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活动推荐、评选活动中,我的家庭经乾红居委会、碧海社区、观山湖区、贵阳市、贵州省等有关部门层层推荐和筛选,最终受评并喜获表彰。
本届活动全国共有959个家庭获得表彰,其中贵州省26个家庭,贵阳市有8个家庭,观山湖区有2家。
这是对读书人、藏书人给予的最高荣誉和褒扬,也是对我的家庭几代人长年以来崇尚读书、继世耕读优良传统的鼓励和鞭策。
全国“书香之家”表彰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全民阅读的参与性、互动性、积极性,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建设“书香中国”。
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重在吸引基层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宣传优秀的“书香之家”典型,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实实在在培养全民读书风尚。
我们知道,弘扬文化并继承下来、传播下去,是对个人、社会及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长久大益。
文化是所应固有而永久的标志,一个没有文化标志的国家、单位和家庭及个人,便是一潭死水。
通过“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的开展,在全国树立了一批“书香之家”典型,他们有的家庭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有的家庭爱书惜书、藏书万卷;有的家庭成员身残志坚,通过阅读实现人生价值;有的家庭虽然家境贫困,但是靠刻苦读书而改变命运;有的家庭几代同堂共同读书,美名远扬;有的家庭积极投身阅读推广,传播书香。
通过 “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开展,旨在让人们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作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们表示敬意。
国家弘扬读书活动、提倡全民阅读,正是在提出国家复兴大略的基础上的必然趋势。
复兴靠借鉴,借鉴靠继承,文化靠传播。
典籍是记载,书籍是载体,读书是汲取。
离开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一个再灿烂辉煌的国度也将销声匿迹;离开了古训家传的延续及宗传,一个再万代千秋的家族也将沉溺无色;离开了始终不移的修养与矜持,一个再才华横溢的个人也将是昙花一现。
回想起我的家庭成员以及身边的朋友,无不是以读书为嗜好、靠知识进步为荣。
年愈八旬的父母亲二十多年前退休后即参加安顺市老年协会的老年大学学习至今,师从安顺著名的文化名人邓克贤、王在卉等先生。多次参与全国各类书画征稿、在安顺市诗词楹联协会所办《安顺诗刊》等刊物刊登、在贵州省地矿局内部刊物《杜鹃花》、《贵州地矿报》登载诗词、楹联及绘画、摄影作品并多次获奖。
作为我这一代,利用业余时间对诗词散文、演讲稿、摄影有所偏爱,尤其是对赵朴初老先生的汉俳(诗词中的一种短歌)较为深究。各类作品分别在《贵州作家网》、贵州省地矿局内部报刊、国土资源部《国土作家》网页以及自建新浪博客、本单位内部刊物《实验纵横》及内部网页和全国各类微信平台等媒介上刊载,并任单位内刊主编。
我的下一代,独生女儿在大学时就参与了上海财大学生会刊物《春华秋实》的文学部编辑,因读书而带来的收获颇丰。
通过读书、藏书,全家三代人在文学、书法、绘画及摄影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文化氛围和亲身实践。
通过读书、藏书,深深感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博古通今才为妙。切实地对工作、生活以及个人情操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单位、对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真正地弘扬了正能量,锻炼了自己的文化功底,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发扬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优良习惯。
全家人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购书、读书、观书画、看影邮展,深入野外采风,至今无一人对麻将、扑克牌等博弈之类的有所兴趣。
作为爱好读书、藏书的家庭,切实感到对金钱的遗留不是遗产,对文化的遗留才是真正的遗产。因此整个家庭在读书之余,好好地保管书籍、珍爱书籍。视书籍为珍宝,以文化为继承,真正地把书籍作为超乎于物质财富的最大的精神财富。书籍如药、能够医治心灵的疾创;书籍如博物馆、能涵盖家族的最精华、最典籍的精神财富。
回望现世,无论城镇、无论乡村,到处可闻的不是读书声而是吧间的舞乐声、会所的麻将声、酒肆的酗酒猜拳声、市井的喧闹叫卖声。
一个仅靠物质满足而弃之知识积累和继承的精神蓄积的民族是将要崛起的民族吗?中国梦的实现缘何谈起?
有人说现在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读书。大家都抱怨八小时之内忙于工作、上课、生活,无暇顾及读书,那么八小时之外及国家给与公民享受的公休假又在忙什么呢?人们环顾于大街小巷越开越多的餐饮娱乐、棋牌会所;人们谋划在天南海北的旅游消遣、购物消费;人们留恋于冗长无味的韩剧、宫廷戏;人们迷恋于把玩枪声震撼、刀光血影的3D游戏。
有人问业余时间的人们是怎样度过?公务员忙于关系应酬,商人忙于赚钱发财,教师忙于补课挣钱;学生忙于复习考试;市民忙于茶酒娱乐;工人忙于做工养家,农民忙于种田糊口。看来,真正有闲暇时间读书的人真的不多了,且不言更为高尚的藏书良习了。用现今最时髦的话扪心自问:读书的时间都哪儿去啦?!
读书不多,藏书又如何?有人说互联网发展迅速,没必要藏书。国民每年买书的开销占总资金投入比例不近0.5%甚至更为偏少。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舍弃了精神财富——知识这一块的储备,而偏重于物质财富——吃穿住行的积累。上网的时间大大超过读书时间,虽然网上一样可以看书。但真正的好书是不适宜于在网上阅读的,真正的好书是需要慢慢品味的,是需要如获珍宝似地来收藏的。
图书馆对热爱读书的人的感情是无法言说的,这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说:“如果你在图书馆待上一天,不管这座图书馆有多小,当你面对着人类积累下来的无穷智慧,你的心中只会满怀敬畏,甚至会夹杂着淡淡的因缺失而带来的悲哀。”昔日毛姆如此说,当今读者奈若何?!
人们总觉得读书最好在书店、图书馆,但现在的城市愈来愈现代化,图书馆却愈来愈破旧、愈来愈少了。商厦、银行、酒店挤占了书店、图书馆应有的地盘。原来痴情于书店经营的老板纷纷倒闭;原来厂矿单位、街道社区、县市省级均有所存的图书馆也成了孤灯鬼影而苟延残喘存在着;繁华与喧嚣的城镇严重地掩盖了安静文雅的书屋,读者又到哪里去寻觅他那心中的读书静地呢?!
弗·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正因如此,所有发达国家不论高层还是平民,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俄国人酷爱读书举世闻名,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在专心捧读。并且,这些捧读者手中读的都是大部头的托翁、陀翁等苏俄大家的名著。
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在日本的新干线(高铁)、电车、巴士上或是候车暇余空间,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着便于携带而只有巴掌大小的袖珍口袋书。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持卡人数仍高达1.48亿之多,每两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持有读者证。据统计,美国国民去公共图书馆的人次数是观看足球、篮球、棒球、曲棍球合计总人次数的5倍多。
但是在我国,除了几个大城市偶尔搞些读书活动外,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平淡中度过。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走高,中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有读书、藏书习惯的人仅占1%,有近半国人基本不读书、不藏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了,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与崇尚儒道的泱泱大国悠久文化传统大相径庭的。
继央视《汉字大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诗词大会》相继“走红”之后,2017年开始央视又开辟了《阅读者》专题节目,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的又一个传播中国文化、弘扬精华典籍的有力举措。《朗读者》力求让喧嚣忙碌的现代人在“悦读”经典中,感受美好与诗意和情怀。
这几个大会,再一次地明示与我们:读书、读好书、用好书,是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的手段。
《见字如面》开播啦!以后或许还将有《书诗画印大会》、《青铜润玉大会》等等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经典的类似栏目的出现,读者如嗜、阅者若渴,继承和发扬便成为了当今中国文化传播的主题。
要引导人们自觉地读书、藏书,并养成读书、藏书的良好习惯。读书不仅仅能提高个人修养和健全人格,而应是全面提高整个民族思想文化修养的大事。为了我们自己的人格完善,更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读那么几页书吧!哪怕是仅仅几行的墨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风体现国风,愿天下所有家庭都拥有读书的家风,真正实现全民阅读,使之成为我们的国风,助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富强昌盛!
【编辑:文韵】
世界读书日应为每年的4月23日,特此更正,请读者见谅,谢谢。 路广照附言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