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锦江尚绿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邓有民    阅读次数:6186    发布时间:2017-12-09

锦江,作为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其一发源于梵净山南麓太子石,流经德旺、闵孝、坝盘、长坪、坝黄、木弄、大江坪鲤鱼嘴(木杉河在此汇入)至五显庙,称大江;其一发源于梵净山东麓懒板凳,流经沙坝、溪口、和平、龙鱼两河口(德胜屯河、天生桥河在此汇入)至江宗门,称小江。大、小两江在“中流砥柱”—铜岩处交汇而成锦江,然后经马岩、漾头,下施滩,出境入湘,贯穿铜仁东西全境。境内总流程达百余公里,俗称“百里锦江”。沿江两岸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汉等民族,村寨鳞次,人口繁衍。自古以来锦江水运发达,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就有湖南、四川、江西客商经水路来铜贸易,鼎盛时期出现了“舟楫往返,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上世纪末,锦江就因为清澈碧绿而声名远播,铜仁人也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外地人甫来铜仁,面对绿如碧玉的锦江,一个劲地赞不绝口。大小两江分别从西南、西北方向流来,交汇于铜岩潺潺东去。从空中俯瞰,老城外一江如玉带曲曲折折,护城环绕;新、老城则一分为三,三江碧水穿城蜿蜒流过,蔚为大观。某作家人还未到铜仁,美文《说铜仁》已经流传过来了。铜仁人欣喜非常,争相传诵,当读到“三江穿过,城分为四”时,都不觉哑然失笑了(作家一定以为三江乃平行穿过铜仁城,故有“城分为四”之说。然果真如此,锦江的灵动与妩媚岂不尽失了呢?)。而早在1958年,《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廖经天下放到铜仁任文教局副局长、师范学校副校长。在“长流夜郎”期间,他深深地爱上了美丽而多情的锦江。他写给锦江的一首情诗,至今还广为流传:

山外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任风流。

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

回头率高,正是因为锦江尚绿呀!我上初中时读过朱自清的散文《绿》,至今还记得开头的两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那时,我对于朱自清何以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甚为不解,在心里也颇感“惊诧”,甚至有点不屑的意思。因为我看惯了锦江的绿,我认定天底下的江河湖泊潭渊都应该是这个颜色,有什么好“惊诧”的呢?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每次上学过渡船时都要俯身船舷细察锦江的绿。那是怎样醉人的绿哟!--比起春天芳草的颜色还要深些,较之夏日青山的颜色又嫌浅点;不像秋高时节的天空蓝得那样单调,也没有冬天温室盆栽的兰草绿得那般拘谨;倒像翡翠一样透碧,如蛋清一般柔滑;捧在手中晶莹剔透,缠绵绕指;含到嘴里清凉甘甜,滋润可口;而且那满眼的绿哟,竟是那样的妩媚灵动,摄人心魄。我每次身临锦江河畔都有一种把持不住的冲动,总想以身相许投入那醉人的绿里去。当全身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其中后,那种被绿色的温柔包围着簇拥着漂浮着的感觉非常惬意。有时,几个小伙伴在水中捉起迷藏来,一个鹞子翻身潜入水底,竟然看见那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奇异的光彩,柔软地在河底款款晃动,仿佛有了生命力一样。伸手捉一块光滑匀称的卵石,依次敲打着其它的卵石,撞击的声音在水中传播开来,其他小伙伴听到后也发出了回声。当沉闷而悠远的声音在水里四处响起时,孩子们感到异常兴奋了。他们忘了上学,忘了回家,也忘了危险。他们如鱼得水,并且浑然不觉地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了。当年,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无拘无束的快乐,以及蓬蓬勃勃的生命力,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不褪色也不走样。直到今天我依然喜欢沐浴在那片纯净的绿色里,以濯去身心的疲惫与尘垢。

我很欣赏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描写的湖水的灵动与色彩。他通过长达两年多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瓦尔登湖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水域以及一天里各个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他认为湖水本来是纯净透明无色的,其颜色的深浅明暗正好反映了周围环境随着自然时序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其实,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青山绿水”、“白山黑水”,其中就蕴含了这个道理。所以,锦江尚绿,那是因为生态环境好,山清才能水秀,天蓝才会水绿。当沿江栈道逐段修通并日臻完善后,我每天在上下班的途中都要步行一段,一则锻炼身体,二则观赏江景。不论是在白露横江烟波澹澹的清晨,还是夕阳在山水光潋滟的傍晚,或者是在月白风清波光粼粼的夜晚。多少年来,我面对锦江依然如初恋情人,每次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种深深的依恋和眷顾之情还在与日俱增!从大江坪鲤鱼嘴出发,不管是沿三江公园、兴市桥、西门桥、花果山、曹家园、金滩直至清水塘溯流而上,还是沿五显庙、东山、东门桥直下芦家洞顺江而下,或者去走一走锦江的支流源头木杉河。每次都流连忘返,每次都赏心悦目,每次都心旷神怡。沿江两岸竹树丛生,花草繁茂,鳞潜羽翔。树有柳、桐、槐、榆、杉、杨、楝、桕、桑、椿、栎、榛、桦、松、柏、樟、银杏等;竹有苦竹、水竹、桂竹、斑竹、楠竹、墨竹、凤尾竹、罗汉竹等;花有桃、李、梨、梅、兰、菊、莲、木樨、格桑、紫薇、水仙、茉莉、迎春、牡丹、石榴、百合、芍药、芙蓉、美人蕉等;草有蒲公英、马鞭草、车前草、九阳草、千里光、巴茅草、黑麦草、三叶草、水芹菜、地丁、蒺藜等;鱼(鳞)有青、鲨、鲈、鲤、鲫、鳜、鲶、鳝、鳅、虾、蟹、蚌、草鱼、甲鱼等;鸟(羽)有麻雀、喜鹊、白鹤、白鹳、白鹭、黄莺、黑鸢、紫燕、乌鸦、画眉、斑鸠、鹭鸶、沙鸥、岩鹰、大雁、鸳鸯、水凫等......原来,锦江之美,美在原生态。锦江之绿,绿在原生态。天蓝山青水绿已经成了锦江风景明信片的主色调。如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那么,锦江尚绿,就有了根基,有了保障。这正是:青山依旧在,绿水自然流。

锦江一直以来都是碧波荡漾,绿如翡翠,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世界上许多河流因污染问题严重,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之后,锦江的绿尤其显得稀有而珍贵。只是锦江边上的居民因为习惯了这一江碧水,所以才浑然不觉。于是,他们每天也垂钓,也游泳,也洗衣,也泛舟,也汲水,也灌溉,……并不以为奇。只有那些外地人看到锦江,才会发出无比艳羡的惊叹声:“啧啧!好绿的江啊!”锦江尚绿,更崇尚绿。因为地处武陵,源于梵净,这是绿的基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这是绿的保障;爱护环境,同心同力,这是绿的根本。当全社会都崇尚绿色的时候,锦江尚绿,真是欣幸;锦江尚绿,值得推崇!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2956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