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推荐 >> 正文

印象云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庞锋    阅读次数:15001    发布时间:2013-12-08

常常回忆起在云南的那些日子,回忆像犁,渐渐发现在我的世界里,已垦出一片走不出去的田畴。这是多么难以言状的情节!我的文字便是对这块土地最深切的应答!
  ——题记
  
  2012年国庆长假,我们终于来到这“东方日内瓦”领略了云南浪漫秀丽的风姿倩影。我们是初次入滇,选择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条线路,来后才知这里的每个景点距离相对都比较遥远,坐车动辄就要十几个小时,我们怕行程受到影响,次日清晨便直奔昆明西部客运站乘车去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想去趟泸沽湖,折回再看看昆明。
  
  大理民居
  
  来到大理这个地方不能不提苍山洱海,但我对大理的民居似乎更感兴趣。
  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因其山色苍翠或鹫鸟栖居而得名。苍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山上云烟氤氲,变化多姿,山中泉水四季叮咚悦耳,清澈甘甜,绵延山谷中的潺潺溪泉汇集在一起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洱海了。洱海,名谓海,实则是一个天然淡水湖,状因形狭长似耳,故名洱海。洱海是大理人心中的母亲湖,她就像一颗湛蓝的明珠紧紧镶嵌在大理城边,瑰丽多姿。在旅游车路过之时,只见两岸青山簇拥,深情守望,水天一色,相映成趣。沿着公路一直向上,可以看见洱海的源头,清晰可见的湖面上,大片蔓藤似的水草青郁肥美,漂浮在水面上一片片葱翠,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草甸,我甚至已经闻到了洱海湖水的味道。苍山逶迤,洱海蜿蜒,一色的青瓦白墙,一色的飞檐斗拱,一色的雕梁画栋…..清新淡雅、锺灵毓秀、意蕴深邃的水墨画卷一路展开来,让人从心底涌出想近距离触摸的冲动。
  难怪李清照会说“山光水色惹人亲,说不尽,无限好”。
  这里的民居一般都是坐西向东,依山傍水。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这里的民居实际上是一种以白色为基调的建筑风格,“粉墙画壁”是它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各种色彩、图案相间的装饰带,清新雅致。你还会发现,白族的所有建筑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木雕做工精细,刀法圆熟,游刃有余,衔接处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缝隙。众所周知,大理是出好石材的地方,大理的石雕更是一绝,或山水、或花鸟、或动物、或城郭连云、或青山隐隐……一切都在似像非像之间,要的就是那份浑然天成的效果。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我看过北京的四合院,到过山西的民居,与其它地方的民居相比,我更喜欢大理的白族民居,它是趋向于一种纯朴之美,一种飘逸之美,一种隐忍之美。它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人民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我时常在想,在这样一个风花雪月、山光水色之地,如果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住宅”,实在是一种福分,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汽车在洱海边的公路上疾驰,我用相机记录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景色,那是一幅幅极具地方风情的水墨画呀,山色如黛,袅袅云烟,粉墙黛瓦,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古朴自然,有如陈酿老酒一般,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如果真要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眼中的大理民居,我会选择:古朴,雅致,大气。
  
  印象丽江
  
  公路时而如缠着山脉的腰带,时而沿着河流峡谷直线而上。远处十几个大大的风车慢悠悠地转着,山峦次第隐约,这里的天空除了静,就是蓝,白云慵懒的漂浮着。车窗外的阳光格外强烈,群山环绕着我们的车,在这里一动不动,堵车让人心里一直烦躁不安,山里弥漫着汽车的尾气,人们似乎已经对此沉默了,群山之巅,水也没了,吃的东西更是没有,感觉天也灰了,呼吸更急促了。从大理出来有110公里的路一直堵到丽江机场高速,近五个小时,抵达丽江古城时已是10月4日凌晨两点钟了。
  我们到达时,整个丽江古城酒店、客栈爆满,连KTV、网吧、沐足中心都住满了人。我们在丽江古城门口的肯德基店吃了个夜宵,打算在二楼餐厅捱到天亮,上去才知道,里面全是滞留的游客,让人哭笑不得。还好这家店是24小时营业,上面的游客也挺好的,秩序井然。我们洗漱后仍无睡意,便与旁边的几个朋友聊了起来,其中有个网名叫“china”的沈阳女孩与我们分享了她去香格里拉的美好感受,建议我们一定要去看看。时间在愉快的氛围中过得飞快,胸臆间有种清新和幸福的味道,在这里有个能说上话的朋友,感觉真好。
  不知何时起,我们顿生困意,睡了。醒起时,China已经乘车去丽江火车站去昆明了。天蒙蒙亮,秋风萧瑟,我们黯然收拾起行李下楼,梦里还是来丽江堵车时的零碎记忆。
  这就是传说中的丽江么?
  阳光穿透云层,肆无忌惮地投在人们的脸上身上,在光滑透亮的石板上拉长了身影,薄雾似未散尽,老远就听见卖饵丝的吆喝声。一进古城,就被古城那一片欢乐的气氛感染,忘记了疲惫,和人们一起融入这片欢乐的海洋。我们仿佛循着茶马古道上淡淡的古滇茶香走进了丽江古城,走进了纳西,走进了高原古老的历史画卷。
  站在古城大水车前的石桥上,眼望头顶那一层层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依山傍水,错落别致。屋檐桥下,流水潺潺,水质清冽透彻,迂回萦绕。铺着五色石板的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两岸纤纤垂柳,濡染着古城的素雅娴静。不远处玉龙雪山披着皑皑白雪,雍容端庄。“小桥、流水、人家、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境扑面而来。
  这就是丽江,一个充满了阳光和诗意的名字。
  妻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很喜欢。她说:“你走在丽江古城的街道上,人永远会输给街边那些盛开的花儿,因为花朵灿烂得无拘无束。”
  你读懂它了吗?
  来这里一天两天或许难以走进它,或许我们的心还不够沉静,心静就可倾听它的言语。丽江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古雅的地方,这里的街道虽然都不宽,但在青石板的掩映下却拓展出了历史的宽度,沁润出千百年斑斓如画的古城文化;丽江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古雅的地方,它已经成为纳西人最珍贵最美丽的岁月书签了,这里有着古老而神秘的东巴文化。
  迎着朝阳还在沉睡的街上漫步,刹那间忘却了一切烦恼。整座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再由三条主要街道由里向外辐射延伸组成。所有的街道皆由天然的五色石板铺就,一切都如在石罅间流淌的岁月般古朴、清新、自然。城内小巷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淙淙流水循巷迂转,亦步亦趋。街边店铺林立,民居错落,间隔相杂,人声鼎沸。倘佯于这里的幽街小巷,街上精致的民族服饰相当漂亮,很多女人披着新买的披肩左顾右盼,首饰银器璀璨夺目,玉石玛瑙随处可见,耳边不时传来店家悠扬顿挫的吆喝声,远处纳西人牵马走过石桥,传来马儿的铃铛声,马背上游客的脸上泛着幸福的霞光,这繁华的街市令人回味着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与辉煌!
  我和妻子伫立石桥之上,听见树叶在秋阳里窃窃私语着,风儿在枝头聆听着过往,我喜欢这里的秋天,喜欢窗棂上那柔软的时光,喜欢纳西女人嘴角上扬的微笑……
  让我驻足不前的是一家唱碟、鼓乐店,店家是个女孩,皮肤白净,不像是当地人,但见她秀发垂肩,紧闭双唇,眯笑着眼,手法娴熟地拍打着轻盈的手鼓,我怔怔地看着她好久。
  阿兰.雅各布斯在《伟大的街道》中写道,最好的街道既是令人欢欣的,又是实际可用的。它们充满趣味,并且向所有的人开放,它们包容陌生人的相逢,也包容着熟人间的偶遇。我在想,丽江古城不就是这样的街道吗?它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认识的,陌生的,或匆匆离去,或稍作停留,或驻足守望,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相逢如歌,如弥漫于午后的山花,清新淡雅,楚楚动人。在这里,你可以遮荫涤尘,拥有一方心灵的清塘,带来一片真诚的宁静。如果你到了丽江,就会相信,这绝对不是传说。
  中午的阳光白得令人刺眼。妻子想买一顶帽子。
  就在那条街上,我看见有一眼露天山泉井,很多人围观在哪儿。
  一口喝下去,甘甜沁肺。
  “这里的水真甜啦!真是原汁原味的矿泉水!”周围的游客连连赞道。
  这养育了质朴纳西人的水,在他们的心目里奉若神灵。在丽江,水是这座古城的灵魂,它宛如流动的乐谱,绕街过巷穿城而过。你徜徉街头,随时都会有水的陪伴,它为你淙淙欢唱,河畔点缀赤杨绿柳,使人疑似在江南水乡,碧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方向婀娜多姿,这水太清,忍不住,伸手抓上一把,一丝丝清凉沁入心扉。真想呆在这里,不走了,在这里过一份纯真、自然、世外桃源似的生活。
  我和妻子在临街的一家四川黄豆面馆前落座,在河边的桂花树下、舒服的藤椅上,耳畔充斥着潺潺的水声,在白驹过隙的瞬间,用心灵感受着这流淌在石罅间的岁月,感受刻在生命里的那份沧桑。
  来到丽江,你就很容易置身于雪山、蓝天、白云、流水、花香的环境中,捧一本书,一杯香茶,任时光静静地在指尖流淌……当一米阳光穿透您的肌肤,融入你的血液的那一瞬间,你真的会醉了。这里的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石桥上,花树下,幽巷里,触目皆成画。在这里,总有一种景致令你赞叹,总有一种风情令你着迷,总有一份难得的悠闲与自在等着你。也许,你会莫名的感动,会有自私的想法,想把这一切全都收入囊中,独自欣赏。
  丽江是需要慢慢去体会的一个地方,也许你一天就能转完,也许一个月也不够。走累了。可以去品尝丽江当地的风味饮食,譬如过桥米线、野生菌、烧豆腐、洱丝洱块、竹筒饭、烧竹笋等等。过桥米线是当地的一道名吃,很不错。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吃法很是讲究,米线基本上一样,它贵就贵在汤好,煨好的鸡汤料理,名不虚传。一般而言,在丽江吃过桥米线大约从15元,20元一碗起,一直卖到200元之外。如果不亲眼目睹,简直是难以相信。米线是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丽江的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口感极佳。米线烹调的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单大锅米线就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等。
  吃罢饭,抬头望见店里关于过桥米线的介绍:相传滇南蒙自有位秀才,为了躲避迎来送往之应酬,独居于南湖中一小岛攻读诗书。他的妻子每天为他送饭,总是在送到时饭菜都凉了。一天,她提了一罐鸡汤送去,揭开一看,还热乎乎的,原来是汤面一层厚厚的鸡油保住了汤的温度。她由此受到启发,常用鸡汤烫米线给丈夫吃。在妻子的细心照顾和鼓励下,丈夫终于考上了状元,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位贤惠的妻子送米线时都要经过一座小桥,这种米线就被称为“过桥米线”了。
  久居广东,街上所谓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不敢跟这里相比较,口感逊色多了,吃过桥米线还是云南当地的好吃,正宗,真地道!我想,一种绝美的吃食里面蕴含着当地很深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有它的精髓在里头,只有在当地才能够领略到。对于初到云南的朋友来说,不妨亲自去品尝一下。
  不觉间,高原上的太阳早早滑过了地平线,华灯初上,一排排大红灯笼不停地挑动着游客高涨的热情。丽江,是年轻人的城,是“艳遇之城”,恋爱者,失恋者,恩爱者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慰藉。难怪人家都说到了丽江古城,如果不去这里的酒吧和咖啡馆算是白来一回丽江了。这里的酒吧大都依水而建,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酒吧,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音乐。丽江的夜,是柔情的,也是浪漫的,我们很享受这美丽的柔软时光。坐在木桥边,静听着纳西古乐,夜色中的丽江仿佛才睡醒的少女,睁着睡意惺忪的眼睛,举手投足间透着万种风情。酒吧里的歌声,由远而近,让你忍不住也想走进去,坐在酒吧软软的藤椅上,点上一杯香浓的摩卡。在这里,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也不需要知道你从哪里来,相遇就好。妻子的一首《城里的月光》让我发呆于闲雅舒适的咖啡香里,迷失在这柔软的时光里,不愿醒来。来到丽江,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恬美,原来生命可以如此豁达。来丽江之前,我们怀着梦想而来,从昆明出发,各自背负行囊,在丽江的街上一转眼回眸间突然相遇,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好象初初的相遇。
  张小娴说,“曾经的相逢深省着如今的重逢”。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蓦然回首的刹那,遇到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人,人生若只如初见。相信有一天,你也会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因为在丽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遇或者不遇,只要你喜欢,那总是好的。
  在没来云南之前,最向往的便是一睹玉龙雪山的真正风采,但终未成行,只是在去香格里拉的滇藏公路上远远地望着那座我向往已久的雪峰,心里有点莫名的紧张。玉龙雪山巍巍的矗在那儿,仿若高大的天神,心中的敬畏油然而生,山顶云雾缭绕变幻,就像一位圣洁的仙女,临风玉立,衣袂飘然,不时撩起面纱,风情万种。闭了眼,恍若一梦千年,我感觉自己的灵魂飞上了玉龙雪山,我的身体,融进了玉龙雪山。
  
  天堂,香格里拉


  这次给我们带队的导游叫卓玛,她一路欢快的歌声和风趣而详尽的讲解,消除了我们旅途的疲劳和不安。开车的司机叫扎西,车技非常好,在盘旋的山道上开车如履平原,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他是个寡言少语的人,把微笑始终挂在脸上,洋溢了一路。
  在车上,卓玛推荐我们一定要看两本书:一本是美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一本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永不磨灭的风景——香格里拉:百年前一个法国探险家的回忆》。卓玛说,这两本书透过那些离奇的历险故事,描述了一个天堂里才会出现的地方:高耸连绵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色彩各异的山花、波光粼粼的湖泊和与世无争的村庄。
  那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天堂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的迪庆州,是一个你可以不去西藏就可以领略藏族风情的地方,那里也是卓玛和扎西的家乡,那里不仅有青藏高原雪山峡谷的风貌,还可以领略到高山草甸上“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壮丽景色,皑皑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
  一大早六点钟从丽江出发,需要经过5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藏区。汽车出了丽江,不久就飞驰在滇藏公路214国道之上。在车上远远望去会看见拉市海,茶马古道隔江与公路平行。途中我们要经过一条全长18公里的虎跳峡,它位于金沙江上游,距丽江约60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江面海拔1500-1800米,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的地方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一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
  远远就听见前方山谷里传来雷鸣般的激流声,上虎跳终于到了。甫下车,我拉着妻子沿着栈道向谷底走去,天空阴郁着脸,太阳时不时地从厚厚的云层中射出几道光芒来,打在谷底浑黄咆哮的急流之上。虎跳峡的垂直落差有数十米高,江水自上喷勃而下,轰鸣不息的急流声回荡在险峻的山谷之中,震耳欲聋。但见急流中,一块突兀的巨石露出江面,观景台上早已聚集了无数的游人,拥挤不堪。
  我们在谷底待了半个小时左右,天空就飘起了小雨,我们赶紧向上攀爬回到车上继续前行。
  进入藏区后,看见最多的就是有很多木架子,这些架子是农民用于晾晒青稞的,它在广阔的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引人注目。香格里拉位于高原,几乎没有人为破坏和污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盛产野生药材,比如虫草、天麻、当归、雪莲、藏红花、玛咔等等。梅里雪山更是因为盛产野生药材而被人称为“药王山”。卓玛告诉我们说,有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等,均由多种名贵药材制成,疗效显著。
  我们进入藏区迪庆州时发现这里的富裕和我们当初印象中的藏区还是有些出入。我们看到迪庆的一所新建的中学,规模相当大,应该能承受藏区所有上中学的孩子教学和住宿,还没有完全建好,卓玛说明年就可以使用了,看来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还是不低的。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上了大佛寺,在这个被叫做“月光广场”的地方,亲自触摸和转动了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看旁边的石刻简介才知,它高21米,重达60吨,筒身为纯铜镀金,在蓝天下金光闪闪,无比耀眼,转经筒的筒壁浮雕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下层为佛家八宝: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筒内藏有经咒,无字真言124万条和多种佛宝16吨。据说每转一周,相当念佛号124万声。
  卓玛说,转经筒了装满了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转经只能转单数,而且还要很诚心的默念真言才行。不知是风吹,还是高原反应,抬头望苍穹,目涨泪如雨下,这一刻,升起的风马,会保佑我们吗?这一世,转动的经筒,会灵验吗?
  阳光下,流云掠过,十几个人合力转动着经筒,发出嗡嗡的声响,如同轻轻的呼唤,响声随着微风在山脚下宁静的古城中回转。
  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孤独,面对无法触及到的神灵,仿佛置身于莫名的何处,面对他们,除了微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知道这是两种不同文明的对视,彼此却无法进入。
  我似乎真的倾听到经筒的心跳声。
  落日余晖洒在藏民的木屋顶上,香格里拉的又一个黄昏开始降临了。
  扎西的旅游车直接开进一所藏民的家里,院子很大,一栋两层的木楼就是我们今晚的居所了,我领了房卡,上去看了,真的很宽敞,既舒适、卫生,又方便。进屋你会发现,它采用的是跃式木质结构,一个“7”字型的大平台被抬高了15公分;靠墙放了两张软床,两床间铺有厚厚的藏毯;靠窗放置一张木桌,两侧软垫护之,可以喝茶聊天,茶具、茶叶一应俱全;在平台的末端有一台电脑,屏显居然是超薄的SAMSUNG,开机试了下,网速还超快。更让我吃惊的是,我在这里看见洗手间的天花板也是用一格一格的实木板子拼成的,不仅环保、美观、大方,而且居家。这些还真超出我的想象之外。据说,去香格里拉旅游,住地是在到达当地的前几个小时“旅控中心”根据当地的情况临时分配的,难怪卓玛说我们运气好,拿到了香格里拉最好的住所。
  晚上,我们到藏民家庭“茶马古道—旺池人家”做客。
  旺池家距我们的住所很近,就在街对面。
  在门口我们躬腰接受了主人的“献哈达”礼仪,这是藏族最普遍最隆重的一种礼节。走进藏民的家的时候不能用脚踩门槛,要一步跨进去;就坐的时候可盘腿而坐,但不能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更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等;喝酒的时候,讲究的是“三口一杯”,也是藏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就是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进屋后主人的热情甚至让我们吃惊。这里已经早早的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们这座藏房里共有八个导游带来的团,“呀嗦!呀嗦!呀呀嗦!”的声音震耳欲聋,旺池家的木地板被来访的游客跺得山响,卓玛说你跺得越响主人会越高兴。进至屋内一定要围着客厅的柱子,抱着转上几圈,沾些喜气,如果这家的柱子又粗壮,而且不止一根的话,说明这家人在当地是非常有威望的一族,我们所在的旺池家客厅就有两个粗大的柱子。
  在藏族人的婚俗中,至今还允许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制。旺池家就有十六口人,旺池家妈妈,皮肤黝黑,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幸福安详,她嫁了旺池兄弟俩,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她现在跟孩子的叔叔一直生活着,生了七个孩子。其实,这种情况在藏族很多,卓玛说给我们开车的司机扎西就有三个老婆,但藏族女人不会争风吃醋都能和睦相处。
  我们在长条的桌前坐定后,面前有青稞酒、酥油茶以及碗盛的青稞粉。妻子有模有样地端起一碗酥油茶喝剩一半,抓一把青稞粉搅拌在一起,顺着碗边旋转,攒成鸡蛋大小的丸子,再看瓷碗壁上光滑可见,妻子笑着将擎在手上的丸子,蘸上一层白糖送至我的嘴边,尝之,味道绵软悠长。据说这是当地藏民的主食,它热量高,耐寒冷,是高原极地绝好的抗寒食品。
  来到香格里拉藏民家里,他们总是用青稞酒来迎接你。青稞酒酒色清淳,口感绵长,味道极好,而且久喝不上头。饮用时一定要遵守藏族的风俗习惯,用你的拇指和中指向天轻弹三下,再说“扎西德勒”后方能喝酒。
  一盘盘的牦牛肉在载歌载舞中被送到客人的面前。卓玛讲在藏区,马肉、驴肉、狗肉和鱼肉是从来不吃的,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但藏族人最喜吃的肉就是牦牛肉。在藏区,牦牛被称为“神牛”它是半野生放牧方式下长大的、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极鲜美。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牛肉所无法比拟的,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真可谓:“牛吃虫草,我吃牦牛。”可见,能吃上一顿牦牛肉是何等的美味与营养。
  看着他们载歌载舞,我们也幸福其中,手掌拍疼了,脚板跺麻了,仍意犹未尽,一屋子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围着旺池家的大柱子尽情地欢舞迟迟不肯离去。
  也许,因为高原反应,我们这一夜睡得并不好。
  香格里拉的天气变化无常,昨晚还好好的,向晓就暴雨倾盆,但我们还是洗漱停当背上行李下楼,卓玛和车早早地在那里等着。用完餐,我们在磅礴大雨中奔赴下一站,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在车上,卓玛说,“有一种药挺好的,叫“红景天”。它有助于增强体质,能缓解高原反应,但是一般进入高原前10天就要服用疗效才显著。”
  “红景天”这种药,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第一次听说。
  进入藏区后我们的脸一直是浮肿的。
  卓玛说,“随着海拔越来越高,你们的高原反应会更强烈,你会发现的自己的嘴唇开始发白,指甲会发紫,脸肿目涨,呼吸急促……所以你们一定在去的路上一直吸氧,有助于增强体力,因为还有一段4.6公里的徒步路程……”
  卓玛的“连哄带吓”连同我们之前身体上的一些反应,也许是心理作用,当汽车驶进氧气站时,车未停稳,一车人便迫不及待地冲下去,买好,吸上了。
  车上,气氛一时陡紧。
  这一路,从昆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从海拔1895米的昆明到海拔2416米的丽江古城,从海拔只有1800米的虎跳峡到海拔3300米的香格里拉再到海拔4200米的普达措国家公园,这一路,身体上经历了一次次严重的考验,精神上也经历了一次神奇的洗礼,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也感喟藏医的神秘,唐卡制作的精湛,更感叹这里人民的伟大!
  这是一次苦旅,前后8天时间,每天5、6点就起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在轮子上度过的,路上的风光相互雷同,每行一处,内心便陷入睡眠,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对城市保持暂时的失忆,一双脚和一个背包,用行走的方式收获精神的春天。
  从香格里拉县城到普达措国家公园,汽车行驶约四十分钟。
  “普达”是“普度众生,达到幸福”的意思。在藏语中,“措”则是湖的意思。进入普达措国家公园里最重要的两处景观为属都湖和碧塔海,都是高山湖泊。在这里,一切色彩都是分明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水是绿的……普达措仿佛就是一个单纯到不容掺杂一丝浑浊的世界,连藏民脸上的笑容都是淳朴而明媚的。而在草甸上悠闲吃草的牦牛、牧马和羊群,好像静止在画中一样,你的来,你的去,都完全不会改变它们平静的世界。
  普达措公园里面很大,游玩全程有69公里远,全程有专门绿色巴士车接送游客,景区里实行单行道,按顺时针行进,如若你决定要徒步,中途走累了想搭车,这时千万不要往回走,那样会是徒劳的,永远也走不出去了。
  进来时,卓玛交代我们属都湖那一段,一定要坐巴士前行,一直到碧塔海再徒步,否则体力不济。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行走在碧塔海旁的栈道上,穿行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犹如仙境一般。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高达4200米,在栈道上行走,为缓解高原反应,所以一切动作都要像老人家一样缓慢,不要急跑。
  妻子一直在旁提醒,慢些,再走慢些。
  这次到了云南,我才真正明白“彩云之南”美名的来历。
  路向上盘旋延伸的地方,常常是大片大片的高山草甸,大朵大朵的云压得很低,云南之行像去赴一场彩云的盛宴,这片让人惊叹不已又常常感动的天空!在云南的每一天,只要抬头望天都会欣赏到各式各样的云彩,有大朵大朵厚实严密的堆积云;也有絮絮铺满一天的羽毛云;有一丝丝挂在天边的;也有如牡丹花般在头顶盛放的,什么样的形态都有,而且低的让你觉得触手可及。每次都忍不住让你大声惊叹,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而且香格里拉的天气变化之快,会让你始料不及,也许前一分钟还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样子,几分钟的功夫可能又会阴云密布,雷雨交加。
  我们沿着碧塔海的栈道往前走,天空开始转暗,大片的乌云翻滚而来,迅速笼罩了一座座山头。往香格里拉去的方向,天边仍有太阳,与乌云抗衡,极富挣扎的美。在一个开阔的地方,远远望去,但见一柱光芒穿透过云层,在香格里拉的上空投下一个光影之笼,罩住了那个神奇的地方,让它拥有了神奇般的力量。阳光穿透密实的云层照射在公路两旁的青山上,被云层遮挡住的部分在青山上形成一块块阴影。一道道光束,将云层与高山之间装点的光芒四溢,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我拼命地想用相机将那一刻记录下来,但最后还是将它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无法忘记的一瞬间。
  那一刻,我真的相信,香格里拉是神仙住的地方。
  如果真有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不是这里,还能是哪里?
  香格里拉,我还会来的。
  因为,那里是天堂。

 

【编辑:周驰】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595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