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苟坝忆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肖长彬    阅读次数:24956    发布时间:2018-07-03

八十多年前的长征,一项震憾世界的壮举,红军战士仅靠两条腿,席卷十余省,在枪林弹雨和雪山沼泽中走完二万五千里,被美国作家斯诺赞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1935年3月,并不知道自己在创造壮举和纺织红飘带,正与各种苦难作殊死搏斗的红军,一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来到了黔北大地一个叫苟坝的小山沟。这里三面环山,峰高坡陡,茂树成荫,惟东面缓坡下行,一条河水缓缓流淌,两岸有农民勤劳开垦的梯田。地形地貌酷似当地人盛装粮食的簸箕,又好像大自然摆放的一把椅子,从民间流传的风水学角度来说,这里是龙脉兴盛的地方,是一块福地。

然而,眼下的红军似乎与“福”还远隔着十万八千里。整天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狂轰乱炸,在崇山峻岭和峡谷深涧间日夜兼程,在寒冬腊月和凄风冷雨里行军打仗,衣不暖体,食不饱腹,东奔西跑,不知所归。这样的炼狱,已经快半年了,从被迫撤离瑞金根据地,红军犹如失怙的孤儿,成了无根的浮萍四处飘荡。根据地啊,红军成长的摇篮,那里有茂密的丛林,有广袤的苏区,更有鱼水情深的群众,日子纵然艰难,也挡不住人们脸上的笑,掩不去心里的甜,那里是人间的乐园,到处有幸福的源泉。每一名红军战士都怀揣着一个梦,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要建一个更广大的根据地,大到全中国的根据地,贫苦群众能翻身,工农大众得解放,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如今,梦还在,根据地却丢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时下已是两进黔北。梦想成真需要土壤,红军该往何处去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从长征伊始,就那么飘忽彷徨难定难夺。先是北上湘西,接着通道转兵,后又进军黔北,不久前扎西回师,如今再占遵义,一路颠沛来到苟坝,该往何处去的问题,依然是悬而未决。

无论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国,抑或一个民族,倘要前行,脚下的路总归是要有的,正所谓脚踏实地是也。在现实与目标、当下与未来之间,连接的一段过程,便形成了路。孔圣人一生济世经纶报效无路,无奈慨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西楚霸王英雄一世,终不抵穷途末路,自刎江边,以谢江东父老;汉高祖刘邦计从张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终创大汉一朝。足见路之重要,既可垂于成,亦可毁于败。

然而,世上的路何止千万条,形形色色,歧路亡羊。当辨不清方向,迈不开脚步,倘有人勇猛地站出来,拔迷雾,辨正途以导之,人们赞其为领路人;当脚下荆棘载地,无路可走,倘有人振臂一呼,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生生地凿开一条坦途,人们颂其为开路先锋。可是,当有路不得行,凶恶的敌人在前方张网以待;有山不得跃,四周遍布着敌人的机枪大炮;天上的飞机像蝗虫一样密集,后面的追兵如潮水一般涌来。身处这种插翅难飞的生死绝境,正是80多年前长征途中的工农红军。值此艰难境地,能拯救红军者,非人力可为,乃神祇再现,人民奉其为大救星。

历史证明:堪为救星者,惟有毛泽东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1698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