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之阔绰,千丝万缕之计较。话题说大,又岂能一手掌握之豪放不羁;话题细分,又如何探问究竟之抽丝剥茧。
再看,你就是个傻B!
此刻的你是否感受到神经的抽动?你的目光是否会为此多停留一刻,如果是,那就达到我的目的了。虽语出不雅,但却透析人性,在这样的版面有如此的字眼,你是否会吃惊,而你多停留的那一刻是为其新鲜感挑逗了你的神经还是你习以为常的阅读态度?而当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是否就形成了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同时反放射出思维的跳跃,犹如酷似死水荡起涟漪,这时我称它为“间歇性思维休眠”至少证明你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被习惯的态度所泯灭……
智之不惑,惑之不钝,钝之不前,前之再智。
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
能之不傲,傲之不现,现之不散,散之促能。
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
智慧与能力合称智能,又可分别用“智商”和“能商”来描述其在个体中发挥智能的程度,“情商”可以调整智商和能商的正确发挥,或控制二者恰到好处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我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代言了聪明与自作聪明,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无论对方是谁,他总是控制不住想要分析对方的思想,即使别人仅仅只是说句话,他都会思考别人下一句话会说什么或者别人说这句话的意图何在。从现实观来说,他的这种习惯没什么坏处,可最致命的却是他一定要把他的想法或是他所猜测出来的东西得意的告知对方,而此时对方又会有怎样的反应,我预计了两种结果,一种是他确实猜对了,而对方在知晓之余首先是肯定他的思维敏捷,然而也会在潜意识里对她产生防范心理,从此对他敬而远之,设想在这样一种人面前,我们都成了透明的,没有隐私可言,如此袒露,又会有谁愿意呢?抑或有这样的人愿意让别人猜出内心,也不排除是别有用心,有些话自己不愿意说,而只需引个头,自然就有人代劳,因此存在被利用的隐患。第二种就是他猜错了,既然都是错的,他还强出头自作聪明的说出来,难免会让人觉得反感,一开始就让人被一个坏的定义先入为主。这个例子客观的阐述了人们的控制系统-----大脑的神经反射。
当你已经看到这里时,是否已经忘了上面那句不文雅的话,思维的跳跃性也随之体现。
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末梢神经,周围神经的纤维终未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中所形成的特有结构。按其功能,神经末梢可分为两类:即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我将“智能”用末梢神经的功能体现,即:感觉神经末梢为“智”的牵动性选择,它能感受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运动神经末梢为“能”的带动性发挥,它把中枢神经的命令传达到各部组织,主管各器官的感觉与运动。
现代性企业提倡培养智能型员工,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如何培养以及从何入手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企业的领导们是否够了解你们的员工,在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之后又是否能真实的体现员工的顾虑与需求,堂而皇之的政治手段又将如何去平衡不平衡。员工的末梢神经将如何调配达到智能的强有力体现,我们深思……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