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黔西南诗意之旅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北凸    阅读次数:7120    发布时间:2016-11-11

公司还没放假,我的一颗心早就飞走了,飞到了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的黔西南,飞到了深不见底的北盘江大峡谷,飞到了我心里的世外桃源——贞丰县朋友的山里小村。

我是喜欢旅行的。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嘛!可是,在近几年旅游市场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我却是一直不怎么出门,就是一直在公司里老老实实地工作,业余时间也是不断看书,写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压力山大的一线城市的普通白领,其中的酸甜苦处外人是无法理解的。老梁是我多年的文友,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他很潇洒,去过很多地方,可谓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我很羡慕。他多次对我讲述自己家乡的秀美风光,自己的书屋的静谧温馨,自己家小院的清幽安静,看了他很多写家乡山水风光的游记散文,深深感受到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挚情,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好感,我渴望到他家乡地区旅游观光。

通过阅读文友的散文作品,我知道黔西南是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山环绕,草木茂盛,堪称天然氧吧,环境得天独厚。在这雾霾遍布,日益严重的今天,能在黔西南的清秀山水之间呼吸得一些清冽的空气,不失为人生的奢侈的享受。在我印象里,云贵高原,天地氤氲,山川大美,烟岚翠嶂,幽壑流泉,钟灵毓秀,地杰人灵。

看文友的散文和照片,朋友家乡小山村的山峰刚健秀美,草木阴柔郁秀,村前小溪潺潺,野花妖娆吐芳,山绕林护水环,养性养心养生。正是这山水的滋润,难怪朋友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神清气爽,精神健旺,文思敏捷,佳作不断,得以常常在报刊谋面。

从文友的散文作品以及博客日志当中,我读了文友不计其数的散文小说诗歌评论,从中可以看出文友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尤其是对家乡秀美的景物充满自豪与眷恋。那一篇篇充满深情的散文,还有那一帧帧精美的图片,叫我流连忘返,叫我感慨不已,叫我心驰神往。人说子不嫌母丑,人人都说家乡好。我偏偏不是,在家乡呆的时间长了,我渴望走出去,渴望在外边的世界走走看看。古人的教导我是深深认可和赞同的。

其实,在广州工作期间,我所在的公司也在广州的一些大酒店参加过企业举办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招商大会,产品宣讲会。在我印象里,广州有几个企业都是搞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的种植,他们就是在贵州黔西南的什么山区里承包了一大片山地,进行种植,然后运回到大城市进行销售,生意火爆。这些企业的宣传片,视频,微电影,我都看过,更增加了我对山清水秀的贵州的向往之情。

想想现在中国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都在一亿多,我自己却连国内诸多景点都是不曾去,于是,忙里偷闲,带着对云贵高原奇山异水的神往,我踏上了南行的列车。


恬静温馨的农家小院


朋友家在大山深处。山路崎岖,多是沟沟坎坎,都是狭窄的土路。这路时而上一条很长的坡,时而翻越一道很深的沟,时而绕来绕去,仿佛扭麻花一样曲折。坐在摩的上,我不时被弹起来。

路两边都是山,巍巍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巨人一样矗立在地面之上。山脉下,是深沟,是坡,是壕,是天然的水渠,是庄稼地,杂草丛生,茂林修竹,随处可见。这山背后还是山,到处是山,没有穷尽。贞丰,贵州,真是山的世界。

到了朋友家,农家小院依山而建。院子里是三层楼房。院子不很大,紧紧地靠着山,与山连为一体。沿着院子的土坡,蜿蜒而上,可以上到山顶去。这山,不是很陡峭,也不是很高,最多也不过十几层楼房高。仰望山上,可以看到树木一棵棵,挨挨挤挤,不是很紧密,静静地矗立在山顶和山坡上,互相依靠着,仿佛一家人一样亲切,在寒风里发出簌簌的响声。

我仰望着山顶的树林,出神地看着,感到很惬意。

一阵风吹过,这山顶的树林,一起发出哗哗哗的喧嚣声,树叶子也在微凉的风里摇曳起来,似乎在手舞足蹈,在歌唱,在欢迎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

山顶的树林,似乎俯瞰着脚下的我,俯瞰着脚下的主人和村人,显得很自得,悠然,恬淡。一片片树林,就是这样覆盖了群山。

朋友说,这片山林已经划归他们家了。山顶的树林是他们家自己经营的,有果树,核桃树,毛栗树,秋季结很多果子,很好吃,吃不完的拿到集市上卖了去,成为家里的一项收入。

朋友说,他看书疲累了,常常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举目远望,呼吸新鲜空气,顿感心旷神怡。听了朋友的话,我很羡慕。

我去朋友的书房参观,二楼三楼几个房间,报刊书籍堆积如山。书房里也有很多外地文友来他这里休憩旅游的照片,不少我都认识。

这里,真是非常幽静。听不到任何喧嚣声。市井之声,车马之声,吵闹声,工厂机器轰鸣声,火车汽车的鸣叫声,都似乎无影无踪。

朋友家里养着鸡狗牛羊,都在院子里靠山而建的栅栏里圈着。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养着牲畜,靠山建设猪窝,牛圈,羊圈。吃着自己种植的蔬菜,自己喂养的牛羊猪肉,倒也是非常放心。

朋友带我出去,沿着村子的小道一直往下走,走到村外,有一条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沟,深沟紧紧地靠着另外一道山梁。路上满是碎石子,土块,崎岖不平,满是坑坑洼洼,一直向下,向一个很深的沟里延伸下去。看着对面的山梁,再看看深不可测、无限蜿蜒的山路,我们半途而废。

朋友对我说,沿着山路走下去,往右走,那边一道山梁翻过去,就到了北盘江大峡谷了。

作为在平原地区生活习惯的人,第一次见到这地势,深感新奇,惊叹这是上帝的杰作。

晚上,住在朋友家里,山区的夜真是出奇的静谧,那静谧一般世人还是不习惯。


山林密布的贞丰县


在朋友家呆了几天后,我就兴致勃勃地跟随朋友去举世闻名的北盘江大峡谷了。来之前,我就听他说过,也看了他的散文作品,他的许多散文当中,多次描绘北盘江大峡谷,博客当中多篇博文里,都有北盘江大峡谷雄奇壮丽的彩色摄影图片,看行我如痴如醉。从朋友的散文作品里,我读出了朋友对黔西南山山水水,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和热爱。是啊,这一方水土,就是生养他的故乡啊,怎能不叫他魂牵梦萦?难怪他放弃京城稳定的工作,依偎在故乡山水的怀抱里,写作旅游,自得其乐。

一路上,汽车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奔驰,在崎岖不平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上穿行。虽然是农历腊月,在北方已经是寒凝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了,但是,在南方,却是一点感受不到那种逼人的寒气,相反,扑面而来的是满目的盎然春意,是一派春天的祥和与生机。

汽车在蛇行斗折的山间公路上前行。这儿的山有点像桂林,地势平坦,馒头峰一个个从草原上陡然而起,高高矗立,彼此不连。芍药、黄花、委陵菜等各式各样的鲜花在山谷中怒放。山峦上,则是树木的乐园和世界。滔滔林海,郁郁丛莽。

九曲十八弯,路面凹凸不平,车子不断转弯,而每一次转弯,每一座山峰山脚下的洼地里,都是黄绿交织,美不胜收,显示着南方冬季的小阳春气息。每一次转弯,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山坳间的一片片油菜花,黄灿灿的,那么璀璨,那么动人,那么难得,叫人不由眼前一亮,遐思联翩。

行走在山路上,我贪婪地看着外面层峦叠翠,只觉清风扑面,心旷神怡。贞丰大地,山峰林立,重峦叠嶂,郁郁青青,仿佛无数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又仿佛无数正值花季的青春美少女。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蓬蓬勃勃,摇曳生姿,给山峰镶上一道道美丽的金边和花纹,活泼泼的,分外妖娆动人。

山坳里山坡上,麦苗青青的,仿佛一块块碧玉翡翠一般,叫人神往。看着这一片片青青的麦苗,在微风里摇曳,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四月的北方大地,回到了春风化雨的关中平原,回到了柳絮飘飞的渭河平原。上帝真是无所不能,竟然可以把美丽的北方春景,提前几个月,移植到黔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上帝的万能之手在空中挥舞。


绝世奇观大峡谷


慢慢地,我们的车子来到一个环山公路上,在绕来绕去的山路上,车子在疾驰。

汽车不知在盘山公路上运转了多少时间,汽车的一侧始终是山谷,就是大名鼎鼎的北盘江大峡谷。

这大峡谷到底有多深,我一路上在猜测。从朋友的口中,我得知北盘江大峡谷是盖世奇观,是亚洲之最,深不见底,非常险峻。

我家乡地处大西北黄土高原,苍苍茫茫,千沟万壑,蔚为壮观。深沟大壕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人迹罕至、荆棘密布、茅草丛生的的壕沟我也从旁边经过。但是,这云贵高原和我的家乡隔着千山万壑,千里迢迢,一南一北,俨然两个世界,这里的的沟到底有多深,有多大,有多曲折,有多险峻,有多壮观,一切都是未知数,都是非常新奇的。这里的沟比我家乡的沟要深几倍,还是十几倍,几十倍,开车需要多少时间,危险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据朋友说,大峡谷在很早以前曾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洞内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并有阴河从下面穿过。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就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大峡谷长达近200里,两岸峰峦叠嶂、奇峰插天,最深处有700多米。时而宽谷相间,时而悬崖蔽日,极为奇秀。原来,这里的历史很悠久啊,并且是地下溶洞演变而来,过去可是在这里看不到天日的,只能是在灰蒙蒙黑洞洞的地下溶洞里观光了,现在可是溶洞的顶部全被上帝给拿走了,地下溶洞重见天日啊。真是沧海桑田啊,我感慨不已。

望着窗外,我的心几乎跳出来了。对面是巍峨的山峰,仿佛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可是只见公路一侧和前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无边无际,看不到底,好像在天上看地球一样。汽车在山路上不断转弯,不断向着谷底疾驰而去,地势越来越低,越来越向下行去。可是,公路一侧的深谷,始终看不到底。不远处,也有坡形的地势向下延伸,但是始终不见谷底。我目光一直注视着窗外,不断俯瞰谷底,可是,目力所及,永远看不到底部。我惶惶然,深感这真是世界奇观,不愧是大峡谷,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奇观。

回想自己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也是千沟百壑,也有很多很深的深谷,人在上面看下面,原先还高高大大的人,一下子就成为蚂蚁,成为小不点,模模糊糊。在家乡,也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里面很深,草木丛生,野兽出没,很多洞穴,人迹罕至,但是都有底,都有胆大的打草人可以下去。说实话,那些壕沟的深度,最多不过几百米,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里的峡谷,据说有上千米。难怪,这么迷茫,什么神秘,叫人心惊胆战,叫人魂不守舍。

我紧张的几乎屏住气息。心想,这个地方要是出了车祸,只有一命呜呼了。于是,我一边欣赏窗外的绝美风景,一边默默地祷告,希望上帝保佑我此行有平安的脚步,希望上帝保佑司机开车专心致志,反应敏捷,万万不可掉入谷底,万劫不复。

北盘江大峡谷的雄奇险峻,真是鬼斧神工,如此险峻,真是神鬼莫测,天人共惊。我默默地想道,这等盖世杰作,这等大手笔,真是上帝有意的雕琢,将旷世的绝美之作深刻地烙印在贞丰的大地之上。既然是亘古的孕育,那么上苍无意的抚弄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我的家乡,西北的黄土高原之上,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华北平原之上,看来,上帝就是要将精美绝伦的杰作还世于贞丰。


幽美静谧的北盘江


北盘江的大名,朋友早就对我说过了。

来之前,我还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曾经在此与阻拦的国军和地方军阀展开激战。并且,我印象里,一个很有资历的红军高级将领,从此闯过去之后,不久就牺牲在荒凉的陇上高原,年仅二十八岁。英雄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年早逝,叫人感怀不已。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伴着一路的新绿和枯黄,不久,就到了大峡谷底了。峡谷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山峦,沿着蜿蜒曲折杂草丛生的山间小道,我们来到了谷底。一路上,各种不同的鸟声不时传到耳畔,或啁啾,或吱喳,或低低的叫唤,或高高的呼喊,仿佛一曲美丽的交响乐。在这寂静的大峡谷,听到鸟声感到分外亲切。即使是草木丛中的虫奏也挺好的,怡然自得,唧唧而鸣。在靠近谷底的茂密树丛里,偶尔一只布谷鸟急速地拍打翅膀,扑愣愣飞向远方。尽管离得很远,那羽毛和空气的磨擦声仍听得清清楚楚。

前面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我们仿佛猿猴一样抓住垂下的藤蔓和树枝攀援而过,来到紧靠水面的铁索桥上。仰望两边,只见山崖耸峙,峰峦竞秀。绝壁上,藤蔓攀附,古木丛生。碧绿的江水清幽幽,仿佛美丽的绿色锦缎,那么柔和,你几乎觉察不到它在缓缓流动。人行走在峡谷,不知不觉被感染,让你气定神闲,真是天然的难得的世外桃源。走在晃悠悠的桥上,看着脉脉流水,听着声声鸟鸣,心旷神怡。路边的草丛里,也间杂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野芳幽幽。

站在河岸边,向右侧悠悠江流流出的狭窄陡峭的峡谷看去,只见那里两峰对峙,那么笔直陡峭,斧砍刀削一般,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是茂密的树木,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朋友说,当年红军和匪军就是在这里交战的。碧油油的江水在这里很窄,过了浮桥,很快又陷入两岸茂密的树木的遮掩之中,在茂林丛里消失的无影无踪,静谧无声。

看着碧绿的江水仿佛碧绿的丝绸一般光滑明净,缓缓流动,驻足峡谷,被山林包围,不知不觉被感染,浮躁的心性渐渐得到缓和,逐渐气定神闲,真是个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静若处子”是在谷底的北盘江的写照。

山谷里绿草葳蕤,洁白硕大的芍药花以及其他各种野花,比城市公园里的丰满多了。那娇嫩,那细腻,那幽美,毫不逊色花房里的。一会儿,刚才还阴沉的天色变得明亮了,太阳穿透云层出来了。这时,各种小鸟在树林草丛里叽叽喳喳,啼唱不休……北盘江大峡谷地地道道成为鸟语花香的世界。


谷底纵情放歌畅怀


这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为生活疲于奔命,生命之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很难有放松的时刻。在如诗如梦的青山绿水之中,在静谧幽美的大峡谷之中,面对碧玉般的悠悠江水,一展歌喉,那是我可望不可即的,是我心驰神往的。

这次,来黔西南,我的夙愿得以实现,梦想成真,真是喜不自胜,心里真比吃了蜜还要甜美。

过桥之后,我们一起站在江边一个不高的山坡上一块块青白色的巨石上,我也不禁来了兴致,也放声高歌了几曲,吐故纳新啊。岸边有几株巨大的榕树,茂密的树叶横斜于河的上空,使人联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诗句。侧过身来,看到身后那蜿蜒的山坡,那陡峭的山峰,那几乎是在天上的巅峰,上面似乎还有隐隐约约的人影,那么小,真是叫我们震惊。

山顶上的他们似乎还在吹哨子,还在得意洋洋地唱着民歌。

“那是来这里旅游的人,放寒假了,这里旅游的人会多起来。大多是学生,大学生外地放假回来了,来这里休憩放松。”朋友望着山顶上的一帮模模糊糊的身影淡淡地说。

随后,朋友又说:“我过去在家的时候,常常从山那边翻山过来。我有几处住宅,都是书籍,看书看报写作很方便。”朋友确实在县城也有自己的房子,有买的,有租的,便于歇脚。

望着山顶缭绕的白云,听着朋友的话,我仿佛看到一个文学少年和青年在大山上和文学的征途上奋力攀登的身影。

站在这里,真是非常静谧,恍如隔世。一切的市井喧嚣,车马之声,鸡鸣狗叫,这里都听不到。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闹嚷嚷的声音,村妇们在一起窃窃私语声,都听不到。

江边那些光滑的大石头,在温煦的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泛着光泽,我们随便找块石头躺下,静静地晒晒太阳,任微风轻轻地吹佛我们的面庞,什么也不想。“静若处子”是我对北盘江大峡谷的印象。时间不大,谷底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游客。有结伴而行的,有三五成群来逛的,有特地来旅游的,有随意过来看看的,有远道而来的,也有临近地方的,多是年轻人,也有恋人,小夫妻。

想想也是,平时这里罕有人迹,只是节假日,这里才有游客光顾。我们几个人站在重重山峦的环抱之中,真是恍如世外桃源。

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说:“有这么多东西满溢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白昼与黑夜,还有人内心的永恒。我越对自己感到不确信,即越有一种想跟万物亲近的感觉。”想想,如今,雾霾严重的城市,拥挤不堪的交通,污染遍布的城乡大地,不由感到这里清静幽美的可贵。造物主曾经赐给人类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虫叫鸟鸣的世界,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这岂不是莫大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

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只见村民们有的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有的骑摩托,在坚硬光滑的山路上疾驰而过。

我们一行在谷底纵情高歌之后,开始返回,走到半山腰的老梁的亲戚家吃饭休息,非常尽兴。


红红火火的农家光景


老梁的亲戚,就在当地半山腰那里开了一家饭店。由于这几年,北盘江旅游开发,往返游客日益增加,途径此地进行消费的不在少数,所以,生意也不错。60多岁的村民老梁夫妇,在他们三层楼的农家小院的客厅当中,和我们闲聊起来。

文友和这个老梁夫妇也是一个家族的。因而说起话来很亲切。闲谈中,瘦小但是身板结实外相憨厚的老梁说女儿在市区当老师,儿子也即将技校毕业了。

老梁一边不停地抽烟,烟雾袅袅之中,一边不停地往炉子里加碳,炉火熊熊,房子里顿时如阳春三月般温暖,丝毫感觉不到寒冬腊月的一丝寒意。老梁老婆不时给我们每个人添加茶水。老梁古铜色皱纹密布的脸上,始终都带着憨憨的让人感觉很安逸的淡淡的笑容,仿佛一池波澜不兴的池水,那么平静。看着老人是岁月和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做过教师,爱好文学,待人热情,我随即问他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较变化大吗?

老梁憨憨地笑着说;“我们山里人以前就靠种地吃饭,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搞旅游了,公路也修通了,从山顶一直通到谷底来了,地里、山上都种成花椒和果树了,山上各种药材以及野生动植物也可以很快运输出去了,每年的收入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大概有3万多,小饭店每年也有五六万的收入。”

顿了顿,他接着说:“路修通了,村里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就是老弱病残幼了,有的连家搬到城市里,几年都不回来。”接着,他又显得兴致很高地说,我们这里还要进一步旅游开发,现在游客是越来越多,我们饭店的收入也会更多。”咂了一口茶,老梁站起来说:“我们山里人很热情,欢迎外面的人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人活一辈子,短短几十年,不就是到处走走看看,开开眼界,见识一下才好嘛。”我随即也回应道:“谢谢大叔。你们这地方真是清净幽雅,是养生休闲的好地方,我以后有机会每年都要来这里放松下,常来你这里做客的。以后我们就是老朋友了。”老梁听了,呵呵地笑起来,连声说欢迎欢迎。

说话间,从外屋又进来一个二十左右相貌清秀的年轻女孩,老梁说是他外甥女走亲戚来了。接着,老梁另外一个沉稳的外甥女进来坐在我们旁边的椅子上,悠闲而又饶有兴致地吹起啸来了。那悠悠的啸声一下子吸引住我们,老梁说他这个外甥女从小酷爱音乐,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当地缺乏音乐教学人才,很快就参加当地县上的教师招考,顺利成为县里一个中学教师了。


绿色环保的农家饭菜


这次贵州黔西南贞丰之行,可以放心大胆地大饱口福了,我心里乐滋滋的。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本身就出产各种蔬菜和米的地方,肯定都是最古朴和原始的,再也不必担心所谓的放了几年已经没有任何鲜味和营养的陈米,还有在城市的各家饭馆里不明就里随便吃的各种油,添加各种农药残留的有害蔬菜,添加各种化学成分的食物,搞的人胃口也不是很好,但是人在江湖混饭吃,身不由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到群山环绕的黔西南,自然是饱尝最古朴原生态的食物了。我早对此充满期待。

时间不长,老梁的亲戚当家人和他的那个亲戚女孩子就给我们张罗了一桌地道的农家菜。随即,上来的是热气腾腾的火锅。不一会,老梁的亲戚那两个女孩子和老梁的老婆就用扁平的深口的竹簸箕不住地给我们端来各种青绿色湿漉漉的蔬菜,老梁自豪地说,这是从他们家菜园里才采摘的最新鲜的蔬菜,让我们放心吃。他说他们家的蔬菜自己吃,从来不打农药,也不用各种催化剂。老梁还在一边说,蔬菜不要煮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会损失一些营养的。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香喷喷的饭菜,真正感到这山里的饭菜确实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味道很好。吃饭间,隔壁客厅又传来那悠扬动听的啸声。那是那个老梁的外甥女在起兴为客人助兴,在重庆一个艺术学校读大学。真是用心良苦,好淳朴的山里人家。在丝竹声里,在青山绿水间,吃着最本真的天然食物,真是莫大幸福。

这个耄耋老人很和蔼地对我们聊起了村里的情况。他们时而用方言交流,时而和我用普通话说,基本听得出这个村子这几年考学出去的人很多。“那个我们这个村子,最近几年出去的都在重庆和成都,贵州上大学,那个村子你换成叔家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在我们县上当教师了,儿子前年技校毕业去广东一家私企了,一个月五千啊。”啊,我心里暗暗吃惊。透过窗户,我抬头望着窗外重重叠叠高耸入云的大山,感到无限压抑。这个村子真是和锅底一样,感到好比井底之蛙。外边的人,在平原生活的人,在大城市呆惯的人,一下子来到这么幽闭的山间,也是感到一种压抑和不适应。想想国家过去一直大搞西部大开发,自己只是看看报纸,没有实际的贴身感受,现在来到这山大沟深、道路险峻的地方,深感西部大开发大搞技术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是啊,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铁路连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连着各族人民,只有路通了,互相走动交融,才可以活起来。别看这里是群山环抱,这么偏僻和落后,也许正是这里的山高山多山大吧,也许正是由于这里偏远,才更加激发了这里的人们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的的强烈愿望,才更加激发他们奋发学习。

吃饭完毕,老者叫我们一行人去他家喝茶。路过一处农家时,只见屋门前的空地上,一群孩子正在无忧无虑地跳皮筋。欢快的喊叫声不时传开。在路边一家墙壁上有一个美丽的宣传画,介绍北盘江大峡谷和谷底这条河。我只记得其中两句诗歌颇为动人:“雄奇盘江大峡谷,多情布依小花江。”

老人说,他的茶叶都是自己栽种的,他说自己栽种的茶叶虽然不及外面的茶叶那么口感好,那么醇厚,但是没有污染,很放心。说着,老人双手捧着盘子,迈着私塾先生的方步从里屋走出,给我们端了满满一盘子黄花梨,圆圆的,大大的,馒头大小,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咬开一口,甜津津,香喷喷,肉白脆嫩,沁人肺腑,口味明显比一般梨要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相处了一段时间,我对面前的这位清清瘦瘦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在深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跨越新旧时代,不同社会时期,过往的岁月和社会生活,他是怎么走过来的?我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国民党时期,围剿堵截红军长征,王家烈执政时期,蒋介石亲临贵州,那个时候,军阀割据,争权夺利,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去的日子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后来人和黔地以外的人无法了解的。透过他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我猜想他过往的人生岁月。

从文友口中隐隐约约地略知皮毛,这是一个不平凡的老人,不是一般普普通通的老老实实的农民,他曾经在社会上在政府里做事,也曾经有过激情澎湃、满怀憧憬的青壮年岁月。

老人在旧社会就有正式职业,在望谟县政府当科员。解放后,曾经在村小教学,为家乡培育下一代。老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正当老人想着把自己的满腹才华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时候,文革爆发了,由于旧社会在国民党政府里做过事情的经历,文革当中老人受到错误批斗,被当成是贯彻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黑线人物,被当做是五类分子狠遭批斗,受尽磨难,心灰意冷,度日如年。

文革结束后,春回大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黔西南的山山水水,老人再次返校从事教育工作。遗憾的是,荒废的壮年岁月一去不返,虽然老人壮心不已,可是无奈廉颇老矣,精力不济,繁重的教学工作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再次在教育岗位上没有工作几年,老人就到了退休年龄,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育岗位。如今老人已经是耄耋高龄。

而今,老人每个月还按时可以领到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老人显得很满足,说共产党政府很好,对自己很公正,该给的钱都给自己了,没有亏待自己,连连说自己已经很知足了。

我问及老人的子女,他自豪地说,自己的三个子女日子都过得不错,老大在贵阳市区做生意,老二在县里一个单位干事,小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广州一个学校当教师。几个子女都先后飞离了这群山环绕树木丛生的家乡,在城市的水泥林子里安了家。他们也试图在那儿给老人安个窝,可老人住不了多长时间,就感到不习惯不舒服,就牵挂着老家。

老人说,守着乡下这个“窝”,心里踏实。儿女们也没办法,就隔三差五地回来看老人。这次他的侄儿来看望他,老人有说不出的高兴。文友说,老人年轻时就喜欢舞文弄墨,退休后更是情有独钟。我们一边拉家常,一边无所不谈。谈及国家大事,外面世界,本地发展,风土人情,感慨世道变化之快。谈话间,我得知老人也爱好文学写作,他还参加县上和当地的文学协会,一些文学会议都积极参加。他再三地要求我的这个文友也是他的远房侄子给他一些本地北盘江方面的资料,他说自己眼睛不好,腿脚不便,不能上网,只有让侄子给自己查找一些,自己正在准备写一个这方面的文章,参加县上的一个会议。


老有所为——新时代老人重拾书画爱好


谈话间,老人指着墙上的那些一幅幅书法作品,让我们看,说那是他的书法作品。他还问我们有没有练习书法。

看着墙上的一幅幅龙飞凤舞、俏俊飘逸、豪放酣畅的书法作品,我们入迷地欣赏起来。

老人的书法作品漫无定律,如行云流水,又如烟雾氲氤,流畅生动,丰富多变,极富动感而又层次分明。我们感慨不已,不由对老人肃然起敬。

老人对我们说,他过去在当教师时候一直爱好书法,但是当时生活艰难,尤其是文革当中遭遇迫害,随后工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老人一度拾不起练习书法的兴趣。老人说,文革后,他一直是按照临时聘用人员对待,也就是按照代课教师对待,拿着最低的工资,却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只是到了新世纪后,老人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才逐步解决了。

提起自己曾经遭遇残酷迫害的文革,以及随后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老人并没有咬牙切齿,没有怨天尤人,脸上看不出愠色,只是那么淡淡地说,仿佛是说别人的事情,是说前世的事情。老人的豁达,让我们感动。

如今,老人是按照正式退休教师对待的。工资待遇上去了好多。几个子女也都争气,光景过得好,没有老人操心的地方,于是,老人就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书法爱好,并且还外加了对绘画的爱好。老人给我们指点他的悬挂在靠门边墙上的画作,还从桌子上拿出他最近的画作让我们看。画面上那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图形,便如一群扎着小鬏鬏的孩儿向你挤眉弄眼做着鬼脸,童稚天成,自生雅趣。庄重却不呆板,活泼不流于浅薄,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配上那飘逸的书法作品,就有了厚重的美学意境。看着那些细小柔美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小植物,我们不禁啧啧称赞。

稍做休息,老人带我们到屋后看他的园子。“扑扑啪啪”,一只野山鸡从草丛当中惊飞而起,只向前面高峻无比的山峦上飞去,将我们的惊奇眼光带到了野外高高的山顶。回望身边,发现老人打理的后园生机盎然。黄花梨树一字排开,果树下是一畦畦的菜。文友说,老人舍不得离开这田园生活,吃着自己种的菜,多了还搭到城里,给临近的子女亲戚和过往的游人吃。看着枝桠交错密密种植的果树,看着绿油油的一地蔬菜,老人一脸的温馨和怡然自得。临走时候,老人拿出自己果园里的黄花梨和自己栽种的茶叶送给我们。


离开北盘江的返程路上


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只见村民们有的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有的骑摩托,在坚硬光滑的山路上疾驰而过。

路边有在野外放牧的牛羊自觉地缓缓地往回走。

文友告诉我,这个公路由于太长,太崎岖,所以虽然上面一再要求村村通公路,政策支持,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太大,最后才修通,才几年,但是给这里带来很大的实惠。

回去的路上,在极其陡峭的地方,我们一行人先慢慢地走上坡去,减轻车的压力和危险系数。我们站在路边的草木丛里,俯瞰脚下的北盘江,只见远方,北盘江仿佛一条美丽的银白色的银练一样从重重山峦之中冲出,在崇山峻岭之中环绕和回旋。“动若脱兔”又是此时此刻的北盘江的写照和画像。我仿佛听见了哗哗哗的流水声。

回眸一梦惊惆怅。与北盘江相遇,匆匆而过,皆是因缘偶然。多少次,北盘江和大峡谷都浮现在我的梦想里,只是可惜忙于谋生,闲暇日少,但是,百忙之中,我还是难忘那次的北盘江大峡谷之行。我想,日后,我一定要再回到北盘江大峡谷的身边,看望我这念念不忘的老朋友。

雄奇险峻的大峡谷,秀美温柔的北盘江,和谐淳朴的黔西南,我一定常常来看你。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5753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