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莲花山上赏杜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方卿    阅读次数:6606    发布时间:2016-06-07

在我看来,养宠种花,玩鸟爱石之类,大抵是衣食无忧的闲人雅士们附庸风雅的爱好。因此,一直忙碌于生计的我,对上述风物既无爱好也无情趣。按我的逻辑,以其养鸟不如养鸡,以其种花不如种菜……然而,今年三月偶然到普安莲花山观赏了一回十里杜鹃,陡然使我改变了看法,想了许多许多......

我们从新店镇上车,沿着弯曲的盘山公路朝普安地瓜莲花山进发。汽车上了地瓜政府背后的那条山梁,便进入乌龙山脉。这乌龙山脉,直抵普安县城以北,都是十里杜鹃景区。这十里杜鹃景区,又数莲花山一带最为有名。

莲花山杜鹃树很多我知道,但我却没有机会碰到杜鹃真正开花的季节,几次准备造访,都因杂事缠身,未能成行。这次和文友小王出来,终于如愿。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分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品系。小叶型单花呈喇叭状,大红颜色,喇叭口内藏五颗粉黄花蕊。不过,小叶杜鹃一般不是单花开放,而是几十朵缀成一束,红得耀眼。杜鹃通常是飞花落子,遍野生存,所以生长小叶杜鹃的山头,远远一看整个山头一片血红。大叶杜鹃有朱红、纯白两种,叶型宽厚,单花也似喇叭状,十几个喇叭构成一朵大花,显得富丽堂皇,朴素大方。

客车到了莲花村岔道口。驾驶员停车,我和小王走了下来。待客车离去,公路边到处盛开着大叶红色杜鹃花,美丽极了。小王说,别忙赞美,我带你上莲花山主峰,在那里你才感觉得到什么是杜鹃的魅力所在!于是,我把相机退出外壳打开镜盖,一路走一路给路边的杜鹃拍着特写。

我跟着小王爬着一条放牛的山路,直向莲花山最高峰攀沿而上。这个山坡,满山满岭都是小叶杜鹃,火红一片。小王告诉我,这一路的风景用不着照,到了主峰之后美景更多,想取什么角度就取什么角度。于是我干脆把相机装进皮套,跟在他的后面急速向上爬行。

小王个子瘦削,行动敏捷;我个子胖些,上坡就渐渐感觉吃力。出了两身汗,终于上到山顶。

我们坐在山顶的草坪上。一阵凉风袭来,遍身舒服至极,我额头的汗珠渐渐褪去,于是掏出香烟,甩了一根给小王。香烟的烟雾提起了我们的精神,于是开始欣赏莲花山迷人的美景。

这莲花山的确漂亮,一个个独立的小山,层层叠叠,有如莲瓣。这些莲瓣山上,长满或红或白的杜鹃;或白如雪,或红似火;那普安通青山的公路,以及莲花村的通村通组公路,犹如捆扎莲花花束的玉带,环绕在莲瓣山之间,动静结合,美丽至极!我举起相机,按动快门,把这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悉数收进相机,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激动和快感!

小王介绍,莲花山属于五月朝天发源的乌龙山脉,起伏跌宕来到普安城郊,一下子摆开数座状如莲瓣的山峰,莲花山因而得名;“莲瓣”山上的杜鹃树,每到春天,绿色“莲花”摇身变成鲜艳的“红莲”或“白莲”。你看,那莲花山中央,形象地生一莲花台。莲花台为光滑的石灰质岩石,高达数丈,宽约半里,平顶圆润,恰是莲花蕊里的莲蓬。围绕这莲花台,有一个优美的故事呢,你可知道?我说没听说,于是小王讲起了这个优美的故事。

很久以前,这美丽的莲花山山美水美人更美。山美,说的是这里的山形神皆似莲瓣;如果你站在乌龙山或横冲梁子最高峰,俯瞰莲花山,进入你眼帘的就是一朵白绿相间或红绿(春天)相间的莲花。水美,说的是莲花山水源充足,“莲瓣”山间山环水绕,犹如一朵巨大的莲花嬉戏碧波。人美,说的是这里的小伙子活泼可爱,小姑娘美丽动人,他(她)们出口成歌,宛如莲花山间蹦蹦跳跳的百灵。

话说当时的“莲瓣”山间依山傍水居住着600来户布依人家,渔猎耕读,生活富庶。莲花台下有一所私塾。教书的潘先生饱读诗书,谙通阴阳五行。他除教书外,还为乡邻们埋人看风水。

一天夜里,潘先生到莲花台上去乘凉,偶然见莲花台上盛开一朵洁白的石莲花,有脸盆大小。潘先生觉得奇怪,正惊疑间,石莲花忽然不见。第二夜、第三夜……潘先生连续观察一个礼拜,莲花精灵夜夜现身。

潘先生深谙这是莲花山地气聚结所致,于是把自家祖坟遗骨煅化成灰,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来到莲花台上,把骨灰兑酒,趁莲花出现时向莲花泼将下去。当即,乌云四起,电闪雷鸣。

第二天,人们惊奇地发现,莲花山洼地裂缝,沟河无水,鱼虾翻肚,水莲花变成了旱莲花;更为奇怪的是,家家鸡不叫狗不咬;更为恐怖的是,寨子里每天死一个人,阴风惨惨。从此之后,莲花私塾的学生们个个读的白眼书,人人患上健忘症。热闹非凡的莲花山,一下子象得了瘟疫一样,日渐冷清。

为了揭开莲花山骤变之谜,有寨老建议,请下江人(北方来的堪舆师)来查莲花山风水。下江人登上乌龙山、横山、横冲梁子,用罗经详细隔龙,查出莲花台乃是莲花山地气集结之所;莲花台阴气环绕,乃枯骨占据之象。故莲花水泄,阳民难安。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下江人叫村民清明节到莲花台上去等待。中午时分,一缕洁白的“挂青”(白纸制成,当地风俗每年清明节挂在祖宗坟上,以示后继有人)徐徐飘来,挂在莲花台中间的树枝上。原来是潘先生来给祖宗上坟。他不敢直接来到莲花台上,而是隔山祭拜,固有此象。

村民们经下江人点破,于是捉住潘先生,迫使他从莲花台上把祖坟搬走。潘先生虽然照办,然其祖先骨酒渗侵入地,还是不能解救莲花村民。下江人又叫村民杀一黑狗,用狗血污秽穴形。这样,莲花村的鸡才会叫,狗才会咬,死人现象得到了遏制。但是,莲花山的学生依然读的白眼书,水源亦不能恢复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江人建议村民集资在莲花台上修一座“观音阁”,供上观音菩萨塑像;在莲花台下建一栋城隍庙,以聚阳气。

再说南海观音一日出游,见乌龙山麓的莲花山,人们为自己建了行宫,于是按下云头,接受村民祭祀礼拜。当她听到人们祈求祷告生活用水时,便将手中净瓶往杨柳枝上一倒,然后轻轻一洒,一股清洌的泉水从不远处的莲瓣山下汩汩流出,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问题。人们把此井叫莲花井。春夏秋冬,莲花井水不盈不亏,清澈甘甜。

观音菩萨发现莲花台虽然美妙,但均受人骨、狗血污秽,美中不足。于是菩萨伸出右手两指,变成两支熊熊燃烧的蜡烛(如今的蜡烛山,就像两支燃烧过的蜡烛,烛泪悬挂四壁,栩栩如生),然后左手执成莲花结(如今的五指山,就如一只执法的手,高低错落有致),口念波罗蜜咒,终于逼出莲花台的秽气,使莲花山又出现人杰地灵的景象。据说,菩萨临走时,从袖中往莲花山一带播撒了十里杜鹃种,使美丽的莲花山更添了一种火红的颜色。

说这满山遍野的杜鹃是观音菩萨撒播的,那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但这杜鹃之美的确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知道,这杜鹃花在我们黔西南有很大面积的分布,比如黔西南屋脊的白龙山就有上千亩,晴隆南山、普纳山、五月朝天、南北盘江等名山大川与峡谷地带,随处都可以看到杜鹃花的身影。

小王说,杜鹃花其实是极易成活的植物,她们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偶有薄土便能顽强地生长。在我们黔西南,其实很多地方的杜鹃花是因为人们把她们的地盘开垦种植了粮食,所以她们的族群至今才偏安于某些瘦瘠的山岭;如果不受限制,任其生长,她们飞花散籽,不用几年便是一片花海。小王这话极对,记得我们村前寨后,都偶尔生长一些杜鹃花,只是人们觉得她没有用处,种地是大多与荒草一道拔掉,故难观看到她们集体开放的盛况。

我突然对杜鹃花感慨起来。是啊!这杜鹃花,她那飞花便能成林的习性,不正是我们黔西南各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吗?我们黔西南各族儿女,不是依偎着两条母亲河,在那卡斯特岩溶地貌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地生活着吗?那小叶型的映山红,火辣辣的性格不是很像趟山越水支撑贫困家庭的各族妇女吗?那大叶型的红杜建,和那娇羞奔放的苗家女有什么两样呢?还有那朴素含情的白杜鹃,难道你就没有联想到那洁白纯净的布依少女吗?

一念及此,这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使我看到了黔西南各族儿女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此刻,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心想,回去还是种上一些,因为她也是我们西南人民的吉祥花呢!

思绪再飞远些,这花好啊!我们贵州现在是全国山地旅游示范省,黔西南是贵州山地旅游的一张名片。这飞籽成林的杜鹃花,可以携手南洋过来的三角梅,红遍旅游胜地的每一块土地了。

杜鹃花!我们等着你!

 

【编辑:向鹏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50924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