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心中那尊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定刚    阅读次数:7071    发布时间:2016-09-19

(一)

这个端午节,一家三口终于圆了计划已久的尧龙山之行。

驾车行进在前往松坎的高速路上,女儿在后座早已打开了手机音乐,嘴里面念念有词,哼哼哈哈,还时不时摇头晃脑手舞脚蹈,倒是怡然自乐。

在松坎高速路下道,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了。按下车窗,外面的空气一下子就扑了进来,间或地夹杂着一些泥尘的味道。尤其是在错车或是有超车的时候,原来是201国道正在实施升级改造。行进在松坎这条狭长并显得拥挤而喧嚣的街道上,女儿听着我摆谈着松坎这个千年古镇的一些历史,倒也听得津津有味。在街旁一别墅处,我专门讲到两户人家,一户为别墅主人家,堪称本县商贾中翘楚,另一户于别墅旁侧,曾官居副部,为家乡发展贡献多多。我想向女儿表达的完整意思是,这个地方风水好,出人才呢!哪料,女儿对我的观点嗤之以鼻,什么风水不风水的?还不是别人家勤奋努力才有这样的作为嘛!无语,我被女儿打败了!


行至酒店垭左转,沿着山梁起起伏伏中继续向前,明亮的车灯不仅让人可以明辩平整的柏油路面,还可看到道路两旁的郁郁葱葱。还不待我提醒,娘儿俩就已利索地打开车窗,贪婪般深深地呼吸起那清新的空气来,全然不顾那习习的风吹乱了她俩的头发。受到娘儿俩的感染,我也觉得神清气爽起来,虽是弯多拐急,却也别有一番享受。


(二)

从尧龙山镇街上转入金山村方向时,我的心里有些忐忑。

万一到了尧龙山脚没有住宿的地方呢?

按女儿的意思是在街上先住下来,第二天早上再开车到尧龙山脚,徒步爬山。这是最稳妥的方案。我还是坚持先到尧龙山下住下来,第二天上山可以赶个早。但问题在于是不是有住宿的地方,我心里还是没有底。尽管在娘儿俩面前说得斩钉截铁,但还是有些担心到时会遭来娘儿俩的一顿埋怨。

翻过几道急弯坡道之后,有着“诗画金山”几个大字的一座门头在车灯的射映下,由远及近逐渐醒目起来,我胸中不禁回想起前次来金山村看见的热闹场景。家家户户都是红墙碧瓦,稀稀密密的布局于林荫之中。连接各家各户的清洁的水泥路面,形如网状,总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在路上悠闲漫步,不时的叮瞩在路上嬉耍或是随意在路边拈花惹草的孩童。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总是有几块大小不一的菜园地,种植着季节上的瓜瓜菜菜。或许长势不是很好,看不到大棚或是蔬菜基地里那般场景和势头,但却被客人们标榜为"放心菜"、“良心菜”。庭坝院落已都是三三五五的人聚在一起。拉二胡的伴着手起手落摇头晃脑眯眼沉醉;唱川剧的字正腔圆中气十足一曲唱罢意犹未尽;。当然,脸上贴着纸条,手中持着扑克,围在一起玩百分游戏的更是不在少数,经常会为一张牌没有出好就争得面红耳赤的。我总能在其间品尝出老有所乐的味道来。用餐时侯,每家都如摆酒筵般,院坝或堂屋坐得满满的。桌子上的菜算不上丰盛,多也蔬菜为主,有些还是客人们自已到山坡上採的野菜。看这些老人小孩的那般吃相,真让人味觉打开。那样的季节,那样的场景,健康和快乐,是这个村落最美的主题。诗画金山,真是名符其实。

虽然是夜晚,我却也能明显感觉和以往的一些差别来。路上堆着的建筑材料,已经防碍了车辆通行。太阳能灯的光亮下,看得到很多庭坝院落杂乱无章。墙体上已失去了原来的美丽,颜值不存,凸凹斑斑。往尧龙山脚的要道一处,一辆大货车几乎占据了原本不宽的全部路面,几个人站在车旁的院坝中,正商量着如何卸货。在确认货车一时间无法挪移并得知有另径可达之后,我未加犹豫调转车头。

绕道的路程,加之不得不不时停车问路,确实让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我于是更加担心,到了尧龙山脚真要是没有住宿的地方,返回岂不更麻烦?

在山脚下一处几幢高楼间的院坝停下车,我的担心也更是强烈起来。寂静中,只有一幢建筑的最左一侧的一间屋子亮着灯光,感觉不到有住宿经营的气息。我报着试试运气的念头,朝着屋子走去,渐渐地听出只有两个人的声音来。

得知我们是来住宿的,主人家倒也不觉得诧异,表现出很自然的热情。尤其那位年轻貌美的女东家,对我和老婆一囗一声帅哥、美女的喊着,似乎我俩真是帅哥美女一般。我倒是有自知之明,可老婆居然因此当即愉快地决定落住下来。我悄悄调侃老婆说被人灌了迷汤,老婆白了我一眼,爱住不住,你有得选吗?想想也是,我咋就这么死板呢?

在和东家的交流中,方才知道我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尧龙山脚下的乡村旅馆,已经不只在一年中的那几个酷热的月份经营。因为山顶上那座寺庙的缘故,总会有人三三俩俩相约而来,而在山脚下或吃或住就成了必须。所以,原本是季节性经营的乡村旅馆,倒是一年四季都有利可图了。

店家是个实在人,不像县城那样不管有没有生意都弄得张灯结彩生意兴隆一般,这也难怪让人感觉到有些冷冷清清了。

老实说,我对金山村是感到失望的,可老板的解释颠覆了我的判断。原来,随着尧龙山旅游的发展,金山村的旅游经营模式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正在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所谓不破不立,怪不得我沿途看到一片零乱,原来是眼下的金山村正在凤凰涅磐当中呢。

为了养足精神和体力,我们早早就洗漱上床入梦了

……

我手持着相机,脚下小心地踏试着毎迈出一步是否稳实,还需腾出手来拔开一棵棵方竹枝条。整整的一个山头上,茂密的方竹密林深处,似乎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寻路攀爬着。抬起手臂,用衣袖擦试着额头上的汗水,一阵风过来,我透热的躯干顿时有了一翻爽爽的凉意。登上峰顶的那刻,太阳正从对面的山梁上探出羞羞红红的脸。我和太阳之间,间隔着成片成团的流动的雾。雾海深处,或隐或现着一座座山峰,感觉在雾海中飘荡一般。我赶忙拿出相机忙活起来。在一阵“咔嚓”声中,那一片雾海,那或隐或现的山头,逐浙变幻着色彩。那一轮太阳,正在渐高的浮出山梁,伴着那逐渐炫目的万线霞光。

登上尧龙山,能遇上这般景致,想起有几个朋友数次黑更半夜的爬上尧龙山拍雾海孤峰日出却无功而返,我真是好幸福!

正是在这个时刻,一阵闹铃声把我从梦中硬拽醒过来。


(三)

看不到日出,雾却实在很大。五米开外,不见方物。不知道在浓雾的涌动中,能否看见那或隐或现的山峰。因为是在从山脚才开始的行进当中,无法达到峰顶俯视的高度,所以这样的景致只能靠臆想来着。事实上,在这般浓雾中,我也无法判断自己所处的高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前面的路虽然多弯多拐,能看得见的也就三五米远,却一直在向上延展。只要不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就可以验证自己的臆想。

还没行到象鼻山一半的路程,就已经有微汗了。我对着根本就看不见的山体高处长长的吼了一声,心情也随之更加放松了许多。虽然身处浓雾中,沿途处处都有鸟叫声,让这座看不见的大山充满了生气。

没有觉得累,沿着象鼻山几近笔直向上的梯步,五步一回头,山下来时的路很快淡出了视线,三步一吆喝,浑然忽视了行路的艰难。

倒是相机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抵到第一道石门的时候,娘儿俩却摆出造型,把中间的位子空着,硬是让我调在自拍档上,一家三口来了一张合影。前景是雾,背景还是雾,就三张白开心的脸。

还得要感谢这浓浓的雾,掩蔽了山高路陡的艰辛和悬崖峭壁的凶险。昨天晚上,我还隐隐有些担心,娘儿俩会不会望难怯步呢!

在那一井清泉之处,拿起摆放在石板上的那只瓷碗,舀上一碗来,仰起脖子,美美的喝了一大囗。我自然听说过关于这口井的故事,也知道故事中寓含的做人要懂得满足的道理。可我觉得,对搁放这只碗的有人心,倒是更应该报以感恩之心。

将要翻过南天门的时候,我说,现在还是在凡间,越过这道门,我们就算是入了仙界了。女儿指着崖壁一处内凹的地方,问为什么搁立着那么多的小棍条。我说,那是路过的游人祈求保佑亲人身体健康,腿脚硬朗而向仙人表达愿望。女儿说这是封建迷信。我说,其实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亲人的祝福,一种爱的表达呢。女儿若有所悟,默默的寻了四棵木棍摆立于崖壁。不用问,她一定是在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祈福。

山梁上的风不小,雾也流动得快些。是风拂起了雾的流动?还是雾的涌动形成了风?我无法确认,我只知道拂面的风和涌动的雾真实的存在着,而它们的存在,源于我的存在。

连接于山梁之间的天生桥已经没有原来的模样。为了确保过往行人的安全,不仅路面搭建成了混凝土桥板,两旁还浇灌上了水泥柱子。站在浓雾笼罩的天生桥上,娘儿俩浑然不知置身于一线山梁、两旁绝璧之中而未有丝毫怯意。

越过几番起伏的山梁,渐渐能听到一阵阵“南无阿弥托佛”的歌音,随着歌音的渐近渐强,我的内心却渐地安静下来。我不是有神论者,但我知道此时此刻,我的言行应该尊重内心的那份恬静。

那座裸着石面传说只向有缘人显露佛影的山峰及峰脚的寺庙,还是看不见。有一尊佛,却是在我内心存在,我无比虔诚的信奉着!

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尊佛——淡漠功利,远离浮躁,善于满足,常怀感恩。

我从来不在寺庙烧香拜佛捐财奉物,但我不反对老婆让女儿去烧香拜佛。也许,老婆的初衷,在隐隐的祈愿让菩萨保佑女儿永远健康快乐。而我的内心,却是希望女儿心中也塑起一尊佛来。

女儿说,跪拜佛的时候,她内心想着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然还有我和她妈妈。我知道,女儿压根不相信这些,这只是女儿对家人对亲人的爱的表达和证明。于是我有理由欣慰,女儿内心,正在塑起那尊佛。

天公确实不作美。我在寺庙右侧的一处地方,架起相机,守候了一两个小时,试图在浓雾散尽山峰显现时拍上一张两张,却一直未能如愿。

没有了登山时的热度,习习的山风吹来,只穿一件短袖T恤,明显单薄了些。好在没有外人,我于是拉开架子打起太极来,原意是以此来抵抵御身体的寒意,却不料似是而非的滑稽架势倒是把娘儿俩逗乐了。

不远处有说话的声音,几个人从浓雾中走出来,居然是古夜郞俱乐部的摄友,是昨天晚上就上来的。看来,想来此拍日出雾海孤峰的人,不只我一人呢。交谈中得知,他们都已经围着山头转了几圈,连相机都还在背包里搁着,可见确实没有出现好的景致。一人说,看来是没有佛缘了。我说,也难说是佛无我缘呢!

不论是怎样的缘,毕竟大老远赶来,连尧龙山的颜貌都没有得见一眼,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我坚信,再大的雾,终会有散尽的时刻。我于是干脆考验起自己的赖性,硬是等到了雾尽峰显,连绵群山尽收眼底的时刻,按动快门乱拍一通,方才尽兴返程。

下山途中,女儿不敢相信居然是从这样凶险的山路上去的。

其实,我们面临的很多所谓的困难,都是因为在内心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四)

心中那尊佛,让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6603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