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如果去北京,香山红叶是必看的。
我第一次听说香山红叶,那还是三十年前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语文课本里有杨朔先生的散文《香山红叶》,使我知道了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可惜,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亲眼目睹,只能遥想。我参加工作后,延安到北京的交通大大改善,坐飞机和火车都可直达北京。我也先后三次去了北京,但都去的不是时候,没有看香山红叶。这次,我携妻女去北京旅游,正好是秋末冬初,无论如何是不可错过看香山红叶的。
我们从北京动物园坐公交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后,就来到了香山。香山海拔575米,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它坐落在北京的西郊,地势险峻,峰峦叠翠,林木幽深,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是以前帝王的行宫,著名的避暑山庄,是离北京城中心最近的一座山。
香山,我来迟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进入公园内,我就直奔双清别墅。因我是延安人,对毛主席有很深的感情,要知道,毛主席在延安居住了13年的时间。毛主席转战陕北离开延安后,于1949年3月25日来到北京,首先就是居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直到11月份才迁居中南海。在双清别墅,他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筹建了新中国,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双清别墅内有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乐濠,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双清”二字之来由。著名的七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即吟成于此处的八角亭内,《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光辉的著作也是在此完成的。阳光融融,湖水清澈,红色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在巨幅毛主席相片前留个影,不枉此行。
香山的静宜园,这名字真是美得恰如其分,静而舒宜,雅静之园,与世俗相隔。美丽又僻静的静宜之园,真是世外桃源啊!香山的静翠湖,垂柳青松,郁郁葱葱,拥一汪碧水。亭台雕栏,曲径回廊,是散步和吟诵诗词的好去处。
香山的碧云寺也很有名,创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座幽静的寺院,是香山最精美的一座古刹,也是一座典型的皇家寺院,更是一座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然而,碧云寺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是一般的寺院了,游览这里,更重要的是缅怀一代伟人——孙中山。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谋国是。为了国家和平统一,孙中山发表了《北上宣言》。11月13日,孙中山抱病北上,由于长途劳累到达北京时,病情急剧恶化。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念念不忘中国革命,留下的最后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曾在香山碧云寺内停灵长达四年之久。移灵南京紫金山后,在这里设孙中山的纪念堂和衣冠冢,供人瞻仰。孙中山纪念堂内正中安放着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全国各地中山学校敬献的中山先生汉白玉全身塑像,左右墙壁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所写的《致苏联遗书》,正厅西北隅陈列着1925年3月30日苏联人民送来的玻璃盖钢棺,堂内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墨、遗著。现在,国人都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着,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先生在天之灵应该欣慰了。
香炉峰是香山的最高处,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香炉峰有三个有特色的亭子:“重阳阁”,意在九九重阳登之可望京城;“踏云亭”,因秋雨后,缕缕云丝穿行亭内外,犹如踏云一般而得名;“紫烟亭”,因晨夕之际的薄雾淡淡如紫色云霭,时隐时现,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味道而得名。
登上香炉峰,远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和繁华的北京城,顿时令人心旷神怡。偌大的北京城,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顷刻间如同一座山庄呈现在你的面前,而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香山离京城很近,又可登高望远,难怪历代都有营建。清朝乾隆帝在旧行宫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乾隆帝钦题并赋诗二十八处,成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赐名“静宜园”。1860年,英法联军将包括静宜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内的大量珍物劫掠一空,建筑几乎全部焚毁。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劫掠,一代名园瓦砾遍山,几近荒废。伟人孙中山和毛泽东都与香山有缘,曾在此驻足。1956年,香山作为人民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有了这些厚重的历史,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香山享誉海内外。
香山,以其红叶著称于世。秋末冬初,游人如织,漫山遍野,都是慕名而来看红叶的。香山的红叶包括黄栌、元宝枫、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火炬等30多个品种。其中以种植最悠久的黄栌树最能代表北京香山红叶,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味道。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经过200多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香山可谓是国内赏枫的鼻祖,其红叶驰名中外,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从1989年至今,香山公园连续20余年举办以观红叶为主题的红叶文化节。
可是,我这次来,香山红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红,多少让人有点失望,那为什么还游人如织呢?
我想,香山红叶久负盛名,又有伟人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此驻足,国人登山赏景,缅怀先辈,因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为了健康,通过爬山锻炼身体,也是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一种表现。我深以为然。
有机会,我还会去香山看红叶的。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