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遥远的小镇,遥远的外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惠    阅读次数:6516    发布时间:2017-03-26

    梦里梦外,总忆起渝西江边的一座小镇——白沙镇。那里住着我的外婆,那里有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每隔三两年,春节前后,母亲总要带着我们姐弟三人从贵州出发到遥远的白沙镇探望外婆。伴随着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在摇晃的硬座车厢中颠簸一昼夜。到站时,往往是一大清早,天还未大亮。从气味浑浊的车厢下到外面的站台上,四周空气凛冽,母亲背着大包行李带着三个孩子,在江边的渡口买了船票,与密密麻麻的人群站成一队在水汽弥漫的江边等候上船,及到了船上,找到坐位或直接在行李上坐下,在渡轮发动机突突的声响中,随着流淌的江水缓缓渡向对岸的白沙镇。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久久地兴奋地眺望对岸错落有致的树木和房屋,想着即将见到久别的外婆时,内心里充满了喜悦,长途跋涉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尽。冬天,江面不高,渡轮靠岸后,与母亲一起随着人流走过架在河滩里的长木板,便是朝天嘴码头长长的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镇里。上高高的台阶对小孩子来说是挺费力的,好不容易爬完码头的石阶,再抬头望去,外婆家还在半山腰上,远远就能看见外婆早已等候在门口……

  外婆家的门前有一条青石板路连着白沙镇的街道。很小的白沙镇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似乎很大很大。白沙镇是座狭长的墟镇,背靠大旗山,沿江而建。大大小小的房屋散落在街道两旁。家境稍好的人家是两层带阁楼的纯木房子,穷困些的则是要混着竹摺子搭成。临街的人家会将房子既用来住家又当作门面,做一些买卖,有布店、小吃店和理发店,面积大一些的会开成酒馆、茶馆,还有旅馆。因白沙镇依山临江,镇里的街巷就沿着山势和江岸高高低低地交错着,宽的街道能同时容四五个人并排走,窄的巷子只能走两个人。当时镇里三天赶一次集。开集时,镇上有几条街巷是约定专门用来卖鸡蛋、蔬菜等农产品及其他货品的。有时附近的农民也会赶着猪、挑来自家种的菜到河滩里卖。

  长江每年端午节前后开始涨龙舟水,直到十月才退落。涨水时,江水会淹没镇里低处的房子。据母亲说,每年外公和外婆都会在江水退潮后,用木头和竹摺子在河滩上搭起一间临时的棚子,卖瓦盆、瓦缸和瓦罐之类的货品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不知道何故,小时候的我有一些惧怕外婆,可能是因为母亲说过外婆很厉害。母亲十三岁时,外公病世。外公过逝后,外婆继续打理外公身前的营生,独自带大四个孩子。她没有读过书,但脑子很好使,尤其是算账能力很强。别人在挑选要买的物件时,她已在心里一边默算,等别人挑完时,她就即时报出价来,且不会出错。外婆的精明能干与泼辣使得周围的人不敢欺负她,也使她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

  曾听母亲说过,当我两三岁时,非常粘母亲,不肯一个人玩,一放下地就哭,母亲无奈,只好每天在我醒着时,就将我背在背上。后来母亲回到外婆家时,依然这样带我。外婆对母亲说,你这样带她,怎样做事呢?于是叫母亲把我放下,放在一个大木盆里。我自然是大哭,外婆将母亲赶走,母亲不放心悄悄躲在外面偷看我,我先是哭了好一阵,见没人理睬,就自己玩起身边的玩具来了。自此以后,我也就学会一个人玩,不是特别粘母亲了。当然对于这件事,其实我是没有印象,全是听母亲后来对我说的。只是我想,也许自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朦胧中产生对外婆的畏惧,觉得她竟然将母亲从我身边赶走了。

  那时的外婆腰背挺直,腿脚利落,与母亲说着重庆的方言。外婆的其他三个子女,我的两个舅舅和三姨都在外婆的身边,只有母亲一人随着父亲去了黔西大山里的一间兵工厂工作。从此,外婆最牵挂的人就是这个远嫁的女儿。那时外婆白天忙生计和家务,晚上就一针一线地做小孩的布鞋,因为不知道我们这几个不在身边的孩子长得多高脚多大了,她就会大小不同尺码的鞋各做一些,以便母亲选用。

  我和姐姐、弟弟没有在外婆的身边长大,自然没有在她膝边的那些表妹、表弟亲近外婆。但外婆、舅舅和三姨待我们十分耐心周到。每次母亲带我们回家时,外婆、舅舅和三姨就买上当地的土特产——米花糖、花生等等给我们吃或是带回家。当兵的三姨父高大魁梧,他常带着他的女儿和我们姐弟三个到江边捡鹅卵石。江边有各种各样的石头,经过江水天长日久的冲刷打磨,变得光滑柔润,有些还微微透明,有着各种颜色和浅浅的细纹。我们在河边捡石头常常一捡就是几个小时,姨父也耐心地陪着。等我们要回贵州时,收集的石头已经大大小小一堆了。母亲只准我们挑选一些特别喜欢的带回家,不然行李就重得不行了。

  外婆家堂屋有一个小瓦罐放在柜子里,里面装着一种花生糖,外面白白的裹着一层糖霜,里面是香脆可口的花生,外婆常常从里面取出一些给我们吃。当我们在镇上玩累了,跑得一头汗回家时,见外婆不在,就偷偷将小手伸进罐里取一些出来,且每次都不敢拿太多,担心被外婆发现了会生气。但似乎外婆一直没发现,也一直没有为此训过我们。直到长大后,才知道那些花生糖是外婆专门为我们买来的。

  清爽的江风,长长的汽笛声,令人崇敬的外婆,脆生香甜的花生糖,便是我对美丽的白沙镇的记忆。哦!遥远的小镇,遥远的外婆……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5108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