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啦!放开啦!有人兴高采烈,有人喜忧参半,有人无动于衷。想起了一段经历,恍如昨日······
周末,孙女一家从省城来厂里玩,住了一晚上。
她这个月正好满四周岁,已经有三个月的幼儿园“龄”了。才三四个月未见面,小丫头好像又长高了,“爷爷、奶奶”喊得脆生生的,语汇也增加了不少。摆起故事来,居然用上了“然后”这样的转折词,出语有时还颇为懂事,小大人似的,超乎了她的年岁。
带她去厂的足球场玩,转转悠悠下来,路途不算近。返家途中,见她有些步子跌撞,便提议背她一下,不料小家伙竟仰脸看着我,小脸蛋上满是认真表情。说:“爷爷老了,背不动我,我自己走!”
这真让“爷爷”愉悦不已,差点喜极而泣。抗不住我的一再动员,让我背了百八十步,硬要从背上往下滑,只好依了她。边回应着那张灵巧小嘴的说这问那,边不时抚抚她那扎着两个“扫把纠纠”的小脑袋。发丝柔柔的,心里暖暖的。
追根溯源,这惹人怜爱的小家伙也应该算得上是“挤进”这个大千世界来的罢。······
她的爸爸的出生,曾经插有过前些年政策界定的“非计划内”或者说是“超计划”的标签。
说起来不好意思。到底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当年鬼迷心窍似的,就是转不过弯,中了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余毒,固执的认为有儿子才算得上有了“后”,硬是去触碰了“国策”红线。虽说明明知道冒如此大风险不一定就能够心想事成生出个“带把的”,但总是一根筋的觉得不管是啥,还是多有一个的好。就好像街坊邻里打比方爱说的那样:衣服还是多有一件换洗的好,免省“钉”着一件穿。现在每当看到一些“失独户”或小夫妻奔波于双方四位老人之间的冷清和无奈,便暗自庆幸不已。
说真的,回顾自己的生活历程,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守法公民,无有“前科”。不曾想······
这也怪自己,其实是尽可以从容不迫的赶在“红线”划定之前的。苦于收入有限,工作紧张,老人亦在忙奔生计一时间搭不上手,便思量待女儿大点再说,哪知便遇上了城门下闸落锁。
记得在儿子晓事时,曾经半开玩笑的在他面前“吹嘘”过:是老子和你家二伯伯肩住闸门,让你小子钻过来的。
这是借用了一个“典故”。
有一个叫做“熊阔海”的人,,不是前不久上演的一部挺叫座的电视剧《借枪》中的那个革命者。是指的古典小说《说唐》中的一个绿林人物,称为是天下第四条好汉,力大功夫好。为救同伙出城逃命,不惜撑住城门落下的大闸,最后力竭而亡。
传统有:“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之说。国人过去对人丁兴旺是情有独钟的,似乎连伟人都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得出来”的话。于是,国人便由解放之初的不足六万万,到1980年计生口号付诸行动之际,30年间,筋斗般翻番到近十一万万。加剧了资源索取,紧张了吃穿用度,国家只得对汹汹如潮的人口大军的再生产进行断然调控。是无奈之举,更是必要之策。首当其冲的“少生”对象承受者,便是饱经风雨的“五零后”、“六零后”一族人。到底不完全是“一抓就灵”。大潮止住了,细流却是差不多流淌到“开禁”的近年。产生了“计生办”,“超生游击队”,“黑人黑户”、“社会抚养费”等等新名词。本人亦自作自受的一度成为这“细流”中的一份子。
妻子超孕于八一年,超生在八二年,正值“计划生育”大刀阔斧进行时节。政策条文出台频繁,法令规章日趋严厉:扣罚奖金,取消评先,降职降薪,直至开除工作,逐出组织等等。让敢于以身试法者如同过街老鼠般时时处在惊恐万状中。
在劝说、压力、白脸、红脸之下,好些一度痴心妄想的超孕者于筋疲力竭之中一卸包袱了事,重新回到常人队伍中。
本人在思前想后,犹豫,窥测,找理由,赔笑脸中磨蹭时间。这其间,孩他妈妈叹气:遭不住,算了吧!孩他姥姥摇头:太恼火,做了嘛!都盯着我这个“一家之主”表态。真是内外交困哦!
当然,老人家后来抱着生下来八斤四两沉,耳大头肥,手舞足蹈,大人逗之则咿图片呀呀不知在说些啥的外孙子,合不拢的嘴里吐出的却是对自己曾经的“动摇性”的一口否认。到底是长辈,自是不敢和她较真,而况老人家搭气搭力搭经济的为后续工作给我们排了若干忧,解了若干难。一嗣退休,便迫不及待的将这时年一岁半的小儿接去,象征性收费或干脆不收费的“全托”了。当然这是后来的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应处罚自然是夫妻“连坐”的。经济处罚亦然。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工资110元,扣去“超生费”14·4元,待九个月孩子出生后改为扣10元。14·4元当年是什么概念呢?乡场上农民的鸡蛋一毛二分钱一个,120个,一大篮子呐。公家卖的凭票猪肉一元四角钱一斤,10斤多,沉手,力气小的人提着,恐怕得胳膊拉直,歪着身子走路呢。至于升级,奖金、好处之类的,在受罚期间内,两个字:免谈!
还不能把不驯服表情窜在表情言语上,不然便会被我那位肚子高于人缘,嘴巴碎得像老娘们的工段长操一口东北话挤兑:我才不像有的“银”(人)那样心“远”(软),谁叫你超计划呢!此老师傅膝下有着两儿两女,皆诞生于随心所欲时期。
也是,那时节,物质生产超计划会受到表彰,人口生产超计划,则会受到诸多的不待见。异类似的。
好在本人在车间还多少有点人脉,尚属于与大家关系处得还可以的那档子人,妻子在她单位也属“和和嗨”性格,善良、诚实,不与人争长短。虽说触犯了“国策”,理应受到敲打,到底在“现管”职权范围內时,还是雷声大于雨点的,下手不算太重。
记得有天车间主任——愿已在天国的这位老人家一切都好——叫我到车间一僻静处,告诉我:计生办从这个月起开始扣你的工资了。还说,这个月的工资表本来已经造好,我问他们从下个月开始扣行不,上面不同意······
在这节骨眼上,又遇了电大招收首届文科生,正是本人的所爱,但须单位领导签字同意报考方行。倘若领导要我两者择一的话,还真让人作难。又是这位工人出身的主任给开了“绿灯”。
顺便提及,后来以请探亲假为名携妻回乡生产,亦是他放行的。返回厂里,他的老伴——我尊之为师娘——还亲自来家,送了我们30个鸡蛋。妻子那边的领导——现尚健在,已八十五岁高龄——也在批准了她的请假后,还不忘提醒了一句:注意不要被人换了孩子哦。两边的师兄弟姐妹们也闻讯而来,你送一段布料,她送一套衣衫的,对小子的肥硕、不哼不哈,评点、赞叹不已,一点没嫌弃他暂时的“编外”身份——七岁后方才给予上户口和提供粮食副食。还算有运气的是,正遇了这年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大约需要准确数字吧,“黑人”得以被有关部门主动登记在册落上了户口,只是被“咔嚓”上了“非计划内生育”的鲜明印记,直到“满期”后方才抹去。违犯“国策”理应领受的一应处罚则照旧。仍然受运眷顾的是,把小子的出生日期往前报了20天,正好卡在头个月的尾子上。这是因为临离乡返厂时,一位有亲戚在权威部门的友人特来叮嘱,说“新的精神”从下个月1号执行:超生的两口子都开除工作。后来果然有此“精神”!因此,小子的身份证件及所填写的表格,“不实”年龄,一直沿用至今,也懒得去改了,就权当用的是阴历计算法罢。这自然亦是后话。
请重新上传既想添丁,又想求学,还真应了家乡一句歇后语所讥讽的那种人:沟里放牛——两边“陆”(两边的草都让牛吃到,左右兼顾之意)。
请重新上传于是,竟又放出五六十年代生人绝大多数吃得苦耐得劳的淡定精神,两边“陆”了起来。硬是觍颜周旋与复习功课并举,坚持到那年的3月初考毕入学试,然后携着已大腹便便的妻子,牵着茫然不知所以的五岁女儿,踏上“超生游击队”征途,向200公里外的家乡鼠窜而去。
有本省“第二大城市”之称的家乡,这方面当然不是世外桃源,反倒是优秀于好些地方的,有着“先进单位”之誉,正再接再厉向着纵深发展。
这之前,已风传各医院已经有了从x 月x日起,对超怀、超生者一律不予接待的图片精神——除非是来或“流”或“堕”或“引”者。厂里一超怀女工足月腹痛发作,超了规定三天,厂职工医院申明原则无果,表示无能为力。她车间一半百领导闻讯后,叫人用板车,与其夫将呻吟不止的她急送回家,她倒是最终用古法接生又得一女,老领导却因认识问题跟不上形势,不清净了好一阵子。
曾经去省城医院找过友人——自然不是泛泛之交的那种——求助。国策之下,谁敢“掉歪”(违背)?于是被“恕爱莫能助”歉拒了。又想到边远乡间有一位当着队长的至亲表叔,干脆也来个“土法”解决问题吧。他的回信只列举了几条有关标语,便绝了我的痴心妄想。
“该流不流,扒屋牵牛。”
“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准生下来。”
“今日逃避计生政策外出,明日回家一切财产全无!”
······
真正的是“一雷天下响”!
最终有了回乡解决问题的“底气”,是源于姐夫与胞兄的支持和承诺。他们开初自然亦是规劝过我“不要惹些麻烦事来背······”。见我态度坚决,便亲情至上了。听我说想回乡解决,尽管分析了诸多困难,还是满口答应了。姐夫还引用了一句那时人们常爱说到的一句激励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禁让人感动不已。自从“违法”以来,遇到的大多是侧目看笑、冷眼旁观态度,极少这样贴切的支持,让人陡添了几分勇气。后来,形势使然,姐夫到底是国家干部,又是在组织的人,对我的这种情况便有些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起来。姐姐虽说只是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到底出入的是国家机关,自然亦只好夫唱妇随。只是在妻子月子期间,于一天晚上,来看了一下,带来30斤糯米做甜酒(醪糟),说供妻子催奶用。距离20公里的异母大哥忙生计或者其它什么的,亦一直没有来过,闻讯后,差时年20岁的大女儿送来两个肥大的猪蹄髈(猪前腿),这蹄髈内则上有着麻将“七筒”般形状的七个小涡坑,说是这种形状的产妇炖食最为下奶水。是大哥与在县食品公司从事屠宰工作的小金二哥特选的。
胞兄见状,便提议去了他家。大了我一岁半的胞兄当时亦是个普通工人,嫂子没有正式工作,一般群众,似乎都不大住意会受什么影响之类的,便一直与我“同谋”至最后,末了,一家老幼在他家罗里吧嗦了两个多月。·
再有便是那件宝贝“护身符”。
几几乎是灵感突发或者说是心血来潮罢,突然想到何不如此这般一下,以增加保险系数呢!庆幸的是如此这般做了。不然,后面发生的事极有可能酿出大悲哀,成为“不听打招呼”的“活教材”。
得知一个乡友的姨妹初产不久,孩子尚未办理入户相关手续,“准生证”还在手中。便邀他到家中,向他求借。虽说算得上是挚友,抱着的依然是姑且一试的心思。毕竟遇到的都是“婉言谢绝”的多。也难怪,毕竟此事悠关“国策”,如此举动等同于“犯罪”。弄不好便是惹祸上身大麻烦,我与他都将可能会“人将不人”。换位思考,就算是“肠子弟兄”,本人亦会反复掂量,难作决断的。他没有作任何形式的回应,只是淡淡的表示:回去喊老婆给她家妹妹说说看······
这的的确确是个好借口,赶明儿往老婆身上一推,便全了朋友间的情义和面子。
不曾想却被“出乎意料之外”的“馅饼”重重的砸在了头上。
两天后,他把这“宝贝”郑重的交给了我。末了只是说:多加小心噢!当时的心情也只有用“难以形容”来形容了。谢他之余,并登门向他的夫人作了千恩万谢。
当时初兴此证,以现在看来,不免有着粗疏之处,仅仅是巴掌大的长方形单张纸质东西,只有姓名等基本情况。不像后来的工整详尽且附有持证人夫妇的钢印照片,开合小本一样,极容易“验明正身”,堵塞了被钻空子的漏洞。
尽管如此,还是做了不成功的打算的。倘使这小生命运道差,还是落网没有跑脱,便将其“遗体”带回计生办交差。不然,那可是桩百口莫辩的啰嗦事。你说你处理掉了,人家却怀疑你生下来寄养别处了,落得孩子没有得到,超胎生育的苦果却照样兜着。任你口吐莲花,百般图片恐怕都是没有用的罢。
一切停当,自然便是返乡。
在火车上,遇了一个也是挺身大肚的青年女子,妻子竟和人家热烈的交谈起心得体会起来。那时的妻子二十六七岁,北方人、心眼实,性子活跃,不复杂,愁事乐事都忘得快,用句不恭的说法,便是“没心没肺”。自己此行前途未卜,却跟没事人似的。满嘴的水泡倒关心起别人的“稀饭”是不是烫嘴起来。心中自然是有些又好气又好笑。转念又一想,如此压力之下,还是“没心没肺”的好。既是男儿身,又是主要“肇事者”,自然应有所担当,尽量自己把压力扛起,何须让她也经常苦着脸呢!
那时虽说也才三十啷当岁,到底有了为父经验,懂得了一些育儿常识,知道孕妇若经常的处在惊恐不安之中,于胎儿的发育是大有关碍的。费气拔力却生产出一个这里不生肌,那里不“告口”(愈合)的“不合格产品”,我的娘吔,不是冤得慌么?倒不如“没心没肺”的好!
初时的打算还是很想找民间“接生婆”,认为秘密、稳当,有长辈在旁边看管着。最终思之再三,还是受新思想、新技术的熏陶根深蒂固占了上风,觉得进医院虽则冒险却亦保险,于是硬着头皮豁出去了。
谢天谢地,幸好有了这“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如果一门心思放在走“民间”上,十之八九是满盘皆输的多,甚而至于抱憾终身,不知怎么才能向丈母娘交差。“不听劝告,不听打招呼”的“活教材”则就更是坐实无疑念了。
发作后急送医院,在在这家医院工作的某姐姐——还是姑隐其姓名罢——的帮助下,验过“证”后得以顺利躺上产床。这姐姐系胞兄的好友,事先便联系好的,自然自始至终没有给她道破实情。
按理说已是“经产妇”,顺产过的,畅行而出是顺理成章的事。不料这小子——当然是见了天光后才看到性别标志的——竟是身粗体壮且为额头位,成了难产之式,把他妈折腾磨治得够呛。于是与胞兄火燎般急去求助某姐姐,由她请来一个资深妇科医生作紧急处置,这姐姐也亲切地呼唤着“证”上的姓氏,“小x小x加油,快了,快了”的向妻子打气,鼓劲。有顷,方才在一阵噼噼啪啪的皮肉拍打声中,爆出惊咋咋的婴啼声,让人将高高悬挂着的心放了下来。
事后与胞兄谈及此事,后怕之余,深为把热心的某姐姐蒙在鼓里甚感歉疚。形势摆着,只得如此。实际上,她不知情,于她倒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住了四天院,花去16·89元,相当于那时8天的工资,虽是自费,还是承受得起。
在这四天中,看到络绎不绝收进大肚孕妇,从周遭附近由干部模样的人员陪送而来,妻子所在的病房也住得满满的。听说妻子是“准生的”,都羡慕不已。记得当中有一个被她的同来孕友们称呼为“海椒”的妇女,从手术室垂头丧气的回到病房,流眼抹泪的叹息:“都长全了呀,还是个儿娃子嘞!呜呜呜······”妻子见状,竟忘了自己的“冒牌货”身份,又表露出“没心没肺”神情,劝慰起人家来。赶紧把她打岔了。
我方是提心吊胆,深恐露陷,院方是人满为患,不胜其烦,都希望尽快离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稍作请求,便被恩准出院了。于是,如有句老话所说的那样:恨不得爹娘多生出两条腿。逃一样的抱着这终于到手的小儿,登上嫂子找来接我们的汽车,绝尘而去······
说真的,看着乖巧的孙女,遇到我们这代人曾经一度梦寐以求的大好机会,是希望能再来一个的。“品种不一”当然最好,便是同样“品种”,亦是挺好的事情,将来不是多有一个走处么!毕竟,能够等到今天,有着太多的五味杂陈。
老伴曾试着与儿子暗示了一下,这当年的九死一生者的回应却是明朗而干脆:不生,养不起!
这倒是当下不少青年人的实情,难怪会对“好机会”的热情不算太高。单是那“房奴”便当得不轻松,每月1600元的房贷雷打不动,重石般压着,还不说其它。
我辈是被认为能吃苦耐劳,当然并不以此为荣。而当今大多青年却对此是避之犹恐不及的。
点到为止,万一成了事实,拉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你能视而不见?至少老伴是不会的,何况还是听了你爷爷奶奶的建言呢。那可真就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了。
身处企业,老两口骨多肉少,实在不堪一“啃”,似乎“啃”起来也不忍心下口也不过瘾。
本人是摆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藩篱,可以从容去见祖宗了。至于小子,便是他自己的事了。不过真有那个所谓身后世界的话,我想还是可以为他向“祖宗”作些证明辩解之类的。毕竟阳世间多添加一口人有着诸多的难处。况且这阳世间观念早已有变,这“后”并不单指男丁,生男生女都一样。何况还有“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之喻呢。更不要说,更有老祖宗们所不知道的新潮比譬:生女孩是“招商银行”(收入),生男孩是“建设银行”(支出)嘞!的确有理,有理、仔细思之,鄙人的当年之举,似乎是有些“荒唐”,故而便无意劝小子去“孟浪”了。
不知留意此文的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编辑:吴茹烈】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