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楼道的转角处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梁生皓    阅读次数:6572    发布时间:2016-05-25

我对学校的楼道情有独钟。

学校从使用至今刚好二十年,我在这里工作也是二十年。二十年来,我观察到教学楼二楼的楼道转角处,给了我凝重的感触。由于一千多名学生终日上上下下,在这坚硬的水磨石楼梯口蹭下一个圆圆的、深深的痕迹,十分的打眼。紧挨着的墙上,悬挂着一副唐诗。诗是李隆基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在诗与窠穴间,驿动着我不安的魂灵,无法自拔。

三十年的语文教育生涯,我深受唐诗影响,是唐诗给我打开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唐诗鼓荡着我的理想,开阔着我的胸襟,升华着我的情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每次品读唐诗都让我有新的感悟。

只要从楼道经过,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抬头看看这首唐诗,低头俯瞰千百次磨蹭出的脚窝。

青春岁月,七尺男儿,我千百次背诵李贺《南园十三首》里的绝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读着这铿锵有力的诗句,我被诗人强大的历史责任感所折服、震撼。热血奔涌,胸中有一股气流在回旋激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座右铭。热血男儿要为国家兴旺、民族幸福而奋斗终生。否则,我们的人生便不值一提。人一旦有了动力,在理想和激情的鼓舞下,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  

然而,任何理想与激情,都要接受现实的考验。我开始在边远的大山里上课,每天上课、下课,单调得有些许乏味。没有了人生的激情,理想渐行渐远。所幸的是,又是唐诗拯救了我。记得结婚后,收入捉襟见肘,满怀愁绪。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读着读着,我惊奇地发现杜甫的生活也曾窘态百出。一个伟大的诗人,原来也有小人物才有的悲哀!可是,即使处在那样的困境中,杜甫心里想的仍然是底层劳动人民,想为他们分忧解难,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比起杜甫的苦、杜甫的穷、杜甫的窘,自己这点困顿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知不觉,心中释然了许多。

唐诗光芒照射之处,山岳生辉。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大地的丛林沟壑,到处都有唐诗的踪迹;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血液里都流淌着唐诗的韵律。

凝眸楼梯的转角处,磨砺、坚韧、风华、惊叹,信仰的力量。

 

【编辑:向鹏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50867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