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吟咏赞美山茶花的诗句。我的故乡满山遍野的山茶花在季节的轮回中灿烂了一个又一个的漫长的冬季,开放着一个又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却鲜为人知的事实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童年的记忆里,山茶花在故乡的山野间是随处可见的。在“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的菊花凋零之后,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未开的寒冬季节,山茶花就在深山中独自绽放自己生命,不随波逐流,不附和世俗,如乡村里气质高雅富有个性的女子。
故乡四面环山,山高林密,一年四季,野花次第开放,把山间点缀得如诗如画。山茶花便是众多花朵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种。每年小寒到第二年春天,深山野岭中的山茶花蓬蓬勃勃地开放起来了。远远看去,茂密的叶子中点缀着红色的白色的茶花,红的红得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白的白得像一朵朵洁白的云朵,粉色的小花似苹果一般大,中间的淡黄色花蕊就更是可爱,深绿色的树叶把原本就美丽的花朵打扮得更加花枝招展。这些茶花争先恐后的盛开着,给如画的山坡增添无限的诗意,一丛丛、一树树、一朵朵开得那么活泼,那么热情奔放富有生机活力。朵朵笑脸,开得那么向上,那么灿烂,仿佛青春迷人的乡间少女般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却蕴含着楚楚动人的风韵;最数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沾上几滴露珠,娇嫩欲滴,美丽动人,恰似二八芳龄的山妹子回眸一笑的娇羞。山茶花开,无论在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山野里行走,远远地就可以嗅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淡淡的,雅雅的,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她营造的世界里。
因为生活在杜鹃花点缀的深山怀抱里,我特别迷恋那些灿然开放的山茶花。读小学的时候,在小寒至清明时节,山茶花星星点点地开放在山坡上,与热情似火的杜鹃花交错开放在绿树丛中,犹如工笔勾勒的国画。每天中午,我都会邀约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爬上学校周围的山岗,采撷一束盛开的花朵插在教室里自己座位旁边的墙壁上欣赏;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等大伙争先恐后地回家了,我一人走在后面,让目光大快朵颐一千次一万次地抚摸深山幽谷里的山茶花,抑或独自一人攀上花树,贪婪地折一大把山茶花扛着回家,小朵的插在自家的花瓶里,放在窗台上装点窗台;大朵的插在院子里的土墙上,慢慢地欣赏花开的美丽。读师范的时候,美术老师布置一道作业:寒假画一幅工笔山茶,非常笨拙的我,因了曾经与山茶花长久的缱绻,出色地绘出了几朵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山茶花,让一向在国画上造诣很深的美术老师也啧啧称赞,我因此更加深深地爱上了曾经情有独钟的山茶花。
我喜欢山茶花,不仅仅是她的美丽迷人,而是钦佩她生为花中贵族而不媚俗。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她任凭身外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安之若素,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张扬,甘愿盛开在深山冷箐撑起一方纯净的天空。
我喜欢山茶花,缘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丽君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山茶花》。抒情歌曲《山茶花》在大陆流行的时候,我正是乡间陌上的花季少年,记得歌词是这样的:山茶花,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村里姑娘上山采茶,歌声荡漾山坡下,年十七 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 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一朵花,他说你美丽就象一朵花,他希望总有一天,把你摘回家,村里姑娘也会羡慕,羡慕你象一朵花,年十七 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 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一朵花,但愿你美丽能象一朵花,更希望有那一天,跟他转回家,村里姑娘出来欢迎,欢迎你这一朵花,年十七 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 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歌词描绘的意境,深深地感染了情窦初开的我:那盛开的山茶花,美丽多情的山村花季少女,如山间小溪流淌的歌声婉转如云霞,荡漾在山脚下,如此诗情画意的歌词,每当唱起这首《山茶花》,就会生出一种念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娶一位山茶花一样美丽迷人的女子为妻,感受一下山茶花的馨香。许多年以后,我如愿以偿地在一片开满山茶花的群山环绕的村庄娶到了一位山茶花一样美丽迷人的女子为妻。
山茶花作为名贵的花,不骄横跋扈,不盛气凌人,非常低调,特别谦逊,甘愿守望寂寞的土地,委屈自己与灌木和小草为伴,扎根在荒山野岭的泥土里,在寒冷的冬季一花引领百花开,开出深山里一个有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山茶花盛开的季节,我常常选择一个心情舒畅的日子,带上孩子和妻子,穿行于“绿丛又放数枝红”的山坡,徜徉于花丛中,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如山茶花一样开放在记忆深处的淡淡的乡愁,那散发出山茶花馨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被山茶花点缀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山茶花的乡村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踉跄的脚步,和故乡明媚春光里的山茶花邂逅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深情的目光。
【编辑: 张兴梁】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