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我于同一地点拍摄的两张照片。时间上前后相距一个月。
多年后的今天,莫名我就会想起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早睡早起习惯成自然的年代,它就像一个梦,一个绚丽却又模糊不清的梦。让人看不清也抓不着。
从住的地方到工作的地方,光是一个单程就得坐上一小时的公交。距离其实不远,贵阳公交最喜绕圈子,也不过十五左右公里的路程。因为堵车严重,时间又耗去一大截。下班更让人头疼,拥、堵、挤、闷,乃一天之最。不像赶早,为减轻这种消极气氛,该六点半起的我可以六点就起。而下班,只能被动的贪黑。该六点回家的,可能七点、八点,甚至更晚,也仅仅是踏上回家的车而已,我时常都是这样,时间上似乎更严重,为躲避高峰,我会到网吧呆到八点甚至九点,然后再去赶车。慢慢的竟成了习惯。其实可以如此阐述我的下班路线:公交加网吧再加公交(我必须转车,转车的地方刚好有家网吧)。
68路是我不得不坐的公交车,它走过我三分之二还多的路程。为了赶上早车,我几乎没超过六点半就起床了,如此久了,瞌睡竟也来得早,大多时候不过十点半便沉沉睡去,这种状态,算起也有四个来月了:十点沉沉睡去,六点自然眠醒,中午就不停打瞌睡! 这状态我是爱的,它使我能很好地静下心来阅读友好度过这段动不动就被我忽视的时间,也让我抓住了些许可贵的儿时记忆。若在工作地附近租住,又难以自制地睡到八点、八点半,甚至更晚才起了。
我也觉得自己浮夸了一点,事实告我说,若赶不上七点的车,多半注定迟到,小半是得放开,把工资拿来打的,还得打摩的,也不可保证准时能到。老板常一本正经的告诫:凡事都有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便派上了用场,一我忍着不吃早餐,二拿微博的工资打的,三再被扣点工资。这座城就这样,不堵就不堵,堵起来摩的也很无奈。不过优越还是有的,我甚至想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奇事,竟有那么一个开轿车的高富帅,只能坐在车里发呆,任旁边一个又一个摩的穿过,突然冒出一句:把四轮的卖了,搞个二轮的吧!
尽管我上车的地方米粉、糕点、糯米饭等各类早餐应有尽有,我还是宁愿跑到十公里外的解放路买早餐。一是为了方便赶车,二是刚起床竟一点应付肚子的能力也没有。
解放路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人员很多,早餐店也相当多。第一次到那里,人还没下车,脑子就随着跳动的眼神开始各种幻想,时日也有一大段了,对它的印象还是那个印象:站台背后那个猥琐大叔依然早早就在那里卖报纸,报纸上还放了几打纸巾。不管冷热与否,他都穿着那件棕色夹克套深色衬衫,看着不脏不净,不朽不旧,颜色质量好像刚刚好,就连人的表情边幅和坐姿好像也刚刚好,似乎他的一身都刚刚好,无需整理和修饰。他和他所卖的一切,好像某个大牌明星,譬如刘德华,成功塑造了一个超经典的失魂落魄的角色,被定格成一个海报!然终究多了一个似乎,毕竟他的动作我却觉得一点也不好。每次见他,两只手都不套进夹克袖里,而是软绵绵的垂着,似乎轻轻一扯就会离他臂膀而去,佝着个腰,头龟缩着,细细抖过不停。不瘦不胖的上躯罩进夹克里,像个猴子一样。不同的是猴子蹲久了,面上也会有所作态,而他的面部就像被相机卡擦了一样,不过看着也不会让我产生任何情感(仅仅是那个动作和我的一些猜想),好像也刚刚好。每次下车,我都碰到他,都要回头看两眼。
看两眼一回头就是一家江西瓦罐煨汤店。那是我非常喜欢的店,它让我欣喜不已,里面汤类很多,有我喜欢的萝卜排骨汤和银耳莲子汤,对于在贵阳早餐大多是像糯米饭这种重口味的东西,这无疑带给我很大向往和满足,更多是眷恋。最开始接触江西瓦罐煨汤是我到铜仁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便被它的味道种下了好像不会断,时不时会浮现的一颗“念想”。想起它便有更多的情感蔓延,蔓延到可以笼罩整个铜仁城。曾有那么一个信念于我心里凭空而现,如流星一划:若我有两个初恋,除了一个是人,另一个就是这城了。于这城的种种,如今“生活把我逼成狗我也时常把它待成狗”的我只愿在心里不时默念。似乎还是昨天,其实已离开一年半,我留给它什么或说它拽给我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却不时收到来自这城的归属信息,和那些个朋友(我于这城当了78天实习老师,主要负责五年级语文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现在他们都上初一了)时不时的调侃:喂!李老,头像和网名该换得了!怎么老是不换?
正如之前所说,店是我喜欢的店,然而仅仅是第一次遇见并光顾它的时候。我还清楚记得,这几个月来只见老板开过三次门。进去她都在有序的弄着理着。食物也都就绪。无法明白的就是几乎不开门。每次都想问,也每次都以为自此应该都会开的。那只是乘公交的地方,除了早餐,估计没人会光顾,尽管人还多。方圆几百米没有工厂和企业,亦无公司和单位,除了廉价住宅区。
只能继续糯米、粉条的应付肚子了,带着遗憾又往前没几步,是家名字很有特色粉却很老套的粉店。贵阳甚至贵州周边的粉我没什么好感,见得最多的不外乎牛肉粉、羊肉粉、狗肉粉,再在前面套个名词之类的,内容也很相似,一大碗汤泡着一些粉条。我吃着很是没味。经常出差在外,又不得不吃的我时常追忆粉那印象中的味道。既然没要务在身,也不是出差在外,我是不愿意吃的,选择再往前走,转了一个弯,竟又看见一家江西瓦罐煨汤。后来证实,门没哪天不是大大的开着,老板也是有条不紊的忙着,当我以为终于不用为吃早餐还得波动一下情绪的时候,特像小时候看着小伙伴离去忍不住来句调皮的话:祝你一路平安,半路撞电杆,转身“咚”自己却狠狠的撞了上去,怎能一个晕来形容。进店点什么没什么,起初还以为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它哪壶都不开。从物品各就各位的陈列,老板井井有条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也是有备而来,可能是我不了解他的营销点罢了。望着左右火热得不行的各类早餐,我相信总有适合我的,继续往前走。
“老素粉”多年不见,记忆中的味道,居然被我发现了,无比意外和欣喜的同时,亦有几分不满。因为我很不喜欢它这个名字,不是因为其它粉的名字很时髦,它的名字有多土,而是感觉它被贴了一个标签。调料齐全,按自己喜好调配,并非一锅端,是我对它矢志不渝的秘密所在。偶尔我会想,要是贵阳的粉都回归到让顾客自己调味就好了。曾经和朋友开玩笑,有时实在不爱做菜,就把上顿吃剩的菜和在一起,吃着还别有一番味道。然后开一家餐馆,名字就叫“懒人做菜”
“今天她旅游去了,国庆完了才回来,吃碗糯米饭吧。”小阿姨老远就认出了我。
我和她相视一笑,“嗯,来碗三块的吧。”
“一个月不来,我和大阿姨以为你不跑那么远上班了,”小阿姨盛饭还不忘问我,一个善良慈爱的笑在她脸上荡漾。
“出差去了,”我说
小阿姨笑得益亲切“那工资很高?”
接过糯米饭我把它托在手心,“不高,很低,不过可以锻炼自己。”
吃完饭,突然想起昨晚她回我的消息:其实,你才应该多吃点,于是又去买了袋山花纯牛奶。喝完后,等了一会车,太阳依然升到那位置,便又咔嚓了一张,然后上了车。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