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乡坐落在一个叫二道坝的村庄,那是一个让我说不清道不明魂牵梦绕的地方。
村庄被山围住,山上布满了四季常青的树。就是这些树啊,给那些妄想永远遮挡人们的视线、阻住人们往外奔走的脚步甚至冰冷的大山染上了嫩绿的肌肤,予这个古老的村庄以暂存的希冀。山里,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流过。清风徐来,水波应声而和,仿佛若干年前梵阿玲上奏的名曲。夜晚,蛐蛐与蝈蝈热情的演奏,萤火虫却赶在一边凑热闹……此时此刻,这个叫二道坝的村庄多么像一个充满梦靥般的“山岛”,又似乎像一位温情的少女,诉说着永远说不完的心事。
2
村庄里住着一百来户人家。
和村庄以及子民们共同守护着这片热土地的当然要数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蜘蛛了。它们是这个“山岛”里的精灵,用勤劳和汗水诠释着这里的一切。
在善良的农家屋檐下、瓦楞上的石缝中,以及每一棵树的树杈与树杈之间,随时都可见到它们忙碌的身影,那是一种热火朝天的奋斗与付出,那是一种掷地有声的拼搏与呐喊!
在二道坝这样的村庄里,我曾多么感动于一只蜘蛛织网的情景:在那漆黑的夜晚抑或雨后的晴天,一只只仿佛精灵似的蜘蛛穿梭于村庄的每一个角落,用它们独有的方式建造着自己崭新的家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梦。那种顽强拼搏三代不衰的毅志与奋斗力,实在让人敬畏不已。
在故乡,我曾目睹了一只蜘蛛不分昼夜吐丝织网的场景,那种“织了又破、破了又织”的生活图景,着实有一种让人无法料想的质疑与悲剧,但蜘蛛却从不因悲剧而懊恼,也不会因为人们的质疑而茫然不知所措,尽管破天荒地被其他敌害侵占了便宜,甚至将它所建的美好家园一扫而空,它也依然伫立在那里,精灵般地用残存的身子守护着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然而,在这些“奋斗者”们的身上,却免不了血腥的屠杀与伤害。
细腰蜂是残忍的破坏者之一。它们往往在蜘蛛即将织完一张完美无比的大网,正准备睡上一个安稳觉,趁着因劳累而疲惫不堪的蜘蛛毫不提防时,三两只乘虚而来,嗡嗡地猛扑上去,一张硕大的蛛网被拉了下来,蜘蛛只好赶紧逃命,有时偶尔也会有幼小的蜘蛛来不及逃闪,被夹裹在自己编织的网中,活活地困死,这便是最可怕的情形之一。
而最可怕的情形之二却是那些顽皮的小孩,举着手中的竹棍,手一挥,便将整个蜘蛛网一扫而下,一只硕大的蜘蛛随之“啪”地落地,硬生生地砸在地上,瞬间奄奄一息。
另外,让蜘蛛伤不起的其实还有那些渺小得似乎不起眼的蛾子抑或蚊虫之类。它们虽然不是蜘蛛的致命天敌,甚至还会自投罗网地粘死在蜘蛛的网上,给蜘蛛当美餐,然而蜘蛛却仍然是伤不起的。要知道,它们每撞死一次,蜘蛛就得重新修理“家园”一次,撞死十次,蜘蛛就得将网修补十次,这种将蜘蛛折腾得颠沛流离的惨烈场面,又怎能让蜘蛛安然侥幸地生活?
然而,蜘蛛却不愧是个勤劳勇敢的家伙,它们终究会将那些破旧的网重归于完好,将生活的阳光谱写在一张完美的网上,不断地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那种多年来“织了又破、破了又织”坚韧不拔的形象与精神让人终究难以忘却。
在二道坝这个血浓于水的村庄,我甚至发现,村庄里的许多生物群似乎也有着蜘蛛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形象,在岁月的金字塔中,它们仿佛成了某处风景中守护田野的稻草人,随着时光的远去,仿佛正要被消融似的。而故土上的人们,他们勤劳勇敢、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图腾,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日升月落,在钉耙大锄中度过每一个响亮的日子,同那些精灵般的蜘蛛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汗水厮守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完美的梦。而梦似乎大得无边无际,为了让梦变得丰满而又真实,这些像蜘蛛一样的“精灵”正朝着远方的远方马不停蹄地奔驰……
而有时,我却在想,在奋斗与拼搏的这个历程上,人又何时超越了一只蜘蛛?
3
记忆中,村庄里的夏天,雨后夕阳的余晖总是挂在苍茫的大山尖上,彩虹从上空倒垂下来,映入暴涨两岸翻滚的河流之中,一种“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的磅礴气势顿时出现在天地之间,那是一抹雨后的夕阳留给村庄的最后一道披红戴绿似的美,将这个近乎于沉睡的村庄以及她的子民渐渐滑入漫长的夜。
而此时,从夏雨蒸发后凉得冒气的小屋里跑出来看热闹的人们往往要兴奋好一阵子,他们带上“武器”,幺幺约约的一群站在暴涨的河岸上,伸长手臂不停地“抢劫”着洪水所带来的一棵湿木或是一个玉米棒什么的,那种高涨的情绪如同暴涨的河水漫过两岸,乐啊——笑啊——直到梦想破灭在黑色的夜里。
夜幕时分,夕阳逐渐隐去了最后一丝光明,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挤进了自家的小屋,围着呼呼燃烧的火塘,老爷们烤起了香喷喷的茶,嘴里飞出婉转悠扬的曲声,姑娘手上托着精细的针线活儿,白嫩的脸蛋上堆满了迷人的笑容,而西面的山腰上,不知从谁家的茅屋里飞出了刘三姐与秀才的歌声……
这一切的一切,使这个古老的村庄沸腾了而又宁静,宁静了而又沸腾……
二道坝, 这个天然的“山岛”,我古老的故乡,若干年后,你是否还会再现你原始的风貌与美丽!
4
在故乡,我敬畏的远不止一只蜘蛛、一群人,还有那些长在乱石缝中、荒坡上的野草与杂木。
当北风呼呼地刮过,满山的荆棘丛木成片衰败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些荒凉的山坡上、乱石缝中偶尔还有一两株或是一两丛青葱的野草与杂木,它们面对寒冬的肃杀,还依然保持着充满生机的活力,它们虽然比不上肥沃土壤中的参天大树那样让人景仰,也不如那些被主人供养在院中天姿娇贵的草木,但它们却可以在面目全非的乱石缝中成长,可以在光秃秃的风化石上繁衍;它们有时被落荒的顽石碾压,有时被无情的野火燃烧,有时被厚重的泥土掩埋,但它们从不低头、从不吭声,依旧心平气和地顽强生长;它们看起来是那样微乎其微,却从不自暴自弃,面对复杂恶劣的环境,它们并不妥协,在庞杂繁乱的荆棘丛中自力更生,生长得出奇地好……
在二道坝,山很青,水更绿。然而那些荒坡上的杂草与丛木并没有让人们给忘弃。冬天,人们将高大挺拔的黄松留下,将田间地头的丛木劈下燃起家里温暖的灶膛,将乱石缝中青绿的野草卷回家中供给牛羊。
而那些长在悬崖上的野草大多是充满血性的,不论风雪交加、骤雨暴风,它们依旧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它们之中,偶尔还会伴有一两株开得红艳艳的野花,出奇的艳,出奇的美,仿佛一种奇葩的真理孕育在痛苦之中。
原来,在故乡,这些血性的荒草与杂木共同演绎了一种天堂式的美。在那里,鲜花与杂草丛生,真理和苦难同在。
5
哦,故乡,我突然想起那条泥泞不堪的路了。
那是一条我打小赤脚走过的路。我不知道路是何年何月修的,我只知道它比我的年龄大,当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孩从它上面屁颠屁颠地走过时,它就已经是一条真正的路了。可它的面貌十分难堪,像一条散了架的横尸躺进村庄,随着马牛羊的走过,破烂不堪的道路给人们留下不少记忆与伤痕。
我八岁那年,撩起裤脚一路奔驰在这条两米多宽的泥路上,昏昏戳戳地走进了学校、走向了远方,不知不觉竟走了二十多年的时光。二十多年过去了,它几乎还保持着原风原貌,“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这是它再真实不过的写照。
这么多年过去了,迟来的阳光终于照进了村庄。去年,在烟草公司的援助下,一条通组的铺沙路终于挺进了村庄,村里的人们便通过刚修好的路运粮运煤,告别过去人背马驼的局面,一下子拓宽了致富路子,人们的生活也在蒸蒸日上,奔进了小康,奔向了幸福。
突然间觉得,在二道坝,人们是多么需要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
6
故乡的地很广,人们盼路宽;
故乡的山很青,人们盼发展!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