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水井里的杂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丁木    阅读次数:6293    发布时间:2017-10-27

清晨,我到门外的泉井里打水,看见清凌凌的水里多了一件奇奇怪怪的东西,样子像是塑料袋装着农药瓶。我很吃惊。井外洗衣服的那位女子,也不给我个建议什么的,她刻意避讳着,又似乎漠不关心。我心下也有点犯嘀咕。然而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下水将那可疑物品拿出来,拆炸弹一般,小心翼翼地把它解开。原来,里面是一块石头,还有一个用红布扎着广口的易拉罐。

我们纳桑水井是一口声名远播的千年古井。以前,南来北往的路人从这里经过,渴不渴都要到井里去喝一口纳桑水,心里美滋滋的。童谣云:“路过不吃纳桑水,回到家中打失悔。”我在几篇文章当中,都提到的高中学生谈恋爱的事。那位痴情的追求者,给他的意中人写情书表白时,深情写道:“我爱你呀,就像爱纳桑的水!”纳桑水的可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现在的家庭,普遍饮用桶装的矿泉水。可是镇上体面的人家当中,有一些拿着装矿泉水的空桶,来汲取我们纳桑水回去饮用。农夫山泉有一条著名的、招徕饮者的广告语是:“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既然镇上人家都来“搬运”纳桑水回去饮用,说明纳桑水也像农夫山泉一样好喝?是的——或许还更好些。至于那些出门在外的人,无论当了多大的官,发了多大的财,一回到故乡,首先就迫不及待地奔那水井边去,掬一捧井水喝下,然后,陶醉般慨叹一声:“走遍世界各地,还是家乡水最甜呐——!”

鄙乡汉族兄弟家庭有一个风俗:老人谢世,请道士先生做道场,超度老人灵魂升天,其中一个重要的程序是“取水”。顾名思义,老人要升天,到天国里住居去了,“汲取”家乡水让老人带去,希望他在天国也能喝到甘美的家乡水。那些孝子们拱着灵牌,一帮道士先生敲着法器,来到水井边念经,孝子贤孙跪拜,叩谢井神赐水大恩。附近村、镇人等,为先魂“取水”,无论远近,首选纳桑水井。老人走了,让他带上最好最甜的井水,润泽他的天国人生——足见老人的后辈儿孙们那拳拳爱老尽孝之心!

每年跨年,寨子里的人家就会拿了水桶,提前几分钟,候在井口倒计时。一至零点,争先恐后,汲取新年第一挑水,谓之“抢银水”。有关此民俗,在我的文章《抢担银水过新年》里有详尽描述。新年正月初一,抢到银水的人家欢欣鼓舞,点香燃烛放炮仗,拜谢井神赐福。有幸抢到银水,预示他家一整年顺风顺水,百业兴旺,发财发富。没有抢到第一挑水也无妨,图个吉利喜乐。

平常日子里,那些迷信的人,受到师孃婆的开示,在某个黄道吉日,夜深人静时,准备香烛纸火、刀头、粑粑豆腐,好酒好菜,到水井边供奉井神。井神吃得高兴了,就会帮他去疏通水神或告求龙王,让她那滑了一跤跌下水井、呛了一口水的娇儿魂兮归来,可别吓成神经病!

然而,我清晨看到的这个机关,设置好像不一般!我见过师孃婆“收五鬼招八难”,她们望空一抓,将恶鬼邪神们“捕捉”进罐,用红布蒙盖绑扎,把邪魅们闭锁器中,施与法咒,使它不能兴妖作怪。对于那个装鬼的、绑扎着红布的瓶瓶罐罐,一般人见了,都会远远避开。一是怕不吉利,二呢,担心触动了它,恶鬼从里面逃脱出来。那都是些穷凶极恶之厉鬼邪神,一旦出来,不但不感恩你使得它重见了天日,反而把一腔没处发的怨气加诸于你,那你才真是见了鬼了!井外洗衣服的那个女人,也许意识到了那是个什么性质的东西,好像我跟她谈起,她都觉得晦气。我把从水里捞出来的东西,小心放在水井坎上,再提心吊胆地将它外包装打开。里面是一块石头,和一个疑似装着“鬼”的易拉罐。我感觉受到了愚弄,一抬脚将它踢到井的外池子里去。

“哎呀!你咋个要踢来我这点呀!”外池子里洗衣的女人吓得惊惶一跳,生怕易拉罐里的恶鬼邪神蹿出来,把她按倒在地,或者……看她那过激的反应,我突然想起水漫金山的法海来。我看着被我重新踢下水的蒙着红布的易拉罐想:会不会是新时代的法海将可怜善良的白素贞关闭起来了,试图将她幽禁于水里,想让人家永世不得翻身?我将那东西再度捞起来,扔到一边去。这么做的时候,我假意对那洗衣女人说:“你怕?那我捡起来扔远点哈!”这一来,我是积了大德了:既解救了“良神”于水深,又让那女人释怀。我的作为,人神共钦吧——哈哈!

当然是开玩笑。我不信神,我只是把水井里的杂物捞出来,以保持水井的清洁干净,如此而已。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286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