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一条灰白色的线条镶嵌在绿绿的玉米地之间,我们的车子就在这线条上奔驰。地点就是洪水湖,其实洪水湖不叫这个名字,当地叫做附郭水库。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我同样来到这里,湖泊是去年的湖泊,然而人不是去年的人,此情此景不免伤感起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迎春风。”万千愁绪充塞心里。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驱车游览九龙山,就是王阳明写《象祠记》的那个地方(此文收在《古文观止》里)。那日我们从山脚一直爬上山顶。在山间还留影无数,游览完毕还没有到中午时分,又从九龙山驱车直奔洪水湖。一路上都是绿绿的玉米,这些玉米在六月到来之前,已经含情脉脉。撑着宽大的手掌,冒出红红的辫儿,仰着插满花的脑袋,看着蓝蓝的天空。因为你们,所以我把这些美丽就镶刻在记忆深处。
我们是中午时分到达洪水湖的,去年的洪水湖没有涨水。样子和今年相比沉静了好多,来到堤坝上,给人的感受是静:静得只有蓝天、白云、湖水。岸边不是芦苇,而是很多小树,却都整整齐齐排好了队站着,像在等候着什么人。只偶尔趁着微风来时稍息一下,很快又站直了。别看她们不知声,内涵却很丰富——湖面上有野鸭子,水里有大鲤鱼。
野鸭子飘飘悠悠地浮在水面,褐色的羽毛并不显眼,小船般滑动着,居然一声不吭。由于我们平时难得见到鸭子,又只有它一只,所以几个人的目光便一齐对准了它。以至于它都有点害羞,“调转船头”躲到树丛中去了。同时撒了一大把粼粼的波光给我们看——这只鸭子,够哥们!
可我们自从没有鸭子可看以后,便悄声议论起来,议论这洪水湖的美丽。
——这水好清呀!
——这草好高呀!
——这空气好清新呀!
这是去年之景,如今年轮已经翻了一翻,地点还是以前的地点,只是如今的人不同了。站在洪水湖上,烟波浩渺的湖泊,更比去年壮美许多。因为近来,连连下雨,许多地方都发生灾难。说有一个县近来因为发生水灾,一座城市被水淹没。一户卖手机的人家,洪水冲进店里,手机全部被洪水冲走。搞笑的是,他家的店里冲进来一台宝马车。这场雨季里,有一个地方还发生泥石流,三十多户人家全部被埋在泥土里。经过救援,还是死了很多人。
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因为有洪水湖的缘故,就容纳下大部分雨水,没有发生水灾。先前的时候,假如天下大雨持续一到二天,黔西县城就是在一片汪洋之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解放期间,有一年就是因为洪水湖的堤坝不高的缘故,黔西县城平地起水。往事成千古,不堪回首。如今的黔西县人民安稳如泰山,不受水灾的威胁。现在的洪水湖反而成为人们的欣赏之地,游玩之地。今天我站在这浩大的湖泊边沿上,看见蓝天倒影在静静的湖水之中,远处的山下住着人家,那些红红绿绿的花衣服凉在院子里,会让人遐想联翩的。可是这蓝天、这白云、这人家,激不起我在洪水湖上的兴趣,因为我怀恋去年一起来这里游玩的人,他们如今在哪里呢?唉!
在洪水湖边怀着淡淡的心事游走,一个在这个地方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一个凄艳的故事。当年洪水湖边上的一个美丽的女孩爱上一个俊俏的男孩。他们在洪水湖边吹木叶、唱山歌,心心相映,都希望结百年之好。可是最终他们没有走在一起,还是棒打鸳鸯各自飞。最后男孩被迫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为妻,女孩一气之下就“举身投清池”(洪水湖)。女孩的父母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就在洪水湖旁边把女孩埋葬。埋葬的这坟墓很讲究的,每一块石头上都雕花绣朵,每一块石头上花,渐渐组成一朵大花(坟)。虽然历经百年风雨,坟墓只是在历史的岁月中,石雕变暗色,但是花纹还是吸引不少游人观看。据说很多文物专家 ,也对坟墓的花纹雕刻赞不绝口,称有很大的文物研究价值。
花坟的故事在当地很感动人的,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一对就读贵州师范大学的青年男女就来到坟前。他们的婚姻也是遭到父母的反对。不过那个时候中国已经走向改革开放的年代,这对青年男女当晚就搭帐篷睡在坟前,请花坟作证,玉成其事,一时成为美谈。我现在想,这对新时代的青年,在此明志,也是警告父母。如果反对,也是“举身投清池”。
唉,前者以身示范,后者警告父母,洪水湖边凄艳的故事还很多。其实很多东西大可不别的,往往相爱的人走不到一块儿的,因为里面有阴差阳错事儿,很难说得清楚。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