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寨子中间的女儿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永言    阅读次数:6543    发布时间:2016-12-12

冬日静下心来闲处的时候,微风柔顺,阳光温暖,让人醉心。索妹懒洋洋的斜靠着顺树而堆的佶杆,光照在索妹的银手镯上,手镯闪得晃眼。索妹却很普通,普通得如同路边干枯的蒿枝条。

索妹的娘家也属于寨子,寨子靠山,处在半山,索妹娘家属于中间地段,从小大家都称呼她为寨子中间的女儿。

索妹把手放在肚子上,眼泪从闭着的眼睛流出来,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这是索妹和祝东泉的第二个孩子。索妹和东泉似乎没什么故事,没有我童年的歌谣和神话故事所有的味道,却如碧草染浊溪水一般。

那一年,东泉家兄长退伍刚回来。家里买了三头羊,那年索妹十五岁,东泉每天都去放羊。索妹是寨子中间人家的小女儿,自然得父亲的宠爱多于姐姐一些,父亲是寨里教吹芦笙的师傅,地位仅次于寨老。白天里,父亲会在茶余饭后或者索妹不去放羊的雨天吹芦笙,芦笙的吹奏不止是吹,还要加上跳舞步子。吹芦笙的父亲专注,充满力量。索妹学不学芦笙,也不需要学,只是深深的记住了与芦笙朝昔相伴的父亲。寨里的芦笙吹奏都是夜里上灯之后开始教的,每晚都是烧完小半瓶煤油后大家才会散去。索妹习惯早睡,没有见过父亲教授芦笙,只知道,有五六岁的孩子,也有四五十的大叔。

父亲告诉索妹,芦笙吹得最好的年轻小伙会继承他的衣钵,得到他小女儿和她的羊群。索妹半信半疑,害羞得脸红了半天,心跳漏掉好几拍,害怕这样的安排,也悄悄期待那样一个人的出现。索妹十九岁那年,祝东泉家的三头羊变成了十三头。寨子热闹了一回,寨子中间的小女儿出嫁了,就嫁给寨头的祝家东泉,寨老主持的婚礼,老芦笙师傅笑得合不拢嘴,小伙子一表人才,勤快好客。

离开娘家的时候,自小没有母亲的索妹,没有人哭着送别。东泉走在前面,索妹跟在后面,芦笙队伍从寨子中间吹到了寨头,从早上吹到了晚上。天黑之前东泉就醉了,天黑的时候下了瓢盆大雨,宴席显得慌乱,人多,闹腾。忙得没有人给索妹的房间亮灯,索妹躺在床上看对面糊了新纸的窗子被雨打湿,雨顺着破纸滴下来被窗台挡住,流在凹凸不平的地板上。

东泉赶着羊群上山,十三头变成了上百头。新婚索妹在家煮饭,打理家务。东泉不太和索妹说话,却总是看索妹看得出神,索妹总会扭捏的转过身去,笑着走开了去。索妹在东泉家缝缝补补的过到了冬天,冬天东泉不太去山上了,夏天晒好的萝卜叶子,洋芋叶子够喂完这最冷的一段时间。东泉闲着的时候,会拿芦笙出来上油,背影看上去就同索妹父亲年轻时候一模一样,只是他一次都没有吹过。

第二年夏天快来的时候,索妹的父亲从远房亲戚家带回了一个孩子,孩子很小,喝羊奶和稀饭汤。索妹有空就去看孩子,是孩子第一个对着笑的人。孩子长得特别快,白白胖胖的,父亲看索妹喜欢孩子,怕送回去了她见不着,才七个月就总教孩子喊索妹做娘。

索妹出嫁两年的时候,在出嫁前几天消失的姐姐回来了。不教芦笙闲着养画眉,做木柜子的父亲学着有事没事喝起酒来。父亲把一岁的孩子送到了索妹家,孩子叫索妹娘,叫东泉爹。姐姐也喜欢孩子,有事没事总给孩子买糖。东泉依旧放羊,上百头的养卖了一些,还是上百头,索妹和东泉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姐姐的亲事时常被提起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成。

孩子两岁的时候,索妹开始孕吐,两天两天的什么都不想吃,靠喝点野菜汤活着,瘦了很多。东泉关了几天羊群又上山去了,姐姐的亲事有了着落,是一个很远的地方,碍于年龄不小,所以没有什么礼节就嫁过去。去的那天索妹回娘家为娶亲队伍做了一大桌子的早饭。东泉前夜答应了带孩子上山牧羊,所以忙得索妹满头是汗。

吃过饭,半醉的父亲拿出那把休息了三年的芦笙,跳了很长一曲,是索妹从未听过的调调和从未看过的步子。送亲只能送到寨口,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把让岁月磨得发亮的芦笙递给了姐姐,索妹哭着与姐姐寒暄别离之际突然想起了自己三年前的出嫁,想起了她在蓝天和绿地之间的山岗上喝吆着她的羊群……

临走前姐姐取下从小戴到大的银镯子套上索妹的手腕。软说硬拒不通,索妹接下了镯子。镯子成色如新,每逢阳光的日子,便晃得索妹心发疼。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5835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