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莲花塘变奏曲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姜晓    阅读次数:5948    发布时间:2017-02-24

在我童年濛风溶雨的记忆中,县城西边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莲花塘。

那时候,我们乡下人从深山老林来县城赶场要找一个住宿的地方非常不容易。我家在县城只有老北门车站一个远房的伯伯家,在县农业局的农场宿舍有一个远房的二外公家,他们家偶尔会成为我和父亲进城赶场时的归宿,或红白喜事走亲串戚的去处,也成为我一个小孩子在老家村庄里其他孩子面前的和自豪,我们一家走动的最多的是二外公家,他家隔莲花塘不远,在二外公家作客,我常陪着小舅舅和小姨们到塘边玩耍,只见池边耸立着几株参天古木,许多年后,我知道那些树木的名字叫周柏和洋槐,树下塘中池水清澈见底,春和景明的日子,但见锦鳞游泳,一缕缕荷花的芬芳沁人心脾。垂钓者心定神闲,偶有收获,喝彩阵阵,放风筝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小鸟啁啾呼朋引伴,好一派酷似乡村的景致!我们迷恋着倒映在水中的荷花、蓝天上飘飞的风筝,直到黄昏从树梢上暗下来,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长大后,我在旧志上读到清代大方诗人彭贤书吟咏莲花塘的诗句:曾否濂溪订夙因,名花名地最宜人。哪知此处多君子,不染淤泥不染尘。才知道曾经的莲花塘是一个高雅的去处,是一片远离俗世凡尘的净土,一股好奇之心驱使我去追寻她曾经的辉煌。

莲花塘初建于明朝年间,据《大定县志》记载,“莲花塘:在城西门外半里。水色清澄,植莲满堂,沼堤垂柳数株,绿丝萦拂,与波光相荡,夏秋之际,池花盛放,亭亭可爱。池心有阁,为游憩之所。塘外皆蔬园。游者至此涤尘远俗,大有幽逸之趣。”池心的那座阁叫观音阁,与观音阁对峙的是大雄殿。志书上记载,大雄殿“正殿五间,周缭以垣。”大方乡贤,原成都社科院正处级干部姜福远在他的回忆散文《大方—铭刻在童年记忆里的故乡》中写道:“罗汉堂,位于小西门外的莲花塘,那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主体建筑是座大佛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大佛两旁的十八罗汉比真人稍大,一个个慈眉善目的样子。就是那伸出长手摸月亮和撕开肚皮现出小菩萨的两尊罗汉,也不像我在别的寺院看到的那种令人生畏的模样。大佛殿前面,一方水池闪闪泛光,四周垂柳依依。池子中心建一凉亭,游人可经过石桥进入亭子休息赏景。每年初夏开始,满池荷花渐次开放,吸引游人驻足观赏,颇多清新优雅的情趣。”遗憾的是:铭刻在我记忆中的只有那一方诗意盎然的莲花塘,观音阁、大雄殿早已烟消云散。

许多年之后,昔日留在我记忆深处那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描写的清华园一般迷人的莲花塘中污水满池,鱼儿死于非命,曾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不翼而飞,莲花塘的面积一年一年变窄,仿佛素名门名媛沦落风尘般凄清,又如“居庙堂之高“的君王流落江湖般凄凉,一度游人如织的好去处变成臭气熏天的垃圾池……那是一抹痛心的记忆。

2010年,恢复重建莲花塘、观音阁、大雄殿,又在其下面新建一座奢香公园,两者连成一体,水木交融,鸟语花香,“波心皓月明无影,水面白云净有香。”“一水伏流来上界,万山抱雨入中华。”是莲花塘波心的观音阁上的两副对联。将上下两副对联衔接起来是一首绝妙的诗,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昔日的莲花塘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如今,当你走进莲花塘公园,清粼粼的池水倒映着蓝莹莹的天,盛开的荷花如略施粉黛的大家闺秀,宛如迎接心中的白马王子般恭候南来北往的游客。

凭栏远眺的游人,亭子中悠闲地拉着二胡的老人,广场上轻歌曼舞的女子,打着太极拳的翁妪,亭中长椅上闲聊的过客,树荫下窃窃私语的热恋中的男女,夜晚的音乐喷泉,围墙边提着精致画眉笼的老人,徜徉在花木之间的林荫道上的靓女,棋子砸的山响的象棋爱好者,广场周围的游乐园里孩子们“自助娱乐”,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奢香公园里喷泉水柱四射,形态各异,此起彼伏的迷人景观,令人心神向往,流连忘返。……这一切都在告诉你,莲花塘已经重塑昔日的辉煌,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风采。

周末,你抛却滚滚红尘中那些揪心的烦恼,携妻带子来到莲花塘边的走廊上或广场上,踱着悠闲的脚步,领略草木扶疏,观赏音乐喷泉……走着玩着要是累了,还可以随便找个石凳、木椅就地休憩……听着一位长者向你述说莲花塘的前世今生,你不得不惊叹于莲花塘几百年的历练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既有昭君出塞的悲壮,又有萧太后进宫的辉煌,你说你走进了一首诗的意境,走进了莲花塘百年的沧桑故事,不禁从心底涌起世事无常的感慨,感叹于莲花塘曾经曲高和寡的孤独寂寞,惊羡于她宠辱不惊的淡定。


【编辑: 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5087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