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印象姚敦睦老师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郝珍昌    阅读次数:7056    发布时间:2016-07-24

姚敦睦老师先前虽已进入古稀之年,泥巴盖到脖子了,仍然笔耕不辍,努力发挥自己的余热。每每精神抖擞,性格豪爽,有说有笑,堪称“老顽童”。他学识渊博,敦厚仁慈,朴实无华,多才多艺。一直从事文史方面的研究工作,语言文字自然优美流畅,创作出了很多有关思南人文地理方面的文章,并且汇编成册,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关注民生,关爱他人,努力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先生遵守铁的纪律,损人利己的事绝不去做,尖酸刻薄的话绝不会说,歪风邪气的文章绝不写,保持一颗义正言辞的文人态势。

他博览群书,勇于进取,不甘落后,坚持不懈。在辛苦创作之余,他深谋远虑,仅凭这几根老骨头,无法撑起一片蓝天,把中华博大精深的国粹传承下去,必须发掘扶持培养文学青年,让文学之花结硕果。于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所学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别人,将青春和热血洒在热爱他的这片土地上,为思南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新篇章。青年们也十分尊敬和爱戴他,一有空余时间,便请他坐坐,喝茶聊天,谈谈对文字的追求,鼓励青年朋友们努力去写,找到切合自己的路子。

他喜好摄影。如若文联组织出行游山玩水,作家集体采风活动,他总是背着相机,看到美丽别致的风景,一路拍着走。时而高歌一曲,时而低吟一首小诗,时而感概万千,时而高谈阔论,与青年朋友们共享天伦之乐。

老师对人热情诚恳,能办的事一定要尽力办好,积极性很高。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五月六日,我的诗集《隐忍的守望》发布会在县委宣传部召开,张进先生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加大咋们思南的自我宣传力度,鼓励大家积极创作,争取有收获;另一方面,为了文学事业兴旺发达,发挥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于是,头一天就把诗集拿给文学朋友们,说是要大家在发布会上三言两语说几句,批评指正。

老师也不例外,在会上作了精准发言:“我从小就喜欢诗,中学时代,《诗刊》也是我必读的刊物之一。我读书有个习惯,几十年都是这样:读诗歌、散文是欣赏;读小说是一目十行,看故事;读文史之类是认字,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次有幸读到郝珍昌老师的诗集,实在说是一种幸事。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位教师,对于曾经的同行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佩服之情。作为一名女教师,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坚定信念,不断磨练,在不长的时间内,写了100多首诗,出了这本集子,这在我们思南的教育界和文学界今年值得记住的一件事情。顺便说一句,芦苇岸写的《序言》很好,特别是最后的9点建议:接受的谦逊,内在的夯实,阅读的广博,思考的深入,技巧的丰富,眼界的开阔,深度的潜行,经验的发酵,真伪的辨识等等,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力气。诗歌才气的闪电,需要耐心的磨砺和时间的锻造,才可能真正的惊天。这不仅仅是对作者的建议和希望,也是对所有读这本书的人的一种厚望,其中也包括我在内。”会上,他亲切地叫我姑娘,并且给予希望和厚爱,可见对我是多么的负责任。我也虚心地接受先生的敦敦教诲,心灵深处受到震撼。世界是我们的,同时也是你们的。年轻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将无条件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年岁已大,体弱多病,心有余而力不足,晓得今天在还是明天在哟,文艺的复兴和繁荣得靠你们添砖加瓦,去努力奋斗,永远继承下去。

还有那次由县文联和团县委组织的青春诗会上,他公开朗诵我的诗歌(我不停地走),声音抑扬顿挫,激情满怀,感动在场的所有观众极其文友。看得出他对文艺的追求还存有一股狠劲,要不停地走下去。遗憾的是,先生却走到天堂的路了,并且走得那样匆忙,那样突然,来不及向大家告辞,就闭上双眼,悄然离开人世,这近乎如晴天霹雳的噩耗,让人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都说:好人命不长,祸害千年在。看来,我的下一本诗集只能在梦中期待他为我指点了!

记得一个月以前,我去县政府广场散步,见到他老人家,当时甭提有多高兴,伴随那和谐的轻音乐,优美的舞姿,便和他聊起天来。就写作方面的问题,老师问我最近创作情况如何?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他说:文学之路慢慢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文无定法,杀猪杀屁眼,各师各教,你一定要坚持不解,继续写下去,不惧怕失败。因为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要经常与思南写诗的文友们接触,如周助贵、周朝星、梁祖江、张培等面对面地交心。对自己的作品要敢丢丑,敢亮见,敢担当,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好作品的差距在哪?这样你才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写到一定程度了,就会功到自然成。绝对不可以闭门造车,更多的是要放眼世界,多读经典,多思考,勤奋练笔,让粗糙的文字变得日益细腻些,我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半晌,老师有事,匆忙告辞而去。

接下来的时光里,我没有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几乎每天都是独处,用心寻找灵感,安静地读书写作,捧着书本周游世界,收获无限。真没想到,时间在流逝,岁月不饶人。老师的身体拗不过炎热的六月天,不幸患上绝症,他的离去让我如此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就像失去一位至亲至诚的亲人,在前进的路上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事实已如此,逝去的终究是不能追回来了,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朝着他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姚老虽然离开人世,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将永驻我们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想,此去的老师,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够安好。因为他在人间是辉煌的,善良的,品位是高的,所以去天堂的路上也一定是美好的、顺心的,不会有什么磕磕绊绊。老师,愿您一路走好,在地下安息!


【编辑: 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7740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