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小小的故乡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惠    阅读次数:6054    发布时间:2017-03-26

我的故乡在黔西的一座大山里,有一间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故乡一直以一种梦幻和温暖的形式存在于我记忆的深处,依然是幼年时的样子。

记忆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就是家。推开尘封的记忆向里窥看,便是我曾栖息过的地方。总在回望过往时轻轻推开儿时居住过的房间的窗户,从窗口向外望去,眼前呈现的是纵横交错的小径,或通向目力所及的屋后的石山,或通往山下母亲的菜园及附近的农家。

从家里的楼梯上下来有一块稍微宽敞的平地,上面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水泥杆,周末时厂里专门在水泥杆的铁架上摆放一台黑白电视机,播放电视节目。晚上厂里的男女老少会搬出小板凳坐在空地上一边纳凉一边观看节目。平时的晚上,这块平地就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场所了。孩子们在剪刀石头布的猜拳中一决输赢,输了的孩子就把胳膊肘抬起挡在眼前趴在水泥杆上,大声倒数到二十,其他的孩子就尽快找地方躲藏。有时我们也在这里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着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儿时的我们从未想过歌词的含义,只在意脚步跳动时的那份快乐。

故乡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风景。春天满山的桃花、梨花、山茶花,夏天是满眼的麦浪,秋天收割后矮矮的稻桩,冬天冻得硬硬的泥土和悄然开放的腊梅花。在这里度过一季又一季,我从幼稚的小女孩长成青涩的少女……在故乡生活了十八年,这里的每个拐角、山坡、石头、山洞、小河、拱桥我都触摸过、驻足过。在晨光的熹微中,每个角落都静静地停驻在一些记忆的瞬间里,因而一直觉得故乡很大,大得可以容纳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大得可以容下自己与父母姐弟一起生活十八年的岁月。

承载过我儿时欢乐和记忆的工厂早已在二十多年前迁走了,原来的厂房和家属楼都被闲置着,但我仍时常想念那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大约五年前,我终于如愿回到了故乡的小厂旧址。沿着熟悉的小路,一直向家的方向走去,曾住的房子依然屹立在那儿,只是外形已经残损,露出破败的砖墙。走上楼梯,经过锈迹斑驳的楼道,探首向屋里张望,里间是我与姐姐的卧室,外间是弟弟的,隔壁的一间是父母的,还有用楼道搭成的小小的厨房,现已由附近的农户围做了养鸡的房子。

下楼时,想起曾在一个雪天的早晨在这楼梯上踯踌,远远地望着那个让我心动的少年从对面的小路上走来。曾经游戏的空地如今已长满了荒草。曾经清澈的小河也变成细细的浅流,河道似乎也没有儿时那样宽阔了。

在记忆中,从家里通向工厂的道路两旁都是高大的梧桐树。夏夜时,我曾与姐姐在皎洁的月光下散步,听着风吹过时梧桐花从树上掉落在地面的清响。而今,路边已经没有一棵梧桐树,听说是迁厂时也一并迁走了。不知道它们在被连根拔起时,会不会疼痛?不知道它们在脱离这块长久生长的土地后,在遥远的另一块土地上是否依然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儿时记忆中很大的故乡,二十多分钟内竟然走完了。那个瞬间,忽然感到故乡变得很小,小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长长的岁月,并在这岁月里感受到生命的成长与丰富。或者,是不是当我小的时候,小小的身子,小小的脚步,在丈量脚下的土地时需要更多的时间,而现在长大成人,又在外漂泊多年,再回故乡时,度量的不再是脚上的尺寸,而是心里与眼里的尺寸,所以故乡一下变小了,小得像个微缩的模型。尽管如此,我的记忆还留在从前。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508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