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在王学圣地的修文,有这样一个不愿飞的人,不但没有遗弃瘫痪19年、哑声9年,靠流汁维持生命6年的丈夫,还精心侍候他的饮食起居,多年来丈夫没有长一个褥疮,没有饿一次肚子。用人间大爱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孝老爱亲。她就是修文县龙岗社区虎山居委会居民——王庆华
今王庆华和丈夫唐泽渊都是退休教师,夫妻俩是7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千里迢迢从四川成都来到修文龙场,被当地干部安排到干坝村小学任教。夫妻俩相亲相爱,关系和睦,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但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3月,为举办“六一”儿童节,一大早,身为干坝小学校长的丈夫唐泽渊带领几位老师抬石头铺操场。唐泽渊抬后面,另外一名老师抬前面。他们抬起石头吃力地走着,由于石头挡住了视线,老唐踩滑一脚,两人轱轳翻撬的滚下坎,另一个老师年轻从坎下爬起来,身体无大碍,看到唐校长脑袋右侧鲜血直流,滴在唐老师的上衣、地上,当场被吓懵了,回过神来才大声呼救!王庆华闻声而至,在同事的帮助下将丈夫送往县医院抢救。王庆华记得最清楚,那天是1993年3月27日。
在县医院住院一周,病情没有好转,随后又转贵医治疗。经诊断,右脑被石头严重挫伤,导致左半身知觉丧失,经过半年的治疗和在王庆华的精心呵护下,唐泽渊总算捡回一条命。从那以后,丈夫病退在家养病。王庆华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丈夫。其间,听说哪里的药好,王庆华老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寻医买药给老唐吃,然而病情越来越严重。1997年,唐泽渊的病情恶化,最终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终日与轮椅相伴。县教育局考虑他家具体情况,把王老师调到县城附近的新水小学任教,便于照顾瘫痪丈夫。笔者在他家里发现西药瓶、中草药堆成“小山包”。 2007年,唐校长逐渐不能说话,后来彻底哑声,王庆华老师只好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丈夫。
为了防止丈夫会长褥疮,她每天早晚都要用温热水给丈夫擦身子,换三张产垫,换数次尿布湿。每天晚上要起来两次给丈夫换产垫及尿布湿,导致王庆华经常没有休息好。
“每次换产垫时,在产垫上加一张旧床单,他睡上去暖和些,每次换后,都要及时清洗,并洒上香水,否则,家里异位重”。王庆华如是说。在王庆华家里,挂满了清洗干净的旧床单。这样的日子只有周末子女回来才得到换一下手。
由于长期卧床,丈夫脑动脉粥样硬化,丧失吞咽动作和语言表达。哪里不舒服是就用手指,伊哑的冒话,只有她懂他的语言,心里难受时就流泪。看着可怜的丈夫,想着昔日恩爱的情景,王庆华的心里难过极了。
2010年丈夫吞咽不下固体食物,全靠流汁食品维持生命渡日。每天王庆华都要先磨碎食物,然后熬好,等待食物冷却后,自己尝不烫了,才用注射器注入丈夫的鼻食管里,结束后,还要用冷开水冲洗胃……犹如喂养婴儿一般。每日三餐,周而复始。现在,在他家里打坏的豆浆机就有5个放着。
“你为什么不请一个人帮你到侍候,自己也轻松些”。笔者问。
“不放心,哪个有自己照顾得细致,怕喂水呛到,一口气不来,就完了,”王庆华说着话,喉咙哽咽着,“上次,在重症监护室,喊护工侍候,他看着我走了,他的泪水顺到眼角流下来,我心如刀绞一样。”
“不是王老师照顾得周到,他早就没有命了”。唐泽渊的管床医生告诉笔者。老唐由于长年月久睡着,并发肺部感染(肺炎),长期因高烧常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每次去医就是十天半月,每年不低于10次。
王庆华的朋友劝她:“他像这个样子,你也辛苦,他也受罪,要是实在不行了,就不要送去抢救了,让他安详的走了。” “实在不忍心啊!一日夫妻百日恩,只要他有一口气,我就侍候他一天,他在吗,多有一个人说话也好!”
从王庆华朴实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一个妻子的伟大;从她的故事里,感觉她这些年的艰辛和不易。她的言行展示着王学圣地普通妇女的良知与风采。我衷心祝愿王庆华老师,好人一生平安!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