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延续的传统道德品质,是一个家庭用以引导其成员正确跋涉人生之路的风向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因此,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崇德向善的一面。古有仁智礼仪信,今有勤孝谦和思。作为一个农家孩子,良好的家风伴随我从哇哇坠地到年过不惑,引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坚实的步履。我要用我拙劣的笔讲述我的家风故事。
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是我记忆最初的家风。我的父辈们虽然文化不高,但他们都深深地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在童年的记忆里,父辈们常常告诉我:不论是哪一家的老人和小孩,你都要尊重关心关爱他们。记忆中,不知有多少赶路到天黑不能回家的老人在我家住宿过,也不知道有多少在半路走失的孩子获得父母帮助护送回家过,多少次,善良的父母对得到他们帮助过的人都是不取报酬的。我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家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哪个都有危难的时候,接济别人一下就当修阴功积德行”。在我们那个几十家人的小村庄,不论哪家红白喜事总是有父亲在场忙碌的身影。许多年了,父亲总是在苞谷成熟之前点播几十块菜园,一到冬天,村庄里谁家婚丧嫁娶设宴需用青蓝白菜都在我家菜园去免费割菜;我父亲还有一个脾气:就是见不得倚强凌弱的人,倘使谁家大人小孩欺负了弱者,他一定要去帮助讨回过公道,因此,父亲不管是担任村干部时还是解甲归田后都与乡邻们和睦相处。在父辈们的耳濡目染的谆谆教导下,我从小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长大后对同事和乡亲以礼相待,对学生和蔼可亲,从来不会摆臭架子,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备受乡村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爱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重视学习,崇尚知识是我的家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父亲说,我的爷爷老早老早地离开了人世,故乡的泥土过早地掩埋了我操劳一世的爷爷,父亲和幺叔都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他们只能远离故土去遥远的云南参军,白天用下苦力的方式换取那些有文化的初中生高中生夜晚教他们学文化,在他们的刻苦努力下,父亲转业时不仅会读书看报,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幺叔转业时许多初中生认字还不如他,他能够阅读《呼杨合兵》《七剑下天山》等长篇通俗小说。幼年时候没有机会读书的父亲和幺叔都当过村干部,他们都十分尊重知识。父亲曾经把大队的办公楼腾出来做学校,亲自带着年轻力壮的农民把当时民校教师的粮食背到他们家里去,并积极倡导老师们的粮食要多称50斤。幺叔担任村委主任期间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学上又能上好学,把自家住房堂屋让出来做教室办学,回来又带头集资并争取希望工程项目修建了家乡的村小,让一度荒芜的箐梁子大山深处响起琅琅的读书声,让乡亲们的失望变成山娃子们起飞的希望。良好的家风如涓涓细流滋润田园的庄稼,我们堂弟几人走出深山走进城市,成为“吃皇粮”的工薪族,用知识改变了我们山里人的命运。
立德树人,诚实守信是我们家风中的闪光点。有一句话:有德无才要误人,有才无德要害人。军人出生的父亲特别重视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他对那些因争权夺利而颠倒黑白、尔虞我诈、趋炎附势、背信弃义的人嫉恶如仇。父亲经常说: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就是“柴火疙蔸修磨子,过一方黑一方”。因此,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父亲坚决不让我们与那些恩将仇报、小偷小摸、奸诈狡猾的人家孩子在一块玩,唯恐近墨者黑。参加工作后,父亲担心我年轻气盛把握不住自己的情感,在恋爱上伤害无辜的女孩,常常在我回家时背诵毛主席语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旨在提醒我要端正恋爱观,不要像那些纨绔子弟浪荡子一样“猴子掰包谷得一个甩一个”让人指着背脊骨咒骂。父亲还时时刻刻教育我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都要诚实守信,决不允许吃拿抓骗失信于人。在父亲用心良苦的教诲下,我正直无私地对待家庭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崇德向善的人。
家庭和睦,合理教子是我们家族中家风的特色。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我们家族中,最值得点赞的是幺叔一家,尽管幺婶整天怒目而视,他依旧满脸阳光春风,在家里常常化干戈为玉帛,幺叔又能与时俱进地采取最恰当的方法教育孩子,让他的三个儿子考上大学并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家族学习的楷模。在父辈们的熏陶和影响下,我们一家三口在贫穷中荡漾着欢声笑语,在困苦中不忘立下青云之志,我和妻子努力探索教子的良方。我儿子曾经是一个电脑游戏迷,又是一个电视迷,只要打开电脑或电视机,有时候日夜兼程地玩游戏,然而高中阶段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压力大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味地让他无止境地玩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为此,妻子把电视机接收天线多次故意弄坏谎称查不出原因,我买电脑时买成笔记本电脑,便于随时控制儿子玩,可是,儿子高一第一学期下来成绩就被学校亮了黄牌,从年级三百多名下滑到八百多名,从班级前十名倒退到五十名。如何让儿子学习上心成为我和妻子纠结的问题,妻子是个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的头上,苦思冥想了几天之后,我终于和儿子推心置腹地谈心,讲述我年轻时艰难的求学经历,并告诉他:谁都有自己的爱好,但是不能玩物丧志,希望他端正学习态度,每个周末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可以玩半天游戏,每天晚上可以看半小时电视剧,鼓励他三年后考上一所外省的大学,最好是选择与网络、电脑有关的专业,承诺到时候给他配备一台款式新颖的中档笔记本电脑。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儿子高中毕业后以优秀的成绩录取天津理工大学,如愿以偿地选择了他痴迷的专业。我不敢说我如何教子有方,但我至少可以告诉许多孩子处于叛逆期内心困惑的父母,教育孩子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进行疏导。
勤俭持家,仁爱宽厚是我们家风中的盛开的月季花。我的妻子勤俭持家。刚刚恋爱时,我给漂亮的妻子买了一套乳白色的裙子,风华正茂的她穿上裙子,着实迷人,然而,只穿了两天她就不再穿了,以后的日子,我再也没有看见她穿过那套裙子。结婚时,我又给她买了一套花裙子,她也只是在结婚时穿了两天,以后就总是把裙子压在箱底,一搁就是十多年,让我看不见她的妖娆与妩媚,心底升起一缕缕的惆怅。婚后,为了补偿学历,我打点行囊奔赴一所成人学校进修。两年的时间里,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耕种家里的两升苞谷地,一身朴素的穿着伴随她走年轻韶秀的所有时光。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农村女人,泥一把水一把的做活路,穿那些花里胡哨的做哪样,又不是大干部不收拾怕损坏形象,我一个农村大老粗怕哪样。后来,工资提高了,加上我们一家做生意赚了钱,在妻子的示范引领下勤俭节约在城里买了房,日子红红火火,比照以前应该算是“鸟枪换炮”了,妻子依然非常节俭。每次拿出几千元钱让她上街去买一套时髦的新衣服,她都是笑眯眯地答应着,但过了几天,总是看见她穿着几百元一套的朴素服装回家。当追问她为什么不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一番时,她总是有一大推理由:比如孩子上大学开资不小啊,公婆父母年迈体衰需要赡养啊,礼尚往来需要开支啊……最后的结果是省下钱积蓄着。
母亲仁爱宽厚,自家不算富裕,还经常接济别人。曾记得我八岁那年,我居住的村庄全寨子缺粮,生产队组织群众到一个叫螺蛳塘的地方借粮食吃。借来的粮食我们一家只分到五升苞谷,而母亲却背着父亲匀了一升给村子里的孤寡老人张三爷一家吃。父亲知道后愤怒地说:“你是不是疯了,连自己的稀饭都吹不冷,何必给别人吹点心。”父亲越说声音越大,大有箭在弦上的架势。母亲站在门口非常窘。过了一会儿,母亲对父亲说:“不要再啰嗦了,你是大队支书(村支书),张三爷家没有饭吃,你有责任没有,饿死人咋办。”父亲终于无言以对。
那些年,我在遥远的山村教书,山里的孩子偶尔会背一些核桃板栗水果之类的家园所出的东西送我,或者在初三毕业时一些学生会买几个茶杯温瓶给我作纪念。当我把这些东西拿回家去的时候,母亲会板着脸对我说:“小二,你在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关照下考取师范,毕业后当了老师,不要刚从农民的家中走出去,就羽毛干翅膀硬了,忘记自己是农村娃,对家长敲诈勒索,让人家过后骂娘。”尽管我一再解释,母亲还是叮嘱我:要关心学生,体谅家长们“手长衣袖短”的尴尬。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我在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在学生和家长们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我们家的家风,伴随我走进不惑之年,愿它长驻我家。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更完美和谐,希望我们家的家风飘进千家万户与他们良好的家风融会贯通辐射带动父老乡亲们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