目清明,怎能不清心?

我采了一束小花,别在胸前,以新的姿态走在田埂上,绿意染湿了我的视线。我向一位老伯打听农事,预测年景,打探田埂的走向。指路的是别人,可走路的是自己啊!盎然的生机镶嵌于脚印之中,化作我道道幸福的纹路。此刻,一目清明,风景在心里生根发芽,温柔地收留我。我坚定地向清明的方向走去……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1843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