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凄风苦雨 孝子忠臣——唐鄂生奔波千里递《遗疏》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黄万机    阅读次数:7320    发布时间:2016-10-28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三日,湖北按察使唐树义(字子方)在湖北汉阳的金口江面殉难。

唐子方赴水前,太平军舟师并橹连樯,蔽江而至,唐子方随身水勇数十人逃散。恰好这时,唐炯(鄂生)从贵阳远道而来探望唐子方,父子俩刚一见面,即面临生死离别的种种抉择。在这凄凉的紧要关头,唐子方异常镇静。他向儿子简询家中情况后,从容写下一道上奏咸丰皇帝的《遗疏》,要儿子揣好,并携带“湖北省按察使”大印,赶快离船逃走。诀别之际唐子方向儿子交待:一、按察使大印一定要交给带兵赴鄂参战的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二、《遗疏》带往长沙交给湖南巡抚骆秉章,托请其代为上奏。如不行,可转道南下去衡州(衡阳),请帮办团练大臣曾国藩代上。

唐鄂生与仆人上岸不久,因渡口的逃难人员杂乱拥挤,两人走散。鄂生独自带湖北按察使大印和父亲的《遗疏》仓惶南奔。幸运的是居然在路上巧遇胡林翼叔叔。唐鄂生赶紧按父亲遗嘱,将官印交给了他。胡林翼赠送唐鄂生一匹军马,并叮嘱他赶紧撤离,自己则带兵继续北上东进,赶赴战场。

唐鄂生在行进途中遇雨,乃冒雨前行整整一天,天黑后已感人困马乏。然而,值此隆冬且兵荒马乱,哪里可供歇脚?直至半夜,他才在路边发现了一间无人居住的茅草屋,于是决定在此停歇。唐鄂生松开缰绳,让马儿在屋边草坪上吃草,自己则利用屋中弃置的松毛生火取暖。这时他已饿了整整一天,再加之雨、汗交织,全身衣服、鞋袜皆已湿透。真是又饿又冷。他强打精神,将就松毛火烤干了衣物。熬到天明又骑马南行。路途中,唐鄂生偶尔在尚未逃走的人家讨些食物充饥;有时一整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如此艰难奔走七天后,终于来到岳州(岳阳)。在岳阳楼下,唐鄂生突然见到了少年时代的恩师王柏心(字子寿)先生,悲喜交加,五味杂陈。

原来,那位逃散的仆人先期到达螺山,去王先生住所告知了唐家的情况。王先生特地在楼前维舟以待。唐鄂生主仆急忙登舟,停泊于洞庭湖中的君山之下。次日黎明,唐鄂生向东遥望,发现太平军水师已抵达城陵矶,即将对岳阳城发起攻击。突然间,湖上刮起了大风,顿时波涛汹涌。上万只难民的小舟在波涛间起伏翻滚,倾覆的小舟不计其数。唐鄂生鼓励舟子逆风划行,最后总算化险为夷侥幸登岸,踏入湖南省城长沙地界。唐鄂生进城后,急忙到巡抚衙门求见巡抚骆秉章大人,并哀声请求替乃翁代上《遗疏》。哪知骆大人面有难色。鄂生只好南下衡州(衡阳),在初建的湘军大营晋见曾国藩。

曾大人得知唐树义死讯,痛哭不已。他向唐鄂生承诺:一定将唐树义遗疏代为上奏。此外,曾大人还资助唐鄂生银两,嘱咐他赶紧返家,为父亲招魂营葬衣冠墓。

曾国藩(字涤生)是莫友芝的挚友。在唐氏待归草堂中,莫友芝曾向唐子方先生谈及当年与曾国藩订交情景,盛赞曾涤生品学端方,礼贤下士,待人真诚。子方先生临危之际,把代上《遗疏》的大事托咐给他,算是所托得人。

曾涤生对唐子方为官的政绩和德操早有耳闻,对他以身殉职,从容赴义的精神十分敬佩。还有深一层的原因:曾、唐与胡林翼在战略上是同一路线。其间的关键人物是湖广总督吴文镕。

吴文镕原任云贵总督,对胡林翼的文韬武略颇为赏识。咸丰三年九月调任湖广总督,他向朝廷奏请,调贵州省黎平知府胡林翼,招募黔勇前来湖北由总督委用。十月,太平军西征,围攻武昌。巡抚崇纶要求弃城,总督力主严守省城。太平军因扬州出事,撤围东去。同年十二月,太平军再度西征。吴文镕仍主守城,等待胡林翼的黔勇和曾国藩的水师前来,合兵抗击太平军。崇纶向皇帝密奏,诬称吴文镕畏敌,不敢出兵抵御。皇帝下诏,严厉谴责吴氏,命其立即出兵御寇。吴文镕只得领兵开赴黄州前线,责令按察使唐树义带领水师前去接应。

崇纶平素就骄横阴狠,此时他见唐子方不依附自己,便设计倾陷。他只调拨五百水兵和五十支小船,火药器械不足,唐子方几次请求增补,毫不理睬。幸好江夏生员彭汝琮来到唐氏兵营,慷慨捐钱万缗,用来增募水兵、购置船舰,才凑足约两千人的队伍,初具水师规模。

吴总督兵少将微,进军至黄州的堵城,被太平军几路合攻,兵溃,总督跳入水塘自尽。崇纶上奏“湖北总督失纵”,故意隐瞒吴文镕阵亡实情。唐树义的水师被崇纶调给杨总兵,剩下的几十人又溃散,被迫赴水自尽。这一切恶果,都源于崇纶这个忌能助敌的恶魔。

崇纶明知唐树义在金口阵亡,却向朝廷诓称湖北按察使唐树义“失纵”,外加诬陷之词。

胡林翼率黔勇到达湖北通城时,获悉总督吴文镕已经阵亡的消息。不几天见到唐鄂生,得知按察使唐树义也已捐躯赴义。当胡林翼明白吴、唐二公之死都是崇纶从中作梗,刻意陷害的结果,为此非常愤慨。他从唐鄂生手里接过湖北按察使的官印后,担心崇纶对唐氏进一步中伤,不愿交给崇纶。于是便同随军的“委员”黄凤商议,直接向朝廷上奏。

唐树义的《上文宗皇帝遗疏》终于经曾国藩之手上达朝廷,新任总督台涌来湖北,核查按察使唐某殉难实情,湖南巡抚骆秉章也以唐树义死难的事件上奏,朝廷下诏按例赐恤,并谥号“威恪”。

当年六月,武昌被太平军攻陷。进攻湖南的太平军声势颇盛,先后占领岳州、湘潭等城,后被湘军打败,退往江西。占领武汉的太平军于十月弃城东下。曾国藩领湘军收复岳州和湖北的武汉诸城,并亲自去堵城,在当地军民中走访调查。曾国藩以吴文镕总督殉难的实情为突破口,向朝廷奏报崇纶刻意倾陷大臣的罪行。崇纶最终被绳之以法,死后亦身败名裂。

胡林翼率领黔勇作战有功,收复多处失地,被提升为道员,不久升任湖北巡抚,成为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成了太平军的劲敌。后来,胡林翼在历史上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时称“曾左胡”三名将。

唐树义应诏赴鄂时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他心里清楚,太平军势力强盛,官军一时是难以取胜的。为此,他作了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到湖北后,唐树义曾给家人和亲友写有多封书札。其中有这么一段:“……若万不能敌,惟一死而已,尸躯听其付蝼蚁鱼鳖,不必从荆棘丛中寻不可得之残骨,效愚子之所为。”

甘愿把尸体“听其付蝼蚁鱼鳖”,不让家人去寻找残骨,出自身居高位的达官之口,且语气如此平和,其心志之高远可窥其一斑。后来,唐炯把这数十纸书札和父亲平素的诗文遗著汇编成册,题名《梦砚斋遗稿》刊行问世。郑珍读后,曾专门撰写了《书唐子方树义方伯书札后》一文。

唐子方先生临难前所写的《上文宗皇帝遗疏》,读来荡气回肠,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堪与文天祥的《正气歌》并驾,是一篇大义凛然的千古奇文。以往被长期湮没,非常可惜。而今或可借本书以传世,俾千秋敬赏。但愿吧!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574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