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医者仁心 千秋辉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赵树标    阅读次数:6536    发布时间:2018-03-01

                                                 医者仁心  千秋辉映

                                                            ——读徐托柱的散文《神医麻子哥》

                                                              赵树标

鸡年岁末,浏览网站,我先后从中国网、衡水好人网、长城网和贵州作家网看到了网络诗人徐托柱写的散文《神医麻子哥》,文章以朴素、平实的语言,充满深情地讴歌了一位乡村医生善良助人的高尚品德和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

这位被作者誉为“神医”的人就是家父赵金榜。读后,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激起了对父亲的深深的思念。

2018年,家父离开人世9个年头。他善良仁爱的品德默默地留给了我们,却把高超的医术和良方默默地带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家父一生坎坎坷坷,经历许多酸甜苦辣,他早年曾是饶阳县大队的“小八路”卫生员,抗战胜利后成为饶阳县人民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和骨干医生,再后来却当了一辈子的乡村医生。他秉持祖辈流传下来的善良助人的美德,以一颗善良仁爱之心,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国家待遇,大半生扎根乡村——影林,救死扶伤为乡亲和广大患者服务。得到四邻八乡的好评。

耳濡目染,长大上学后,根据父亲的心愿,我决定将来报考医科大学,子承父业做个品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好医生,谁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我的梦想击碎了,十年浩劫,待到恢复高考,我已不具备考医科大学的能力。在家父有生之年也没有兴心帮他把行医良方整理出来,实乃憾事。好在深受父亲医风影响长大的两个的堂妹,学习成绩优秀,后来都考上了医科大学,现在分别是单位的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顶尖人才。这正是家父所期盼的。

我从14岁离家求学,20岁参军入伍,29岁考上大学到33岁到华北油田工作,这19年时间,断断续续有15年时间没在父母身边,到企业工作后,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时光就更少了。而这时正是父亲以一颗仁爱之心救死扶伤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父亲一生救助的患者数不胜数,而我却知之甚少。

感谢网络诗人徐托柱以诗化般的语言、严格的纪实手法写出这篇回忆家父的散文,使我知道了家父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读全文,不难看出,徐托柱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写此文的,因而感情深厚,感人至深。他选取个人和家庭成员接受治疗的几个典型故事,写出了一位乡村医生高超的医术和善良助人的品德,并告诉人们善良助人正是这位普通乡村医生成为“神医”的根本。读到这篇散文,一位年届八十的退休干部对作者说:你的文章写的真好,我年轻时得过一场大病,也是这位赵医生给治好的,我一生忘不了他!

当我写完这篇读后感时,作者告诉我,近来又有很多网络媒体转载了此篇散文。这正是:医者仁心,千秋辉映。

父亲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位普通人,但是,他的事迹和人们对他的赞誉,却是我一辈子做人应该珍惜和回味的。

我衷心感谢作者,感谢媒体。

我要把家父善良助人的品德作为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以告慰家父的在天之灵。

2018年元月 写于任丘

(作者系华北油田退休职工、退伍军人、中国石油文联作家协会会员,诗经台文化研究者,祖籍河北饶阳。)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1711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